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头瘤病毒在生殖道黏膜增殖传播 ,与妇女生殖道黏膜检测不到HPVIgA抗体有关 ,因此诱导生殖道黏膜HPV特异性抗体对于防治HPV性传播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价值。本研究采用细菌内源性诱导启动子nirB ,以霍乱毒素CTA2B亚单位为黏膜免疫佐剂 ,构建HPV16重组减毒沙门菌疫苗pNir 16L1E7CTA2B ,研究其诱导黏膜免疫的能力。减毒沙门菌S .SL32 6 1为一种aroA基因突变株。在携带霍乱毒素CTA2B黏膜免疫佐剂基因载体pET CTA2B的基础上 ,将pUC 16L1E7中的HPV16L1E7经PCR和T A克隆技术插入pET CTA2B ,获得pET 16L1E7CTA2B。确定启…  相似文献   
2.
目的克隆并体外表达HPV58E6,为E6致癌作用和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PCR方法从HPV58全基因克隆中扩增出HPV58E6基因片段,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cDNA3的T7启动子下游,体外转录成mRNA后,在源自网织红细胞的翻译缓冲液中表达生物素标记的HPV58E6蛋白,化学发光法检测,X光胶片曝光显影鉴定.结果酶切电泳证实质粒构建正确,SDS-PAGE电泳显示在相当于HPV58E6分子量约18.8kD的位置出现条带,X光胶片亦在相应位置出现印迹条带.结论成功表达了含有生物素标记的HPV58E6蛋白,为其致癌作用和治疗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SiRNA联合asODN靶向逆转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靶向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siRNA和asODN联合应用逆转人白血病耐药细胞K562/A02的效果。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MDR-1基因同一序列的siRNA和asODN及阴性对照siRNA,采用转染试剂lipofectin2 000分别转染人白血病耐药细胞K562/A02;利用RT-PCR检测MDR-1mRNA和Western Blot检测MDR-1蛋白质的表达;采用罗丹明123外排实验检测P-糖蛋白(P-gp)的转运功能,MTT法检测K562/A02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逆转效果。结果:siRNA、asODNa、sODN和siRNA联合应用均能降低MDR-1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提高P-gp的转运功能,对阿霉素的敏感性明显恢复,asODN和siRNA联合应用效果明显提高(P<0.05),低浓度的siRNA(200 nmol/L)比高浓度的asODN(5μmol/L)的效果强(P<0.05)。结论:siRNA、asODN能有效地逆转人白血病耐药细胞K562/A02的多药耐药,asODN和siRNA联合应用效果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含变形链球菌唾液结合区段(SBR)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JM109(DE3)中诱导表达。方法采用定向克隆方法将变形链球菌唾液结合区段(SBR)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cMVT 7,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cMVT 7-SBR,转化大肠杆菌JM109(DE3),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纯化SBR目的蛋白。结果经酶切鉴定及DNA序列测定,重组质粒pcMVT 7-SBR序列及阅读框架正确,亲和层析纯化得到SBR融合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含变形链球菌唾液结合区段(SBR)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为防龋疫苗的动物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高危型乳头瘤病毒E6蛋白能结合并降解p5 3蛋白 ,导致细胞发生转化 ,是其致癌的关键环节。但最近大量研究表明p5 3并非E6致癌的唯一靶位 ,E6蛋白的致癌机制还远没有阐明 ,探索E6蛋白与其新的靶分子的相互作用对肿瘤的基因治疗和全面揭示其致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1997年 ,Kaghad等发现了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和p5 3极为相似的新基因 ,命名为p73。p73基因虽然发现时间不长 ,却已成为研究的热点。p73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功能上均与p5 3极为相似。p73蛋白具有与p5 3同样的四个主要功能区 ,其中DNA结合结构域两者的相同序列…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探讨和阐明E6蛋白的致癌机制以及充分认识新发现的抑癌基因p73的作用,在体外通过免疫共沉淀法研究p73和牛乳头瘤病毒1型E6蛋白(BPI-1E6)的相互结合情况,后将表达p73和BPV-1E6的质粒导入SAOS-2细胞内,进一步研究细胞内E6蛋白对p73蛋白的诱导调亡和转录活化功能等生物学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BPV-1E6与p73蛋白结合较弱,且未检测到E6能诱导p73蛋白的降解。