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了解"5.12"地震后3年绵阳市卫生防疫工作措施与效果,旨在确保大灾之后三年无大疫的控制目标。方法搜集、整理绵阳震后传染病疫情资料及卫生防疫工作相关报表与专题调查及报告,提出相关卫生防疫措施:整合资源、统筹指挥,卫生防疫工作覆盖到村;规范应急处置,统一技术方案;加强环境卫生治理和消杀防疫,消除病媒生物性疾病隐患;防止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发生,严格食品卫生监督监测;保证灾区饮水安全,加强现场监测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加快能力恢复,注重疫情监测报告与分析;加强应急接种,建立有效免疫屏障;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普及灾后卫生防病知识,开展灾民安置点及学校卫生督导检查,控制群体危险因素发生;开展病媒生物监测,防止媒介生物孳生,研究"5.12"地震后3年绵阳市卫生防疫工作状况,分析卫生防疫工作效果。结果由于卫生防疫工作应对措施得当,灾区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截止2011年1月未发生甲类传染病及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24.0938/10万)较地震前(2008年)同期水平(29.1069/10万)下降了17.22%。结论 5.12地震后绵阳市卫生防疫工作措施,科学有效,处置有力,确保了大灾之后3年无大疫的控制目标,对特大自然灾害后的卫生防疫工作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改变模型的家庭访视对出院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生活方式改变依从性的影响,旨在为提高出院的NAFLD患者生活方式改变的依从性提供经验。方法 2015年5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后出院的NAFLD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4例,分别采取出院时常规给予的运动、饮食和药物应用指导或基于跨理论改变模型的家庭访视指导,后者的实施按照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给予不同的干预。结果 在接受干预6个月末,观察组患者依从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4.9±2.8对28.2±2.5,P<0.001);观察组自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遵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体质指数分别为(5.2±0.5) mmol、(1.6±0.8) mmol/L和(24.1±1.1) kg/m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8±0.5) mmol、(2.9±0.5) mmol/L和(25.3±1.2) kg/m2,P<0.05】。结论 基于跨理论改变模型的家庭访视能够提高出院的NAFLD患者生活方式改变的依从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提高绵阳市城区内学校的食品卫生质量,保障师生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方法]对2006-2009年绵阳市城区内学校的食品卫生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9年合计检测各类食品872份,合格的728份,合格率为83.49%。检测合格率,2006年为76.42%,2007年为81.14%,2008年为87.38%,2009年为89.04%(P〈0.01);豆类制品为65.21%,面筋制品为75.00%,糕点类为79.42%,其他食品为90.09%(P〈0.01)。不合格食品均为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霉菌)超标。[结论]2006~2009年绵阳市城区内学校食品卫生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食品因受到微生物污染而不合格。  相似文献   
4.
[目的]摸清绵阳市学校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绵阳市682所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调查与微生物指标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检测水样1128份,微生物指标合格的777份,合格率为66.88%。检测合格率,市政供水为81.11%,自备供水为56.9%,二次供水为71.59%(P〈0.01);大中专院校水样为88.46%,中小学校水样为67.94%(P〈0.01)。1128份水样中.菌落总数合格率为83.51%,大肠菌群合格率为89.54%,游离性余氯合格率为76.68%。卫生许可证持证率,使用自备供水的学校为80.73%,使用二次供水的学校为93.55%(P〉0.05);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自备供水学校为97.44%,二次供水学校为95.83%(P〉0.05)。调查182名从业人员,现场提问卫生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知晓率为61.95%,水质消毒知识知晓率为62.91%。[结论]绵阳市学校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较低,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5.
