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缺血性中风模型大鼠基底节14—3—3tau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醒脑开窍组、针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每组分为6h、24h两个时间段;除假手术组不插入线栓之外,其余各组均采用脑膜中动脉阻塞法复制缺血性中风大鼠模型,清醒之后经行为学评分合格者,醒脑开窍组选用人中穴、内关穴,针刺对照组选用曲池穴、足三里穴各针刺1次,6h组在处死之前10min再针刺1次,24h组在12h、处死前10min时分别针刺1次;各组在规定时间取缺血侧基底节,用Western—blot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各组针刺前后、各个时间段之间的14—3-3tau表达水平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①14—3-3tau在缺血性中风中也许并不参与神经的降解过程;②14-3-3tau参与缺血性中风中的神经损伤过程,表达部位不在基底节。③在缺血性中风的6h、24h时间段的病理过程中,14—3-3tau蛋白参与此病理过程,但是表达水平很低,需要进一步的手段才能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2.
人中穴抗休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休克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以微循环血流障碍、重要器官血流灌注不足、组织缺氧导致代谢紊乱为特征的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加快,脉搏微弱,皮肤苍白,四肢厥冷,表情淡漠等。属于中医学“厥证”、“脱证”等范畴。休克是临床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如不及时救治,则很快危及生命。人中穴具有回阳救逆、清热开窍之功效,被列为常用急救穴之一。近年来,诸多学者对针刺人中穴抗休克的作用机理作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但有关针刺人中穴抗休克的临床研究较少。现将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全面深入研究高血压发病机制已成为医学界共识。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的供能不足、氧化损伤、信号传导异常和线粒体基因突变是高血压产生的危险因素。了解线粒体功能损伤与高血压的关系将为高血压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从线粒体功能、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及线粒体功能障碍与高血压的关系三个角度做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4.
史慧妍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9):1073-1073
阎莉教授从事针灸临床40年,医术精湛,以擅长治疗疑难症而著称,现对其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焦针法对快速老化模型(SAMP8)小鼠神经功能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趋化因子受体4(SDF-1α/CXCR4)通路的改善作用,探讨三焦针法在SAMP8小鼠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焦针法对SAM小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及RhoA/Rho相关蛋白激酶(ROCK)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中风病,以其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和复发率高而极大地危害着人类健康,为中老年人易患的三大疾病之一。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独树一帜,已有近40年的应用史。系统评价显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安全有效。基础研究显示醒脑开窍针刺法具有调节脑缺血区能量代谢,减轻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对抗自由基损伤,减少炎性反  相似文献   
8.
9.
中风病,以其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和复发率高而极大地危害着人类健康,为中老年人易患的三大疾病之一。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独树一帜,已有近40年的应用史。系统评价显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安全有效。基础研究显示醒脑开窍针刺法具有调节脑缺血区能量代谢,减轻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对抗自由基损伤,减少炎性反  相似文献   
10.
刘嘉妍  史慧妍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11):2318-2320
人迎,足阳明胃经穴,位于结喉旁,颈总动脉搏动处,胸锁乳突肌前缘。人迎穴在中医诊断理论中有着重要地位,但因其特殊的解剖定位及复杂结构,在古代一度作为危险穴而禁刺、禁灸,随着现代医学与解剖学的发展,对人迎穴的认识更为清晰、深入,其刺灸方法更有的放矢,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文章介绍了人迎穴自《灵枢》以来在解剖、诊断学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历史沿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