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第253组淋巴结转移及清扫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29例左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第253组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629例患者中58例(9.2%)有第253组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pT分期、pN分期、癌结节、脉管癌栓和术前CA19-9水平与第253组淋巴结转移独立相关。分层分析显示,第253组淋巴结转移对pN1、pN2a和pN2b期患者预后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Ⅲ期左半结肠癌第253组淋巴结转移和未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25.9%和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倾向匹配后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证实第253组淋巴结转移是Ⅲ期左半结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HR=1.474,95%CI:1.072~2.498;P=0.037)。  结论  第253组淋巴结转移是Ⅲ期左半结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第253组淋巴结状态对肿瘤分期、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存在该组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手术患者受疾病以及禁饮食、药物作用等,术后易产生严重的口渴感。本研究从大肠癌患者术后口渴的影响因素、口渴的相关评价指标及护理干预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制定有效的大肠癌术后口渴干预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银离子敷料结合负压引流治疗胃肠肿瘤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医院收治的胃肠肿瘤行手术治疗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换药方法和银离子敷料结合负压引流法治疗;手术过程中采集引流液,进行病原菌检测;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创面愈合时间、更换敷料次数等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检出病原菌52株和54株,观察组中革兰阴性菌35株占67.31%,革兰阳性菌14株占26.92%,真菌3株占5.77%,对照组中革兰阴性菌38株占70.37%,革兰阳性菌14株占25.93%,真菌2株占3.70%,两组病原菌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73.19%)(P<0.05),创面愈合时间和更换敷料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离子敷料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胃肠肿瘤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242(CA242)及糖链抗原724(CA724)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84例胃癌患者为A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58例胃良性疾病者和58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设为B、C组。采集血液标本,检测上述对象CEA、CA19-9、CA242、CA724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胃癌不同分期患者上述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并观察上述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胃癌的预测价值,探讨血清CEA、CA19-9、CA242、CA724联合诊断胃癌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 A组CEA、CA19-9、CA242、CA724均显著高于B、C组(P 0. 05),B组上述血清肿瘤标志物较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胃癌Ⅰ期患者CEA、CA19-9、CA242、CA724显著高于Ⅱ、Ⅲ、Ⅳ期患者(P 0. 05),Ⅱ期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Ⅲ、Ⅳ期者(P 0. 05),Ⅲ期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Ⅳ期者(P 0. 05)。经ROC曲线处理,结果显示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242、CA724对胃癌均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807、0. 764、0. 823、0. 816。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242、CA724联合诊断胃癌灵敏度为94. 05%,特异度为63. 79%。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242、CA724联合诊断胃癌灵敏度较高,联合检测CEA、CA19-9、CA242及CA724有助于胃癌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治及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9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对比患者的诊断方法、外科治疗情况、预后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90例患者中,腺癌57例(63.33%)、恶性间质瘤20例(22.22%)、类癌7例(7.78%)、其他肿瘤6例(6.67%);术前B超检出率为24.39%(10/41),腹部增强CT检出率为53.33%(48/90),十二指肠低张造影检出率为84.00%(21/25),十二指肠镜检出率为90.36%(75/83);90例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6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例行十二指肠节段性切除,3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并十二指肠球部肿瘤切除术,18例行姑息短路手术。9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11%(73/90)、55.56%(50/90)、31.11%(28/90)。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术后的生存率与手术方式、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以及淋巴转移情况有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肿瘤浸润深度以及淋巴转移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具有多样的临床表现,十二指肠镜检查以及低张造影均为其有效的诊断方法。手术切除是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方式、肿瘤浸润深度以及淋巴转移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