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究肽核酸-荧光原位杂交(PNA-FISH)、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快速鉴定白念珠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经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YST卡鉴定白念珠菌100株,模拟血培养阳性标本。对报阳的标本直接进行PNA-FISH鉴定,再转种培养出单个新鲜菌落,完成MALDI-TOF MS鉴定。记录两种方法鉴定白念珠菌结果和鉴定所需时间,计算其与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方法的符合率。结果 100株白念珠菌模拟血培养样本,PNA-FISH鉴定结果与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方法的符合率为98%,平均鉴定时间为(2.5±0.5)h。采用MALDI-TOF MS鉴定报阳后单个新鲜菌落,与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方法的符合率达100%,从血培养报阳开始计算,平均鉴定时间为(22.0±0.6)h。结论 PNA-FISH方法鉴定白念珠菌,设备简单,鉴定结果可靠,相较于传统鉴定方法和MALDI-TOF MS方法,鉴定时间显著缩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耐药性及其变迁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2年至2011年905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来源、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905株细菌中有64.77%来自痰及咽拭子,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发生在重症监护病房(32.15%)及呼吸内科(28.95%);16种抗菌药物2005年至2011年耐药率呈上升趋势,2006年至2008年大幅度上升,2010年以后得到控制但仍处于高耐药状态,其中亚胺培南耐药率在2006年至2009年由32.9%飙升到63.1%。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常见条件致病菌之一,耐药严重且呈大幅度上升趋势,依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用药及实时监测其耐药性变迁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室(ICU)与非ICU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ICU与非ICU送检标本、药敏实验结果、耐药率等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数据采用WHO NET5.3软件及SPS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从ICU患者标本中分离培养出病原菌469株.非ICU患者标本分离培养出病原菌3715株; (2) ICU患者分离的主要病原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Ab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克雷伯氏菌(Esk)、屎肠球菌(Efm); (3)非ICU患者分离的主要病原菌依次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Esd)、大肠埃希菌(Eco)、肺炎克雷伯氏菌(Kpn); (4) ICU菌株耐药率普遍高于非ICU,ICU分离的Aba对大部分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大于80%,明显高于非ICU科室.结论 ICU分离菌株耐药情况严重,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降低细菌耐药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该院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降低细菌耐药性.方法 对2017-2019年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培养阳性非重复性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98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22株,占63.15%,革兰阳性菌341株,占34.62%,真菌22株,占2.23%.革兰阴性菌中排名前3位依次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铜绿假单胞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53.73% 和16.84%,大肠埃希菌未发现对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均<15.00%.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40.00%.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占11.17%(110/98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2.0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葡萄球菌.肠球菌属中屎肠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93.80%)明显高于粪肠球菌(4.8%),未发现对利奈唑胺、替加环素、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结论 2017-2019年该院临床血培养阳性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定期进行血流感染监测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研究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来源、病区分布、耐药状况及其变迁。方法 采用Microscan Walkaway40鉴定药敏系统及传统手工方法对2002~2012年医院各类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到的1 114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114株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中,有64.18%来自呼吸道标本。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发生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病房,占49.64%。2002~2012年间,铜绿假单胞菌对1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常引起呼吸道感染,其耐药机制复杂,可选择的抗菌药物有限。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该院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和临床分布特征及药物敏感情况,为临床经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从血培养中分离到的1 938株病原菌,分析其种类分布、科室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结果 1 938株病原菌主要由56种细菌和8种真菌构成。革兰阴性菌1 216株,占64.2%,革兰阳性菌677株,占34.9%,真菌45株,占2.4%。分离率前5位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628株(32.4%),肺炎克雷伯菌230株(11.9%),沙门氏菌143株(7.4%),表皮葡萄球菌142株(7.3%),人葡萄球菌130株(6.7%)。