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优化二氧化硅(SiO2)Pickering(SPE)乳液佐剂,研究其对沙眼衣原体(Ct)Pgp3蛋白的免疫增强效应,为预防Ct感染性疾病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优化SiO2质量浓度、水油比及超声功率,超声乳化制备SPE佐剂。30只小鼠均分为SPE+Pgp3组(Pgp3蛋白和SPE混合免疫)、Pgp3组(Pgp3蛋白单独免疫)和PBS组。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和脾细胞上清细胞因子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 结果SPE最优制备条件为超声功率337 W、水油比10∶2、SiO2质量浓度1 g/L,最优条件下SPE直径为(300.12±44.26) nm,聚合物分散性指数为0.33±0.12。除PBS组外,其他组均检测到了特异性抗体,SPE+Pgp3组总抗体IgG及其亚类IgG1、IgG2a抗体水平高于Pgp3组,且以IgG2a升高为主(P<0.05)。SPE+Pgp3组、Pgp3组脾细胞IFN-γ和刺激指数高于PBS组,且SPE+Pgp3组高于Pgp3组(P<0.05);IFN-γ主要由CD4+T细胞和CD8+T细胞分泌。各组IL-4含量均较低。 结论SPE乳液佐剂具有良好的佐剂效应,能有效增强Pgp3蛋白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且可优势诱导Th1型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肽聚糖识别蛋白1(peptidoglycan recognition protein 1,PGLYRP-1)抗鼠衣原体(Chlamydia muridarum,Cm)生殖道感染作用,为衣原体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构建pET-28a(+)/PGLYRP-1原核表达重组体,IPTG诱导表达PGLYRP-1重组蛋白,重组蛋白经Ni^(2+)-NTA纯化后进行Western blot鉴定。将5×10^(5)包涵体形成单位(IFU)的Cm和不同剂量的PGLYRP-1(50、100、200μg)分别接种于BALB/c小鼠阴道后穹隆,PBS和Cm感染分别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收集感染后不同时间(3、7、10、14、21、28、35d)小鼠生殖道分泌物进行衣原体包涵体计数;第21d处死小鼠,无菌分离小鼠脾脏,制备脾淋巴细胞,PGLYRP-1刺激后测定IFN-γ含量;第63d分离小鼠生殖道组织,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PGLYRP-1可降低Cm在小鼠生殖道组织的定植并促进Cm的清除,Cm感染阳性对照组及50、100、200μg PGLYRP-1接种组小鼠生殖道Cm清除时间分别是第35、21、14、10d;IFN-γ含量分别为(959.6±104.6)、(1025.4±112.5)、(1537.8±118.6)、(2131.2±196.7)pg/ml,PBS阴性对照组为(224.0±23.5)pg/ml;83.3%的小鼠在Cm感染后第63d存在单侧或双侧输卵管积水现象,PGLYRP-1接种组有22.2%的小鼠存在类似情况。与阳性对照组相比,PGLYRP-1接种组小鼠生殖道组织炎症反应程度显著减轻,且与PGLYRP-1蛋白剂量呈正比(P<0.05)。结论PGLYRP-1具有抗Cm生殖道感染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IFN-γ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E型沙眼衣原体(Ct)持续性感染细胞模型,为深入研究Ct致病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用不同剂量人重组干扰素-γ(IFN-γ)处理Ct感染的HeLa细胞,体外诱导Ct持续性感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不同剂量IFN-γ下Ct包涵体形态的变化;移除处理因素,继续培养16 h后观察Ct包涵体形态,并计算Ct包涵体形成单位(IFUs)。实时定量PCR检测Ct DNA修复和重组(dnaA和dnaK)、细菌分裂(ftsK)、蛋白水解和肽转运(oppA.4和htrA)、膜结构(ompA)、发育调节(htcA)和分子伴侣(groEL)等相关基因转录水平。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染色检测持续性感染12 h、24 h、40 h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后的HeLa细胞凋亡率。结果75 U/mL IFN-γ可显著降低Ct感染能力,包涵体形态亦发生明显改变;移除IFN-γ后Ct IFUs为(12.60±0.52)×109/L,而未移除IFN-γ组IFUs为(3.60±0.52)×109/L,Ct感染力得到显著提高(P<0.05)。持续性感染组dnaA、dnaK、groEL、ompA、ftsK和htcA基因转录水平在不同的感染时间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而oppA.4和htrA在急性和持续性感染状态下转录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凋亡诱导后,与HeLa细胞凋亡率33.63%比较,流式细胞检测Ct持续性感染12 h、24 h、40 h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4.77%(P<0.05)、18.71%(P<0.05)、26.32%(P>0.05);Ct在感染12 h和24 h时呈现抗凋亡效应,随着感染时间延长,衣原体抗凋亡能力下降。结论成功构建IFN-γ诱导的E型Ct持续性感染体外模型,持续性感染状态的Ct能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