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评估未经诱导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于兔的心肌梗死区及周边区后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并观察移植后细胞的存活情况。方法:采用结扎日本大耳雄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40只存活兔随机分为2组:移植组、对照组,每组各20只,其中移植组于术后第7天在梗死区及周边区注射0.7mL含3.4l×10^7个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细胞悬液移植,而对照组仅在相同的部位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心梗前后以及细胞移植后6周,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评价心脏功能的改变,然后收集动物心脏,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心肌梗死前后,移植组与对照组的心脏功能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细胞移植后,移植组的心脏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壁运动幅度、左室壁收缩末期厚度及舒张末期厚度、左室壁增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2.98~6.50,P<0.01),心室率[(249.08±28.52)次/min]明显低于对照组[(269.75±5.21)次/mm](t=2.24,P<0.05)。移植组梗死心肌及周边区内可以观察到移植细胞的存活。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以改善发生了急性梗死的心脏功能并在心肌的梗死区及周边区存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影响垂体腺瘤患者治疗前垂体功能低下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二病房2015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200例符合条件的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进行分组及数据整理,采用SAS 9.4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多种统计学方法分析,性别、病程、肿瘤的大小、类型、瘤内卒中及侵袭性情况的不同与垂体腺瘤患者治疗前垂体功能低下的发生率的差异均不具有任何统计学意义(均P>0.05);只有年龄不同所导致的垂体功能低下发生率的差异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结论 年龄是垂体腺瘤患者治疗前垂体功能低下的唯一影响因素。年龄低于60岁的垂体腺瘤患者在治疗前更易发生垂体功能低下,其发生率约是年龄≥60岁患者的两倍。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医学科技的不断提高以及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扩大,来华留学生人数也日渐增多,来华的医学留学生的教育已成为我国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语言障碍,文化背景差异,以及由此导致的心理失衡等问题严重的影响了来华留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了留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深入的探索影响医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可能原因及解决策略就显得非常重要。文章从强化语言培训,注重人文关怀,开展心理疏导等方面出发,初步探索了促进来华医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策略和手段,以期为我国当前时代背景下的医学留学生教育提供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5.
6.
7.
细胞死亡方式包括细胞凋亡、细胞程序性坏死和细胞焦亡。细胞凋亡属于非炎症性细胞死亡方式,形态学不涉及细胞质、细胞膜的破裂。细胞程序性坏死和细胞焦亡在形态学上可表现为细胞质、细胞膜破裂,释放一系列炎性因子,引起炎性反应,属于炎症性细胞死亡方式。三者在形态学及发生机制上有所区别,但在某些方面又存在着联系。在某些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并非仅出现一种细胞死亡方式。本文就3种细胞死亡方式的形态学改变、发生机制及三者间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核细胞(ABM-MNCs)移植至心肌梗死区及周边区后的存活、分化状况,以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日本大耳雄兔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各20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细胞移植组于梗死后第6天于自体髂骨处抽取骨髓,分离得到单核细胞后,以Brdu标记,经心外膜注射到梗死区及周边区。对照组仅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移植6周后,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移植后6周,两组动物的心功能均有改善,但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Brdu标记示移植组梗死区内存在阳性染色的移植细胞,而周边区可见Brdu染色阳性的心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示梗死区内Brdu染色阳性的移植细胞抗心肌特异性肌动蛋白抗体阴性,而周边区内Brdu染色阳性的移植细胞抗心肌特异性肌动蛋白抗体阳性。对照组未发现Brdu染色阳性的细胞。移植组梗死周边区及远离梗死区的毛血管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梗死区内的毛细血管密度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BM-MNCs移植至急性梗死心肌后,可在梗死区内及周边区存活,并可在周边区分化为具有心肌功能的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增加梗死周边区的血管密度,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未经诱导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于兔的心肌梗死区及周边区后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并观察移植后细胞的存活情况。方法:采用结扎日本大耳雄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40只存活兔随机分为2组:移植组、对照组,每组各20只,其中移植组于术后第7天在梗死区及周边区注射0.7mL含3.41×107个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细胞悬液移植,而对照组仅在相同的部位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心梗前后以及细胞移植后6周,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评价心脏功能的改变,然后收集动物心脏,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心肌梗死前后,移植组与对照组的心脏功能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细胞移植后,移植组的心脏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壁运动幅度、左室壁收缩末期厚度及舒张末期厚度、左室壁增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2.98~6.50,P<0.01),心室率犤(249.08±28.52)次/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犤(269.75±5.21)次/min犦(t=2.24,P<0.05)。移植组梗死心肌及周边区内可以观察到移植细胞的存活。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以改善发生了急性梗死的心脏功能并在心肌的梗死区及周边区存活。  相似文献   
10.
骨髓干细胞对急性梗死心肌修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和干细胞动员剂(GM CSF)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坏死区的修复作用。方法:以同基因背景的雄性日本大耳白兔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细胞移植组,动员剂组),均采用结扎冠状动脉的方法制造AMI动物模型。移植组模型建立1周后再次开胸,于梗死区内注射经BrdU标记的自体骨髓干细胞。注射后4周观察移植细胞分化情况和促血管生成作用,并用超声检测心脏功能改变。动员剂组于AMI模型建立后即刻注射特尔立(巨噬-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 CSF),与细胞移植组在同一试验终点进行上述项目的观察。结果:细胞移植4周后,可以在坏死区内找到增殖的BrdU标记的移植细胞,另外VWF因子染色可见移植组和动员剂组坏死区内有大量的血管新生(24±5/HPE、20±3/HPE),而对照组中却发现较少(11±1/HP),两组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超声检查显示移植组心脏功能显著改善,其中射血分数由0.36±0.08增加到0.62±0.07,移植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移植后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动员剂组治疗前后心脏功能无明显改善。结论:细胞移植和动员剂注射治疗,均能促进大耳雄兔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区及其周边区域的毛细血管新生明显,而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后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脏功能方面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