在SAOS-2细胞内,BPV-1E6蛋白确实能部分抑制p73蛋白的诱导细胞凋亡的功能,并且p73蛋白的转录激活作用也有影响,但这种影响作用颇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房肌Ca2+调控蛋白(calcium handling proteins)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ation,AF)电重构中的作用及与解剖学结构改变的关系.方法测定10例慢性AF患者和6例对照组心房肌Ca2+含量和细胞膜L型Ca2+通道(L-type calcium channel)、肌浆网钙泵(sarcoplasmic reticulum calciumadenodinetriphosphatase,SR Ca2+-ATPase)、磷酸受纳蛋白(phospholamban)、兰尼碱受体(ryanodine receptor)和肌集钙蛋白(calsequestrin)的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mRNA)表达;测量AF患者左、右心房内径、二尖瓣口面积和肺动脉收缩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F患者心肌细胞内Ca2+含量增加[(1 330±770)μg/ml vs(302±31)μg/ml,P<0.01];细胞膜L型Ca2+通道、SR Ca2+-ATP ase和兰尼碱受体mRNA下调[(0.65±0.30)v(0.97±0.19),P<0.01;(0.73±0.13)vs(1.10±0.11),P<0.001;(0.71±0.25)vs(0.90±0.13),P<0.05].SRCa2+-ATPasemRNA表达与左心房内径中度负相关(r=-0.56,P<0.05);与二尖瓣口面积正相关(r=0.70,P<0.05);细胞膜L型Ca2+通道mR-NA表达与二尖瓣口面积显著正相关(r=0.84,P<0.01).结论频率相关的细胞内Ca2+超负荷可能是AF电重构的始动因素,心房肌Ca2+调控蛋白异常是Ca2+超负荷的分子生物学机制,Ca+调控蛋白mRNA表达异常与左心房解剖学改变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嵌合性病毒样颗粒HPV16 L1-E7蛋白疫苗接种于动物体内诱发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的能力。方法:以本室构建的HPV16 L1-E7嵌合蛋白疫苗腹腔注射免疫BALB/c小鼠,在初次免疫后,分别于第3,4,5周采血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并耳皮下注射HPV16L1蛋白,检测特异性DHT反应,在末次免疫2周后,取小鼠脾细胞,用HPV 16 L1-E7蛋白刺激,检测T细胞增殖反应及血清IFN-γ水平。结果:HPV16 L1-E7蛋白疫苗免疫小鼠可有效产生HPV16 L1抗体及特异性DTH反应,加强免疫后,抗体水平升高,两者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HPV16 L1-E7嵌合蛋白疫苗免疫后取小鼠脾细胞,在特异性HPV16 L1-E7蛋白抗原刺激下,特异性T淋巴细胞明显增殖,被免疫小鼠血清中出现高水平IFN-γ。结论:嵌合母亲产颗粒HPV16 L1-E7蛋白可诱导小鼠产生高滴度抗体,HPV16L1特异性TDH参与的超敏反应及细胞免疫应答的细胞因子,这为研究预防HPV感染和治疗HPV相关性肿瘤的疫苗提供了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含有免疫刺激序列、可防止变形链球菌在牙面粘附的DNA疫苗。方法 :利用PCR技术由质粒pPAcA CTA2 B扩增编码PAcA的DNA片段 ;通过T A克隆技术将目的DNA片段克隆于载体pMD1 8 T ,鉴定插入方向后 ,将目的DNA从载体上释放 ,再克隆于含有CpG免疫刺激序列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 ,构建出用作防龋疫苗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1 PAcA。结果 :通过对重组质粒pcDNA3 .1 PAcA进行酶切图谱和DNA序列测定分析 ,证明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 .1 PAcA构建成功、阅读框架正确。结论 :利用T A克隆等技术可成功将编码PAcA的DNA片段克隆到含有免疫刺激序列CpG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 ,构建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 .1 PAcA。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启动子DNA疫苗载体在减毒沙门菌中的稳定性和重组减毒沙门菌在小鼠体内的定植及动态变化。方法:将人乳头瘤病毒双启动子DNA疫苗载体pCN-16L1E7转化减毒沙门菌S-SL3261,经口服、鼻饲和皮肤途径免疫小鼠,在免疫后的第3、4、5、6周取小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电镜观察细菌在组织中的定植;组织匀浆,细菌培养计数确定细菌的增殖;从细菌中提取质粒酶切鉴定以确定质粒的稳定性。结果:重组减毒沙门菌S-SL3261能在小鼠脾脏、肝脏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中定植,电镜可检测到多个细菌定植灶;重组减毒沙门菌可有效进入机体细胞并有限增殖达6周,在第4~5周菌落数量达到高峰,然后逐渐减少以至最后被清除。pCN-16L1E7可在减毒沙门菌中稳定存在,载体的产量和酶切图谱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双启动子DNA疫苗载体pCN-16L1E7与减毒沙门菌有较好的相容性,能够在小鼠体内定植及有限增殖。口服、鼻饲和皮肤粘膜接种途径均可有效地将减毒沙门菌携带的DNA疫苗载体导入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