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全覆膜食管金属支架在高位食管狭窄和瘘以及术后吻合口狭窄和瘘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2005年5月至2013年7月间,应用16mm全覆膜食管金属支架对84例高位食管狭窄和瘘以及术后吻合口狭窄和瘘进行治疗。其中食管癌性狭窄31例,食管外压性狭窄2例,食管癌放疗后狭窄10例,食管癌术后复发致狭窄4例,吻合口狭窄27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食管狭窄1例,食管.气管瘘7例,食管一纵隔瘘1例,食管癌术后残胃瘘1例。狭窄或瘘口上缘距中切牙距离15~20cm者48例,大于20cm者36例。结果84例患者共置入100枚支架,术中无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吞咽困难、呛咳症状均迅速缓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5/84),其中严重胸痛2例,经止痛药物缓解;气管塌陷1例,予气管切开术;支架移位2例,内镜下应用异物钳对支架位置进行调整。76例(90.5%)患者获得完整随访,5-3%(4/76)的患者出现再狭窄,2.6%(2/76)新发食管.气管瘘;其中5例接受再次内镜下置入全覆膜金属支架术并获成功,另1例经沙氏探条扩张及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全覆膜食管金属支架治疗高位食管狭窄和瘘以及术后吻合口狭窄和瘘安全、有效,可考虑作为临床首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应用金属止血夹在内镜全层切除术中闭合胃缺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间共62例胃黏膜下肿瘤患者,其中男22例,女40例,平均年龄58.5岁,均由超声内镜和CT明确诊断为源于固有肌层、与浆膜紧密粘连的胃黏膜下肿瘤,采用内镜全层切除术治疗.完整全层切除病灶后,经内镜活检通道、直视下应用金属止血夹缝合全层缺损创面.观察术中金属止血夹缝合的成功率;术后内镜随访,检查金属止血夹缝合效果.结果 62例患者中病变位于胃底部37例,胃体部20例,胃窦部5例.1例患者病灶切除后,术中创面出血无法控制,紧急腹腔镜手术并终止研究;57例仅以金属止血夹缝合全层缺损创面;4例金属止血夹结合大网膜封堵全层缺损创面.61例完整缝合全层缺损创面者成功率100%,术后2个月均无发热腹痛等症状;平均随访4.4个月,全层缺损创面均完整愈合.结论 内镜下应用金属止血夹缝合内镜全层切除术中的全层缺损创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应用金属夹缝合胃壁全层缺损的动物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金属夹缝合胃全层缺损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48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2只。在胃体部全层切开直径2cm的缺损后,第1组不缝合胃壁缺损.第2组用金属夹夹闭胃壁黏膜层.第3组用金属夹夹闭胃壁全层,第4组用3-0丝线缝合胃壁全层。分别于术后第3天和第7天处死各组动物,大体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测定创面爆破压;并取创面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评价创面炎性反应及组织纤维增生情况。结果第1组动物术后34h内全部死亡,其他各组动物均良好存活.所有存活动物无腹腔内出血和感染表现。第2、3组与第4组相比,手术耗时短[(45.8±1.6)min和(42.5±1.5)min比(48.0±1.4)min,P〈0.05];第3天创面爆破压低](36.9±4.6)mmHg和(39.8±4.1)mmHg比(50.5±4.2)mmHg,P〈0.05];第7天创面爆破压3组间差异无统计尝意义[(95.0±7.9)mmHg、(97.8±6.8)mmHg和(98.5±7.0)mmHg,P〉0.05]。相同时间点创面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金属夹缝合组炎性反应较轻,Masson染色反映创面愈合无明显差别。结论应用金属夹缝合胃部全层缺损,无论夹闭胃黏膜层或全层组织,均能达到与手术缝线缝合相同的临床愈合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经ESD治疗的153例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进行总结,分析ESD治疗的一次性完整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和远期疗效。结果 153例患者中包括早期胃癌26例(17%),高级别上皮内瘤变67例(43.8%),低级别上皮内瘤变60例(39.2%);ESD一次性整块切除率为98.0%(150/153),一次性完整切除率为94.8%(145/153),组织学完整治愈率为94.8%(145/153)。术中穿孔5例(3.3%),术后迟发性出血9例(5.9%),均予保守治疗治愈;ESD术后3年内病变复发3例,总复发率为2.1%(3/140);14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1.5%,随访时间11~54(35.1±22.8)个月;死亡1例,3年生存率为99.3%(152/153)。结论 ESD治疗胃癌前病变和早期癌是一种安全、远期疗效肯定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1987年7月在上海举行了大型综合性的中医药国际学术交流会。国外200多位研究中医药的专家学者与我国400多名代表,荟萃一堂,切磋学术,展示了国际中医药研究的新成果,开拓了中医药理论研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李剑  姚礼庆  刘靖正  任重 《中国当代医药》2012,(33):141-142,144