2001~2004年绵阳城区食品卫生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绵阳市食品卫生的现状,掌握市售食品质量,为政府有针对性加强食品监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1~2004年对绵阳市城区各类食品进行了卫生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不植骨的上颌窦外提升术上颌窦黏膜撕裂和不撕裂两种情况下的成骨效能,以及钛钉维持提升空间的效果。方法 6只Beagle犬12个上颌窦进行上颌窦外提升,不使用任何骨代用品。每个上颌窦用2枚钛钉维持窦膜提升空间,随机决定一侧为非黏膜撕裂组,保持上颌窦黏膜完好;对侧为黏膜撕裂组,上颌窦黏膜撕裂长度约5mm。术后6个月处死实验动物,锥形束CT对上颌骨进行定位,了解钛钉所在位置后,进行大体标本观察。制作硬组织切片观察新骨形成情况。结果大体标本检查12个上颌窦无明显炎症,24枚钛钉均位于原始位置,上颌窦黏膜均有塌陷,黏膜撕裂组12枚钛钉中有11枚穿孔,8枚钛钉周围可见骨隆突。非黏膜撕裂组12枚钛钉中有10枚穿孔,8枚钛钉周围可见骨隆突。硬组织切片后经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到钛钉周围为矿化的成熟骨组织,未见明显的细胞间质。未见明显新骨沉积。结论 Beagle犬不植骨的上颌窦外提升上颌窦黏膜撕裂和不撕裂两种情况下的成骨效能并不明显,且钛钉作为空间维持装置容易造成黏膜穿孔,空间维持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儿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olyethylene glycol interferon, PEG-IFN)α-2a和恩替卡韦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儿, 根据治疗用药分为PEG-IFNα-2a组和恩替卡韦组, 分别比较两组患儿基线, 治疗12、24、48周的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血清标志物、HBV DNA变化及不良反应。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共纳入54例患儿, 其中PEG-IFNα-2a组31例, 恩替卡韦组23例。恩替卡韦组治疗48周的ALT复常率达87.0%(20/23), 高于PEG-IFNα-2a组的40.0%(12/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0, P=0.001)。PEG-IFNα-2a组治疗48周的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转阴率为48.4%(15/31), 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45.2%(14/31), ...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年轻男男性行为者(you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YMSM)艾滋病行为干预模式效果.方法 采用滚雪球抽样法,在四川省绵阳市招募15 ~ 24岁的艾滋病病毒(HIV)阴性YMSM,实施“心灵冲击与持续强化相结合的行为干预”,建立12个月随访队列.通过基线及随访调查了解HIV、梅毒...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型三腔二囊管压力监测对止血效果的研究。方法随机抽选留置三腔二囊管患60例进行研究,均为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收治,按数字随机法分为A、B、C三组,各20例。A组食管囊注气80m L+胃囊注气150m L,B组食管囊注气100m L+胃囊注气180m L,C组食管囊注气120m L+胃囊注气200m L按常规进行护理,并同时观察囊内压、止血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A、B、C三组食道及胃囊内压力均明显高于传统监测范围,A组食道囊内压低于B、C两组,A、C两组胃囊内压低于B组(P0.05);三组止血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A、B两组不能耐受、鼻粘膜损伤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新型三腔二囊管压力监测可以提高患者对治疗过程中的耐受性,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一种空间维持装置进行上颌窦骨增量术后新骨形成情况,并探究上颌窦黏膜穿孔对该技术的影响。方法 采用纯钛制作上颌窦黏膜提升空间维持装置,3只比格犬拔除上颌后牙构建上颌后牙缺失上颌窦区骨量不足的动物模型,自然愈合3个月后行双侧的上颌窦黏膜提升,随机选取一侧在黏膜完整情况下放入空间维持装置,对侧在黏膜穿孔情况下放入空间维持装置。3个月后处死实验动物,制取标本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 空间维持装置内部可见新骨呈帽状凸起,与提升空间的形态相适应,但尚未充满整个提升的空间,窦底骨与新骨之间界限明显,新骨为未成熟的编织骨,疏松排列的骨小梁交错成网,骨小梁内可见软骨陷窝分布;无骨粉充填的上颌窦骨增量术在黏膜完整、穿孔后新骨面积分别为(8.17±5.63) mm2,(9.92±4.65) mm2,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纯利用空间维持装置进行的上颌窦骨增量术可以诱导新骨形成,且较小的黏膜穿孔对其没有影响,具体新骨形成机制仍有待探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