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理学和临床早已证明,脑桥吻侧部和骶髓均存在排尿反射中枢,后者在截瘫患者可维持反射性排尿,但由于方法学的限制,形态学上尚未证明。本系列研究包括:(1)采用HRP跨节追踪  相似文献   
2.
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肾损伤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对肾的损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N),假手术(S),后肢单纯缺血(I),后肢缺血-再灌注(I-R)2h、6h、12h、18h、24h,后肢I-R12h+AG(iNOS活性抑制剂氨基胍)各组.夹闭双侧股动脉根部4h,开放2h-24h,制备I及I-R各组模型,I-R12h+AG组再灌注前20min,经腹腔注射AG10mg/kg.光镜观察肢体I-R及肢体I-R应用AG后肾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肾iNOSmRNA表达的变化,以iNOS与β-actin(内参对照物)逆转录扩增产物电泳谱带的积分灰度值的比值作为iNOSmRNA的半定量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法观测肾iNOS蛋白及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的衍生物硝基化酪氨酸(NT)的生成与分布;比色法测定肾组织MDA含量及SOD活性的变化.结果(1)S及I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呈现轻度水肿;肢体I-R组肾小管上皮细胞严重水肿,部分肾小球及球后毛细血管明显扩张,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堆积有大量破裂的红细胞.(2)N组肾组织iNOS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134±0.015;S组较前者上调,为0.176±0.009,P<0.05;I组为0.215±0.012,与N组相比,P<0.01,与S组相比,P<0.05;肢体I-R后进而上调,I-R6h组表达至高峰,此后回降,I-R2h、6h、12h、18h和24h组的表达量依次为0.342±0.042、0.417±0.037、0.384±0.039、0.305±0.011和0.294±0.013,均较N、S及I组显著升高,P<0.01.(3)N、S及I组iNOS阳性细胞是近曲小管上皮细胞;I-R组肾小管各段上皮均呈iNOS阳性反应.(4)N、S及I组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球内有少量NT阳性产物,I-R组肾小球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出现密集的NT阳性产物.(5)S、I组与N组相比,I-R6h组同S、I组相比,肾组织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6)对肢体I-R大鼠应用AG10mg/kg可使肾组织病变减轻.结论(1)肢体I-R可引发肾组织损伤,肾小管上皮严重水肿是其病变特征;(2)肢体I-R致肾损伤可能包含创伤应激、过氧化应激等多种因素,而肾内高表达的iNOS-NO-ONOO-及其介导的过氧化损伤可能是肢体I-R引发肾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徐殿国  史中立  宋永红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2):110-112,F0003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后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单位表达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5-04在河北医科大学解剖系中心实验室完成.选用10~12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66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组(n=6)、假手术模型组、缺血-再灌注组,后2组又分为6,12,24,48及72 h 5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制备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模型,夹闭双侧股动脉根部4 h,去夹再分别开放6,12,24,48,72 h,假手术模型组同样手术处理,但不夹闭股动脉,不环扎橡皮筋.将正常组、不同时间点(6,12,24,48及72 h)的缺血-再灌注组以及假手术模型组大鼠,常规灌注取材及制备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实验动物无脱失值,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肢体缺血-再灌注6,12,24,48,72 h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单位蛋白在海马CA1区锥体层神经元表达灰度值分别为(14.64&;#177;2.71),(18.90&;#177;1.40),(24.71&;#177;2.89),(22.10&;#177;2.62)和(21.62&;#177;1.98),与正常组和假手术模型组灰度值比较,缺血-再灌注6 h未见显著变化,再灌注12,24,48,72 h的表达都有显著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0.05).