肠杆菌科细菌共1 098株(58.0%)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其中有363(57.8%)株大肠埃希菌和85株(37.0%)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非发酵菌118株(6.1%),以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75株(3.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发生率25.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401株(20.7%),耐甲氧西林CoNS(MRCoNS)发生率72.8%。肠球菌85株(4.5%)。阳性率前五位科室为呼吸科、ICU、肝胆科、消化科和血液科,除ICU和儿科外其他科与总体分布一致。鲍曼不动杆菌多数呈多重耐药。未检出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保持较好敏感性。结论该院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广泛,常用药物敏感性不同,总体耐药率较高,临床可依据病原菌科室分布及药物敏感特征进行早期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院2014年检出的463株血培养阳性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方法:回顾经BD 9240和Bact/Alert3D 240血培养系统进行培养,使用Vitec2 compact对分离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数据分析采用Whonet 5.6软件。结果:463株非重复分离菌中革兰阴性菌286株(61.77%);革兰阳性菌156株(33.69%);真菌21株(4.54%)。本研究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9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7株(24.14%);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22株(75.8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92株,其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81株(88.04%),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11株(11.96%)。MSSA与MRSA在庆大霉素、利福平、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方面有差异(P<0.05)。MRCNS与MSCNS在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唑耐药率方面有差异(P<0.05)。屎肠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90.9%,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占比52.59%。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占比40.32%。产ESBLs大肠埃希菌菌株与非产ESBLs菌株在氨曲南、头孢他啶、氯霉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唑林及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方面有差异(P<0.05)。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菌株与非产ESBLs菌株在氨曲南、头孢他啶、氯霉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唑林、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及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方面有差异(P<0.05)。铜绿假单胞菌检出3株泛耐药菌株(15.78%),鲍曼不动杆菌泛耐药菌株4株(22.22%),沙门氏菌耐药率均低于6.5%。结论:血培养阳性分离菌分布广泛,不同病原菌间耐药性亦不相同。应加强对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了解该院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率变迁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院内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分析其科室分布、标本分布及耐药率变化情况。结果 9年共分离出964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713株为多重耐药菌。2005~2008年分离量较少,分别为30株、26株、22株、19株。2009年和2010年开始增多,分别为65株和50株,2011年开始检出率剧增,2011~2013年分别为157株、229株、366株。9年中分离率最高的前三位科室为ICU、神经外科和呼吸科,标本来源始终以呼吸道标本为主,分泌物标本其次,近几年来血液、尿液及引流液等标本检出率有所增加。13种药物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至2013年部分药物耐药率有一定下降。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易引起院内感染且不易清除,在重症患者集中科室高发,呼吸道感染是其主要致病类型,耐药性严重,多重耐药和泛耐药菌株比例较高,临床应依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配合控感部门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院内感染爆发。  相似文献   
10.
2002-2011年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2002年1月-2011年12月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耐药性及变迁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Microscan Walkaway 40SI鉴定系统辅以传统手工方法鉴定细菌。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通过Whonet 5.6软件进行耐药性数据分析。结果:2002-2011年鲍曼不动杆菌高发于重症监护室(0~54株),神经外科(4~50株),呼吸科(3~37株),消化科在2003年集中检出45株。检出标本包括痰液(86.2%),肺泡灌洗液(1.5%),血液(1.1%)。2002-2011年所检测的24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表现为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西丁10年来持续100%,庆大霉素为52.9%~62.9%,丁胺卡那为12.1%~62.5%,妥布霉素为16.7%~75%,氨苄西林-舒巴坦为0%~61.4%,头孢哌酮-舒巴坦为0%~50%,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为0%~66.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33.3%~75%,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为14.3%~75%,环丙沙星为42.9%~66.8%,氧氟沙星为57.1%~100%,左氧氟沙星为22.7%~82.4%,哌拉西林为37.5%~75%,头孢哌酮为36.6%~80.8%,头孢曲松为52%~74.1%,头孢他啶为38.2%~75%,头孢吡肟为38.5%~75%,氨曲南为0%~87.5%,亚胺培南为0%~58.8%,美罗培南为0%~12.5%,复方新诺明为20.9%~27.1%,米诺环素为0%~2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数量逐年上升,易检出于患者呼吸不畅的科室,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且呈大幅度上升,并渐显多重耐药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