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6岁,因糖尿病于2020年3月15日就诊于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患者入院前每日门冬胰岛素三餐前皮下注射(早4 U,午12 U,晚8 U),重组甘精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7 U。病程中,患者饮食运动规律,未出现过低血糖。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最高血压160/110 mmHg,未用药。否认其他慢性病病史。有环丙沙星过敏史,否认食物过敏史。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温州市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戒毒人员生存质量的卫生服务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药物成瘾者生存质量评定量表(QOL-DA)及自制问卷对温州市207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生存质量测定,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07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男性、年龄在30~50岁之间、本地户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无业者为主;首次吸毒年龄在20~40岁之间者占71.50%,单纯吸食传统毒品、新型毒品的比例分别为14.01%和50.24%,单纯口吸、烫吸比例为68.12%,多次戒毒、当前戒毒持续时间小于6个月的比例分别为66.67%和78.64%,32.85%的戒毒人员自我报告患有吸毒相关疾病。戒毒人员躯体功能(PH)、心理功能(PS)、戒断症状及毒副反应(ST)、社会功能(SO)4个维度得分分别为(34.04±6.82)分、(32.33±5.93)分、(49.49±6.61)分和(37.01±7.29)分,生存质量评价总分为(152.87±21.00)分。吸毒相关疾病、毒品类型、吸毒方式、户籍是其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生存质量较低,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综合卫生服务措施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剂量苯巴比妥钠在儿童辅助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辅助检查的患儿7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观察组给予低剂量苯巴比妥钠,比较两组镇静效果、配合程度、患儿家属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后镇静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镇静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配合度、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苯巴比妥钠镇静效果较好,安全性高,有助于提高患儿配合度及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叶振  赵萍  吕欣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3,(22):2734-2738+2744
目的 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ANGPTL8)、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2(CTRP12)水平及其与性激素指标、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PCOS患者106例,按照体质量指数(BMI),将PCOS患者分为肥胖组(49例)和非肥胖组(57例);另选取60例同期体检健康女性为对照组。比较受试者一般资料及血清CTRP12、ANGPTL8水平。用Pearson法分析CTRP12、ANGPTL8水平与PCOS患者性激素指标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COS患者血清ANGPTL8、CTRP12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肥胖组、非肥胖组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收缩压(SBP)、空腹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餐后2 h血糖(2h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黄体生成素(LH)、总胆固醇(TC)、促卵泡素(FSH)、睾酮(T)、雌二醇(E2)、ANGPTL8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T...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中常见纤维化,呈网格状围绕于肝硬化结节周围,如纤维化较大范围集中时,称为融合性纤维化[1].融合性纤维化多见于长期肝硬化患者.影像学上正确认识和诊断融合性纤维化对判断患者的肝硬化程度和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特别是一些融合性纤维化在影像学上呈现出类似肿瘤的肿块状病灶,影像学上对两者的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第48周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BSCOS、SpringerLink、万方、中国知网、维普、中国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在图书馆手工检索馆藏杂志。纳入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项研究,其中替比夫定组632例,恩替卡韦组628例。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第48周,替比夫定HBV DNA转阴率77.9%,恩替卡韦HBV DNA转阴率81.1%[OR=0.81,95%CI(0.61,1.09),P>0.05];替比夫定e抗原消失率37.4%,恩替卡韦e抗原消失率24.8%[OR=1.80,95%CI(1.21,2.67),P<0.05];替比夫定e抗原血清转换率27.3%,恩替卡韦e抗原血清转换率15.3%[OR=2.11,95%CI(1.42,3.12),P<0.05];替比夫定ALT复常率76.8%,恩替卡韦ALT复常率72.9%[OR=1.24,95%CI(0.92,1.68),P>0.05];替比夫定耐药率4.9%,恩替卡韦耐药率为0.0%[OR=7.42,95%CI(1.32,41.60),P<0.05]。两者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第48周,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在HBV DNA转阴和ALT复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比夫定在e抗原转阴和e抗原血清转换方面优于恩替卡韦;恩替卡韦在耐药性方面优于替比夫定。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描述2004-2013年温州市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发挥其戒毒及艾滋病防治作用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导出温州市美沙酮维持治疗数据信息,运用SPSS17.0 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3年温州市共开设11所MMT门诊,拓展美沙酮服药点24个,累计登记治疗8 253人;在职医务人员共171人,中、高级以上职称分别为20.5%和5.8%。服药人员以男性、中青年、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已婚、待业/无业为主,86.7%的人主要吸食海洛因,静脉注射吸毒者中11.7%的人有过共用针具行为,最近一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比例为29.4%。美沙酮治疗剂量为38~41 mg/d;HIV、HCV检测率从2009年上升至2012年的75.4%和79.9%,两者检出阳性率自2009年持续降低至0.2%和42.0%,梅毒检测率及检出阳性率五年来同步保持稳定的上升趋势。结论 进一步扩大美沙酮维持治疗覆盖面,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完善社会支持网络,更好发挥MMT在戒毒及艾滋病防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国人多原发胃癌的临床特点。方法以多原发胃癌为检索词,在1989年至2007年国内公开发表的中文文献及国内学者用英文发表在国外的文献,统一纳入和排除标准,所得资料进行荟萃分析。结果(1)多原发胃癌在胃癌中发病率1.76%,其中早期多原发胃癌发病率2.58%;(2)男:女为3.34:1,发病年龄22~82岁,中位年龄60.7岁;(3)术前确诊率51.1%,术中探查确诊率31.1%,术后确诊率17.8%;(4)常见症状为腹痛占73.7%。每人平均2.31个癌灶。癌灶部位以胃窦(32.7%)多见;(5)癌灶的病理结果显示以高分化型腺癌多见占59.5%,Bormnan分型I型占33.1%;(6)治疗方式以远侧次全切除为主占47.4%。结论多原发胃癌临床少见,主要见于中老年男性患者,术前确诊率较低,癌灶主要分布于胃窦,治疗方式以远侧次全切除为主,5年生存率大于18.6%。  相似文献   
9.
双黄连粉针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黄连粉针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提取物制成的一种中药复方制剂,主要成份是黄芩苷,绿原酸,具有较好的抗病毒、抗菌消炎、清热解毒的作用。口前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病毒性肺炎等多种病毒感染及细菌感染性疾病,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随着应用的不断推广,关于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渐增多,并出现了个别严重的不良反应。为了进一步阐明该制剂的不良反应概况,保证临床应川安全,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少到最低,现将近年来有关文献经筛选整理综合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和诊断技术的进步,多原发癌已变得更加常见.早期发现第二原发癌进行根治性治疗而识别多原发癌的特征十分重要.消化系统是包括多个器官,其发生多器官多原发癌较为常见.本文对近4年来我科收治的20例至少有一个原发癌累及消化系器官的多原发癌进行分析,以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