其中再灌注24 h前后达到峰值,灰度值是正常组的172%.②肢体缺血-再灌注6,12,24,48,72 h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单位蛋白在海马CA3区锥体层神经元表达灰度值分别为(10.47&;#177;2.13),(14.26&;#177;1.54),(26.32&;#177;2.83),(16.18&;#177;2.43)和(15.60&;#177;2.70),与正常组和假手术模型组灰度值比较,缺血-再灌注6 h组未见显著变化,再灌注12,24,48,72 h的表达都有显著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0.05);其中再灌注24 h前后达到峰值,灰度值是正常组的261%.③假手术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单位蛋白在海马CA1、CA3区锥体层神经元表达灰度值未见显著性变化.结论:N-甲基-D-天冬氨酸1/2B型受体介入了肢体缺血-再灌注致海马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局部器官缺血 -再灌注 (ischemia -reperfusion ,I-R)是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原因之一 ,但其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肢体I-R对脑的影响更鲜见报道。方法 :本研究通过夹闭大鼠腹主动脉末端复制盆腔与后肢I-R动物模型 ,缺血 4h ,再灌 2、4、6、1 2、2 4h后取脑。另设假手术及单纯缺血两个对照组。 3组动物取材后按电镜 ,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要求制样 ,免疫组化染色分别用抗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 ,iNOS)抗体、抗硝基化酪氨酸 (nitrot…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肾内诱导型血红素氧合酶(HO-1)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N),假手术(S),后肢单纯缺血(I),后肢缺血-再灌注(I-R)2h、6h、12h、18h、24h,后肢I-R18h+ZnPP(锌原卟啉)各组.夹闭双侧股动脉根部4h,开放2h-24h,制备I及I-R各组模型,I-R18h+ZnPP组,再灌注6h、12h时经股静脉注射ZnPP(每次5μmol/kg).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肾HO-1mRNA表达的变化,以HO-1与β-actin(内参对照物)mRNA逆转录扩增产物电泳谱带的积分灰度值的比值,作为HO-1mRNA的半定量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HO-1蛋白在肾内的生成与分布;应用ZnPP抑制HO-1活性后,光镜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比色法测定肾组织MDA含量及SOD活性的变化.结果(1)N组肾组织HO-1mRNA未检出,S组肾组织HO-1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333±0.037,I组为0.549±0.035,与S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肢体I-R后肾组织HO-1mRNA表达进一步上调,I-R18h至峰值,此后回降,I-R2h、6h、12h、18h和24h各组肾组织HO-1mRNA表达量依次为1.017±0.088、1.322±0.052、1.356±0.073、1.765±0.092和1.443±0.023,与S、I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2)S、I及I-R6h组髓袢小管上皮细胞呈HO-1免疫阳性,3组相比染色依次加深,I-R12h组肾小管各段上皮细胞均呈阳性,肾小球等血管内皮呈弱阳性.(3)I-R18h+ZnPP组肾组织病变较I-R18h组加重,肾小管上皮细胞严重水肿,肾小球毛细血管内淤积大量红细胞.(4)I-R18+ZnPP组与I-R18h组相比,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增高,P<0.01.结论肢体I-R后肾内HO-1表达上调,表达HO-1的细胞主要是肾小管上皮细胞,HO-1出现的部位及范围与损伤的部位及范围有相关性.抑制HO-1活性使肾损伤加重,肾内过氧化反应增强,表明HO-1具有抗氧化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时肺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变化和作用.方法夹闭大鼠腹主动脉下段造成双后肢缺血及再灌注后肺损伤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sham)组,缺血4h再灌注8h组(I/R)、Sham+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组和I/R+AG组.后两组于再灌注2h或相应的假手术时间点给予舌静脉注射iNOS阻断剂-AG,前两组给予等量溶剂处理.分别以Northernblotting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肺组织中iNOS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以硝酸还原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中NO代谢产物NO-2/NO-3含量的变化;以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变化;检测肺组织学变化和肺组织湿重和干重之比(wet-to-dryweightratio,W/D)的变化.