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龙湘珍  卫红  吉婧  王萱  欧阳珊珊  张明 《肝脏》2014,(9):677-679
目的:评价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与血小板(PLT)比值及脾脏直径在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中的作用。方法对15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有食管静脉曲张者进行曲张程度分级,并测定AST和PLT,计算AST与PLT比值指数(APRI),同时B超检查患者门静脉内径、脾脏直径。比较不同程度食管静脉曲张分级与APRI、门静脉内径、脾脏直径间的关系。结果不同分级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比较,APRI在G0与GⅢ、GⅠ与GⅢ、GⅡ与GⅢ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门静脉内径在各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脾肋下直径长度在G0与GⅡ、GⅠ与GⅡ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0与GⅢ、GⅠ与GⅢ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APRI与脾肋下直径存在相关性(r=0.36,P<0.01)。结论APRI、脾肋下直径可作为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肝郁脾虚型肝癌介入术后联合逍遥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和肝郁脾虚辨证标准的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单纯介入疗法,采用5-FU、MMC和DDP经股动脉灌注化疗,碘化油栓塞,4周左右重复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逍遥散加减汤剂,日1剂,连续服1个月。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并未见高于对照组;但两组生存质量(卡氏评分)改善情况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常见症状乏力、恶心呕吐、腹胀、肝区胀痛等缓解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郁脾虚型肝癌介入术后联合逍遥散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缓解常见不良症状,减轻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衡阳市群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认知及态度情况,为今后疫情防控提供策略.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以现场调查的形式,于2021年3月10日至3月25日对偶遇普通群众进行调查,并用统计描述、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共回收问卷255份,有效问卷251份,有效回收率为98...  相似文献   
4.
张涛  吉婧  刘鹏  纪恩茹  陈斌  黄裕红  孙克伟 《肝脏》2014,(12):924-929
目的:比较不同阶段的 HBV 相关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T淋巴细胞(TC)相关细胞免疫功能,阐述 DC-TC 轴在 HBV-ACLF 发病过程中可能的细胞免疫学机制。方法HBV-ACLF患者30例,分为早期组15例与中晚期组15例,另设健康对照组8例,以外周血来源的 PBMC 体外分离诱导培养 DC 与TC,应用流式细胞计数检测 DC 细胞表型 HLA-DR、CD80、CD86、CD83、CD1α的表达率,及 TC 表面分子 CD3+、CD4+ T、CD8+ T 淋巴细胞百分比,并检测 DC 上清液中 IFN-α、IL-4的分泌水平,比较不同阶段 HBV-ACLF 患者免疫细胞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差异。结果与健康人比较,HBV-CLF 患者 DC 表型 HLA-DR、CD1α、CD83、CD80、CD86表达率显著下降(t 值分别为5.3356、13.269、10.8742、13.3685和23.021,均 P <0.01),DC 分泌因子 IFN-α显著升高(t 值为16.4569,P <0.01);TC 表面分子 CD3+、CD4+ T、CD4+/CD8+细胞比值显著下降(t 值分别为7.4441、12.5557、11.0771,均 P <0.01), CD8+ T 细胞百分比显著上升(t=4.4359,P <0.01);HBV-ACLF 患者中晚期组 DC 表型 CD83、CD86表达率显著低于早期组(P 值分别为:0.0000,0.0057),DC 分泌因子 IFN-α表达在早期组显著增多(P =0.0000),IL-4表达在中晚期组显著增多(P =0.0000),TC 表面分子中晚期组 CD4+ T 细胞百分比、CD4+/ CD8+细 胞 比 值 显 著 下 降 (P 值分别为:0.0268、0.0002),CD8+ T 细胞百分比显著上升(P =0.0001)。结论不同阶段 HBV-ACLF 患者的 DC、TC 功能状态均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中晚期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更为低下;HBV-ACLF 全病程存在促/抑炎性细胞因子功能紊乱,早期患者存在炎症因子过度释放,中晚期患者存在抗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HBV)相关性肝衰竭阴黄证、阳黄证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功能,研究阴黄证、阳黄证两证型DCs 的免疫表达特点。方法:将HBV 相关性肝衰竭黄疸症患者分为阳黄组与阴黄组两组,另设健康对照组,以外周血来源的PBMCs 体外分离诱导培养DCs,应用流式细胞计数检测DCs 的表面分子HLA-DR、CD80、CD86、CD83、CD1α,并检测DCs 的上清液中IFN-α、IL-4 的分泌水平,比较HBV 相关性肝衰竭患者阴、阳黄证与免疫细胞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差异。结果:与健康组比较,HBV 相关性肝衰竭患者DCs 表型HLA-DR、CD1α、CD83、CD80、CD86 表达率显著下降(P<0.01),DCs 分泌因子IFN-α显著升高(P<0.01);与阳黄组比较,HBV 相关性肝衰竭患者阴黄组CD83、CD86表达率显著降低(P<0.01),IL-4 表达显著增强(P<0.01);与阴黄组比较,阳黄证组DCs 分泌因子IFN-α表达显著增强(P<0.01)。结论:阴黄、阳黄两组HBV 相关性肝衰竭患者的DCs 功能状态均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阴黄证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更低,存在抗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增强;阳黄证患者存在炎症因子过度释放。  相似文献   
6.
重型肝炎是短期内大量肝细胞坏死致肝功能衰竭的一类综合征,包括黄疸进行性加深、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等,病情发展迅速、凶险,临床预后差,病死率高.目前西医仍以保肝治疗为主,必要时行人工肝或肝移植,费用极高,虽能降低近期病死率,但远期生存率并不高.中医药治疗重型肝炎患者在改善症状和提高其存活率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优势.谌宁生教授从事肝病临床50多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联合氯苯吡胺治疗艾滋病瘙痒症(湿热内蕴)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4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氯苯吡胺4mg/次,3次/d,口服。治疗组32例龙胆泻肝汤(龙胆草15g,黄芩10g,板蓝根15g,苦参、车前草、泽泻、白鲜皮各10g,防风、当归、黄芪各15g,甘草10g)水煎150m L,1剂/d;氯苯吡胺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2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2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5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4.44%;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56.33%。[结论]龙胆泻肝汤联合氯苯吡胺治疗艾滋病瘙痒症(湿热内蕴),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