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病情发展中Notch信号通路与Toll样受体(TLR)4相互作用。方法 选取中老年冠心病患者128例,根据病情分为心绞痛组86例,心肌梗死组42例;选取55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14磁珠进一步分选CD14+单核细胞,使用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DAPT、TLR4激动剂CRX-675进行干预培养,实时定量PCR检测Notch2、Notch3、TLR及人内皮抑素(HES)2、HES4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中TIR结构域接头分子(TRIF)、抗髓样分化因子(MyD)88、磷酸化核因子(NF)-κB p65亚基表达水平。结果 心肌梗死组和心绞痛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Notch2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心肌梗死组明显高于心绞痛组(P<0.05)。心肌梗死组和心绞痛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2、TLR4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心肌梗死组明显高于心绞痛组(P<0.05)。No...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亲环素A(CyPA)、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的变化与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再发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三亚市人民医院采取PCI方法治疗且术后24个月内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56例(心肌梗死组)、同期因ACS接受PCI治疗且未发生相关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的血清CyPA、SDF-1、LMR值,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ACS病情资料、心功能指标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综合分析血清CyPA、SDF-1、LMR与患者再发心肌梗死的关系。结果 心肌梗死组患者年龄为(67.50±7.10)岁,大于对照组[(64.10±6.80)岁],CyPA、SDF-1及LMR分别为(11.61±2.95) ng/mL、(7.90±2.51) ng/mL、(3.88±0.76),均显著大于对照组[(9.43±2.50) ng/mL、(6.58±1.96) ng/mL、(2.86±0.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患者IL-33和IL-17浓度水平的变化,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风湿免疫科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诊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5例,其中含32例合并间质性肺病患者,另取我院体检中心正常体检者60例作为非类风湿性关节炎对照。ELISA法检测IL-33和IL-17浓度水平。结果对照组IL-33和IL-17浓度水平为8. 63±1. 72 ng/m L和11. 32±2. 06ng/m L,显著低于RA组的16. 28±3. 41ng/m L和23. 15±5. 24 ng/m L(P 0. 01)。单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伴发间质性肺病患者在性别组成、年龄分布、疼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DAS28评分、ESR、RF临床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伴发间质性肺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IL-33和IL-17浓度水平为20. 35±4. 12 ng/m L和29. 07±6. 38ng/m L,显著高于单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12. 33±2. 65ng/m L和17. 41±4. 15ng/m L(P 0. 01)。伴发间质性肺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吡非尼酮治疗4周后IL-33和IL-17浓度水平为15. 48±3. 23ng/m L和21. 34±5. 12ng/m L,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0. 35±4. 12 ng/m L和29. 07±6. 38ng/m L(P0. 05)。伴发间质性肺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前磨玻璃影4例(12. 5%)、网格状影7例(21. 9%)、蜂窝状影6例(18. 8%),治疗后磨玻璃影12例(37. 5%)、网格状影4例(12. 5%)、蜂窝状影3例(9. 4%),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间质性肺病患者IL-33和IL-17水平升高,有可能成为病变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的血液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信号肽-CUB-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包含蛋白1(SCUBE1)、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can)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的关系。[方法]将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20例经急诊PCI治疗的ASTEMI患者纳入观察组,根据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将ASTEMI患者分为无复流组和再灌注组,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采集血液标本,测定并比较ASTEMI患者PCI术前、术后即刻、术后48 h、对照组体检时的血清SCUBE1、Endocan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无复流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PCI术前SCUBE1、Endocan预测PCI术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的临床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PCI术前、术后即刻、术后48 h血清SCUBE1及Endocan水平均较高(P<0.05)。无复流组与再灌注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冠心病病史占比、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肌钙蛋白T、发病至再灌注时间、病变长度差异均有显著性(P<...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