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 F-α)在红细胞衰亡中的作用.方法 将分离的小鼠红细胞经TNF-α(1 ng/ml)处理6、12、24、48、72 h或在不同质量浓度(0.1、1、10 ng/ml)处理24h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前向散射(FSC)值的变化、红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PS)和神经酰胺的标记率.结果 经TNF-α处理后的小鼠红细胞较对照组于24h后出现FSC减小((81.5±1.02)%比(87.6±0.55)%,P<0.05),膜的PS外露水平和神经酰胺含量增加((5.5±1.07)%比(2.7±0.17)%,(2.1±0.23)%比(0.7±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趋势更加明显.结论 TNF-α可诱导红细胞体积缩小,促进红细胞膜PS外露以及神经酰胺的增加,是红细胞衰亡的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5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n=22)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n=23)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血必净10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APCACHEⅡ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及C反应蛋白定量,记录28d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APCACHEⅡ评分,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28d死亡率也明显下降(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阻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的病理反应过程,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T细胞协同刺激通路在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已经发现的T细胞协同刺激通路有:CD28/CTLA-4:B7,ICOS:BTh,PDl:PD-L1/PD-L2,CD40:CD154,CD134:CD134L,4—1BB.4—1BBL,CD27:CD70,LIGHT:HVEM和CD30;CD153等。  相似文献   
4.
刘鸿翔  杨康  廖克龙  张伟 《重庆医学》2011,40(12):1169-117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呼吸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方法对108例食管癌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并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本研究中,食管癌术后并发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10.06%。在这108例食管癌术后并发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平均年龄62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4.13 kg/m2,肺功能评估FEV1/FVC<0.7的患者23例,低蛋白血症35例,术后吻合口瘘21例。结论高龄、肥胖、吸烟史、低蛋白血症、术前肺部基础疾病致肺功能下降(FEV1/FVC<0.7)、术后吻合口瘘等是食管癌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张现普  杨康  廖克龙  张伟  刘鸿翔  张世新 《重庆医学》2011,40(12):1177-1178,1180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围手术期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在本科实施瓣膜置换术的206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术后处理。其中单纯二尖瓣置换19例,二尖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77例,二尖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加迷宫手术24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9例,主动脉瓣置换加升主动脉置换2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58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加迷宫手术10例,二尖瓣置换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三尖瓣置换2例,再次手术置换二尖瓣3例。结果死亡7例(低心排致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左心室破裂2例)死亡率3.39%。电话、门诊随访185例,随访时间4~40个月,心功能(NYHA)Ⅰ级47例、Ⅱ级128例、Ⅲ级10例。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调整心功能,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术中注意心肌保护,注意保留瓣下组织,术后使用必要的辅助手段,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L-1和IL-6在诱导小鼠红细胞衰亡特征性表现中的作用。方法:将分离的小鼠红细胞经IL-1和IL-6分别处理6、12、24、48 h或在不同浓度(0.1、1.0、10.0 ng/ml)处理24 h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前向散射值(FSC)的变化,红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PS)和神经酰胺的标记率。结果:经IL-1或IL-6处理后的小鼠红细胞相较对照组于24 h后出现FSC减小,分别为[(81.9±1.86)%、(82.13±2.18)%vs.(87.6±0.55)%,P0.05],膜的PS外露水平和神经酰胺含量增加,分别为[(5.7±0.62)%、(5.73±0.45)%vs.(2.7±0.17)%,P0.01]和[(2.4±0.15)%、(2.0±0.36)%vs.(0.7±0.26)%,P0.01],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趋势更加明显。结论:IL-1和IL-6均可诱导红细胞体积缩小,促进红细胞膜PS外露以及神经酰胺的增加,是小鼠红细胞衰亡的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7.
进展期胃癌组织中p53、p16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p53、p16蛋白在进展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4例正常胃黏膜、55例进展期胃癌手术切除标本p16、p53蛋自的表达。结果p53蛋自在正常胃黏膜组织、胃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0、100%。p16蛋自在正常胃黏膜组织、胃癌组织中阳性率为67.3%、30.9%。p53、p16蛋白在低、未分化胃癌和中、高分化胃癌中阳性率分别为80.0%、56.7%和48.0%、56.0%。结论p53、p16蛋白表达的异常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的判断。p53蛋白随胃癌分化程度降低表达率升高。p16蛋白与分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不同病原体感染的婴幼儿喘息与呼出一氧化氮(FeNO)、肺功能水平的相关性,为患者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124例喘息婴幼儿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病原体感染分为病毒组(n=45)、细菌组(n=42)和支原体组(n=37),另选取48例同期于我院接受治疗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红细胞的形态改变及红细胞膜表面磷脂酰丝氨酸(PS)的外露情况。方法采用配对设计随机分组方法,分别对正常对照组(n=30)和脓毒症患者组(n=30)进行静脉采血,行瑞氏染色血涂片观察和测定红细胞聚集指数,并采用对Ps有高度亲和力的磷脂结合蛋白AnnexinV检测技术,利用流式细胞仪对红细胞进行荧光测定。结果显微镜下观察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异常改变,呈棘形、泪滴形、球形、缗线形等变化,细胞明显聚集;同时红细胞聚集指数测定结果显示脓毒症组较正常对照组也明显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Ps外露的红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红细胞表面Ps的外露表达明显增加,同时红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选择性髂内动脉造影及经导管动脉灌注栓塞在子宫、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8例经血管造影证实的子宫、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于选择性髂内动脉灌注和/或栓塞后1周(平均值)行肿瘤手术切除,并作对比。结果 选择性动脉造影可清楚显示肿瘤的血供特点。双髂内动脉灌注栓塞后手术切除的12例与单纯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后手术切除的6例相比较;术前灌注加栓塞可使肿瘤明显减小,术中出血极少(平均约50ml),手术野更清楚,肿瘤更有可能完全切除。结论 选择性髂内动脉灌注栓塞在子宫或卵巢恶性肿瘤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