本研究基于复旦大学内镜诊疗研究所与德国杜塞尔多夫信义医院合作的一项国际性课题,该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早癌患者过程中,对比使用带有注水装置的海博刀和传统的电刀两种不同器械进行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入组的100例患者有大量信息需要收集并整理,运用Excel建立100例胃早癌患者手术资料信息的数据库,研究管理资料的科学方法。作者在研究中发现运用Excel构建的数据库,不仅简化工作流程,还可获得更为客观、准确地入组患者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结直肠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04例结直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内镜下治疗结直肠疾病术后出血,内镜下即可见出血部位;无内镜治疗史者,必须在内镜下迅速找到出血部位,了解其性质。内镜下首先应用1:1000冰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充分冲洗肠腔,尽量吸引病灶周围血块,使镜下视野清晰,辨认出血部位;必要时可使用连续注水泵,以保证内镜下治疗视野的清晰。主要止血方法:(1)局部喷洒止血药物。(2)金属夹止血。(3)氩气离子凝固术。(4)硬化剂注射。(5)多技术联合止血。术后随访1~6个月。结果104例结直肠出血患者中内镜治疗术后出血84例、外科手术后出血16例、结直肠原发疾病出血4例。初次成功止血97例,24h内再出血7例(再次内镜下成功止血6例、止血失败转腹腔镜治疗1例),内镜下止血总有效率为99.04%(103/104)。内镜治疗术后平均随访4.2个月,患者复查肠镜均无再出血发生。结论内镜下治疗结直肠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水下双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切治疗结肠粗蒂息肉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2018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水悬浮下双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切治疗的43例结肠粗蒂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有无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随访观察患者有无迟发性出血发生。结果 43例患者共成功切除43枚结肠粗蒂息肉,息肉最大直径1.0~3.5 cm,平均2.7 cm;息肉蒂部直径0.5~1.5 cm,平均1.1 cm;内镜下手术时间5~16 min,平均9.2 min。肠腔内灌注水量120~750 mL,平均330 mL。尼龙绳套扎次数1至2次,平均1.1次,尼龙绳一次套扎成功率95.4%(41/43)。息肉完整切除率100.0%,整块切除率100.0%,患者息肉切除治疗有效率为100.0%。43枚息肉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腺瘤性息肉。无1例患者术中出血;随访期间无1例患者发生迟发性出血。结论内镜水悬浮下双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切治疗结肠粗蒂息肉,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探索正常人群行结肠镜检查前服用二甲硅油的最佳时间。 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150例正常人群进行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A、B、C组,每组50例。所有受试者均在结肠镜检查前6h完成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A组在完成口服泻药1小时之后口服二甲硅油2.5g+50ml水;B组在检查前3小时口服二甲硅油2.5g+50ml水;C组在检查前1小时口服二甲硅油2.5g+50ml水。比较3组受试者肠镜检查时肠道清洁度、肠道内气泡含量及息肉检出率。 结果:肠道清洁度:A、B、C三组受试者肠道清洁度的Boston评分分别为(7.84土1.43)分、(7.48土1.56)分和(7.70土1.18)分,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B=0.234;PAC=0.595;PBC=0.430);肠道内气泡含量: 三组数据组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A组受试者肠腔内气泡含量最少;病变检出率:三组受试者检出息肉人数分别为21人(42%)、19人(38%)、12人(24%),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表明A组息肉检出率最高。 结论:在肠镜检查前口服泻药结束后1小时口服二甲硅油的效果较好,可以有效的祛除大部分结直肠内的气泡,改善肠镜观察视野提高病变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