结果I/R组肺组织出现水肿、出血和炎症细胞(主要是多形核白细胞)聚集等病理变化.与sham组相比,I/R组肺组织中MDA含量、W/D以及NO-2/NO-3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Northernblotting检测显示I/R组肺组织中iNOSmRNA表达增强,免疫组化检测,可见I/R组肺组织中iNOS蛋白表达增强,阳性颗粒几乎遍布所有肺组织.与I/R组相比,I/R+AG组肺组织中NO-2/NO-3含量、MDA含量以及肺组织W/D均显著降低(P<0.05),肺组织形态学病理变化明显减轻.Sham组与sham+AG组之间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讨论本实验结果显示大鼠双侧后肢肢体缺血再灌注可以导致肺损伤的发生,同时伴有肺组织中iNOS表达和NO生成增多,应用iNOS阻断剂-AG减少NO生成,可显著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所导致的肺损伤,表明肺组织中iNOS的诱生以及NO的过量生成具有损伤作用,参与介导了此种肺损伤的发生.结论肢体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时肺组织中iNOS表达的上调以及NO的过量生成参与介导了此种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肾损伤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诱导型血红素氧合酶(HO-1)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N),假手术(S),后肢单纯缺血(I),后肢缺血-再灌注(I-R)2h、6h、12h、18h、24h,后肢I-R18h+ZnPP(HO-1活性抑制剂锌原卟啉)各组.夹闭双侧股动脉根部4h,开放2h-24h,制备I及I-R各组模型,I-R18h+ZnPP组,再灌注6h、12h时经股静脉注射ZnPP(每次5μmol/kg).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脑组织HO-1mRNA表达的变化,以HO-1与β-actin(内参对照物)mRNA逆转录扩增产物电泳谱带的积分灰度值的比值,作为HO-1mRNA的半定量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HO-1蛋白在脑内的生成与分布;应用ZnPP抑制HO-1活性后,观察脑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比色法测定脑组织MDA含量及SOD活性的变化.结果(1)N组脑组织HO-1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053±0.004,S组为0.064±0.007,I组为0.142±0.049,均较N组显著升高,P<0.05;肢体I-R后脑组织HO-1mRNA表达上调,I-R12h至峰值,此后回降,I-R2h、6h、12h、18h和24h各组的相对表达量依次为0.155±0.028、0.609±0.034、0.680±0.036、0.481±0.060和0.526±0.052,I-R6h、12h、18h和24h各组较N、S及I组显著升高,P<0.01.(2)N、S及I组大脑皮质、海马等区域可见少量散在分布的HO-1阳性神经元.I-R6h组大脑皮质可见大量弥散分布的HO-1阳性锥体细胞及少量阳性胶质细胞,海马锥体层细胞呈阳性反应.I-R12h组大脑皮层及海马区出现大量HO-1阳性胶质细胞.(3)I-R18h±ZnPP组脑组织病变较I-R18h组加重,大脑皮质及海马部分神经元明显水肿,部分神经元核固缩,细胞周围出现水肿裂隙.(4)I-R18h+ZnPP组与I-R18h组相比,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增高(P<0.05).结论肢体I-R后脑内HO-1表达上调,神经元表达HO-1时相早,但维持时间短,胶质细胞表达HO-1较迟,但维持时间长,胶质细胞是脑组织表达HO-1的主要细胞基础.抑制HO-1活性后脑损伤加重,脑内过氧化反应增强,表明HO-1具有抗氧化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8.
人及多种哺乳类动物实验证实,短时夹闭1开放肺根或单独夹闭,开放主支气管造成的肺短暂缺血后再灌注及短时缺氧后再复氧,可启动肺预处理保护效应,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防治作用,本文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20只家兔前髓帆的解剖,发现家兔与其他动物明显不同,可分为下丘隐窝膜性后壁部、第四脑室顶前部和二者之间的移行部。通过10只动物前髓帆室管膜面的扫描电镜观察,见该部室管膜面除有密集的微绒毛和纤毛外,在下丘隐窝膜性后壁部和移行部,还有典型的球泡样分泌颗粒和室管膜上细胞。微绒毛密集而不规则如毡状。在微绒毛之间,纤毛呈束状分布,弯曲倒伏且方向一致,部分区域形成旋涡状。大部分纤毛干部粗细均匀,个别呈串珠状,纤毛顶端尖细,偶可见球形小泡。在纤毛束之间,有球泡样分泌颗粒,大小不等,最大者直径为10μm,大部分颗粒表面粗糙不平,个别较光滑。室管膜上细胞位于纤毛束之间,有梭形、  相似文献   
10.
人及多种哺乳类动物实验证实,短时夹闭、开放肺根或单独夹闭、开放主支气管造成的肺短暂缺血后再灌注及短时缺氧后再复氧,可启动肺预处理保护效应,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防治作用.本文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