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玉溪市1996-2000年疟疾防治与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材料和方法1 1 资料来源 资料为疟疾防“九 五”期间 ( 1996 -2 0 0 0年 )疟疾的监测和防治管理工作报表。1 2 方法 各年对传染源监测、媒介监测及实施各项防治措施均按《疟疾防治手册》[1] 的方法及标准进行。检测为疟疾阳性口服青蒿琥酯和伯喹。疟疾疫情报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疾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 (试行 ) [2 ] 进行诊断及报告。2 结果2 1 各年疟疾发病监测情况  1996 -1998年疟疾发病率呈高位徘徊状态 ,1999-2 0 0 0年疟疾发病率出现大幅度下降 ,1996 -2 0 0 0年疟疾发率依次为 85 0 /10万 ( 16 2 0 /190 5…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我区首次采用ELISA法对我区三县(市)1083例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进行测定的情况,结果提示,0岁组儿童及40岁组成人抗体阳性率偏低(75%、79.5%);人群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1岁组、10岁组儿童抗体水平较高(90.7%、92.7%),与我区基础免疫接种率的提高及7-19岁儿童脊灰疫苗普服相符合。经血清学测定表明,我区人群脊髓灰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设计开发适用于地、县、乡 (省、地、县 )三级疫情报告和管理人员使用的“微机疫情管理通用系统”〔1〕的基础上 ,增加疫情资料汇编简报及分析撰写 ,并实现了三个阶段的疫情资料 (1983~至今 )的存储、统计、上报、简报和分析的撰写 ;可疑暴发点的提示和流行趋势的预测 ;以及地、县、乡 (县、乡 )三级或两级的疫情资料汇编 (1983~ 1998年 )。系统设计疫情资料的分析及汇编是一个数据量大、病种多、连续性资料长、综合性强、分析难度高、内在联系复杂的信息管理系 ,基层统计人员要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就显得有许多困难 ,为此在原有报告管…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玉溪市2000年疟疾发病情况调查,结果;全市除峨山、澄江二县无疟疾病例报告外,其余六县一区共报告疟疾549例,发病率为27.57/10万,比1999年的1007例下降了45.48%,其中恶性疟76例,占13.84%,下降了44.19%,基本消灭疟疾县的华宁、易门、峨山发病率仍然控制在5/10万以下。疟疾发病高峰期为7~8月。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利用微机开发有关公共卫生管理系统〔2 ,3,4 ,5,6 ,8〕,其功能仅局限解决数据处理、资料查询、某个文书 (许可证或某方面的检验报告 )的操作 ,而不能全面解决整个公共卫生日常事务。为此 ,我们设计开发了本套适用于公共卫生监督机构日常事务管理人员使用的“公共卫生的日常事务处理系统”。实现公共卫生管理的自动化。一、系统设计公共卫生监督监测管理是一项数据量大、综合性强、具有法律依据、内在联系复杂的信息管理系统 ,监督监测人员多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卫生人员 ,信息资料来自被监督监测企业和监督监测机构 ,它不仅要求及时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进一步降低疟疾发病率。方法 疟疾传染源和媒介按蚊监测及各项防治技术措施均为疟疾防治手册规定的方法。结果 本地人口的发热病人年平均疟原虫阳性率和居民带虫率分别为5.84%和1.08%,流动人口的发热病人疟原虫阳性率和带虫率分别为12.83%和1.86%;微小按蚊占捕获按蚊总数的10.10%,室内、室外和野外的年平均人夜叮人率分别为0.28只、0.48只和0.51只。结论 疟疾发病率大幅度下降,流动人口的疟原虫阳性率高于当地居民的1.2倍.媒介叮人率为室内<室外<野外。  相似文献   
7.
玉溪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占总人口的11.2%,标志着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了解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及慢性病罹患情况,为今后的老年人医疗保健及社区服务提供科学依据.于2001年根据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采用自制的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表,在玉溪市1 397名60岁以上离退休老年人中进行健康状况流行病学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应用 FOXPRO关系数据库 [1 ]疫情管理、资料汇编及分析的主要设计思想、程序结构、功能特点和应用情况 (适应不同时期 )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为疟防“十、五”规划(2001~2005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疟防“九、五”规划(199~2000年)的疟疾疫情监测、媒介监测和防治措施报表。结果:疟防“九、五”规划的疟疾年平均发病率为61.0/十万,同期比下降38.5%,恶性疟发病1322例,同期比上升1.87倍;监测发热病人136668例,同期比增加28.1%,年平均疟原虫阳性率为4.7%;年均微小按蚊占按蚊总数的7.4%;各项防治措施同期比均大幅度减少。结论:疟防“九、五”期间当地有效的控制了疟疾的回升,但恶性疟发病上升,降低疟疾发病率仍是卫生防病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