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在低射血分数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对2015年11月至2017年3月,我院心胸外科行OPCABG手术的41例低射血分数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在全麻下行OPCABG手术,测定术前与术后8h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小板(PLT)并进行比较,记录手术前、术后1周和3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SD)和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DD),将结果进行比较;部分患者术后因低心排而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监测使用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如心率(HR)、心脏指数(CI)、收缩压、舒张压、中心静脉压(CVP)。结果:术后8h的Cr、BUN、PLT与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1周EF与术前相比有所提高(P0.05),但LVSD和LVDD无明显变化(P0.05),但术后3个月后复查EF值与术后1周相比明显提高(P0.05),LVDD明显减小(P0.05),而LVSD未见明显变化(P0.05);术后部分患者因出现低心排而使用IABP,2h后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增高,心率减慢,中心静脉压降低,心排血量及心脏指数增高(P0.05)。术后早期死亡2例(4.9%),分别为低心排综合征1例、多器官衰竭1例。术后39例康复出院。随访3个月,1例(2.6%)因脑血管意外死亡。结论:低EF冠心病患者实施OPCABG后近期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EF,减小LVDD,且部分患者使用IABP 2h后可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而保护心肌,但远期结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氯化镁(MgCl 2)微米缓释抗钙化的组织工程小口径血管。 方法:联合应用Triton X-100+脱氧胆酸钠盐、DNA/RNA核酶对绵羊颈动脉行脱细胞处理,制成组织工程小口径血管支架,HE染色,电镜下观察脱细胞情况和血管支架性能。采用复乳法超声破碎高速搅拌挥发法,制备载有MgCl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右心室重构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取健康成年绵羊13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羊接受外科手术,进行肺动脉束扎术,束扎后使肺动脉跨瓣压差60 mmHg(1 mmHg=0.133 kPa),增加右心室后负荷,引起代偿性右心室结构及功能的改变,诱发羊右心室重构。对照组仅接受开胸手术。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对两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监测心室功能、心室壁厚度、心室腔大小及心室容积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6个月剪取两组右心室前壁组织制成HE染色切片标本进行病理学观察分析。结果:本文通过羊肺动脉束扎术建立右心室重构的动物模型,通过6个月监测发现,右心功能明显减退,右心室前壁厚度增加,右心室腔直径、容积明显大于对照组,右心室壁心肌病理切片显示出现明显的右心室重构病理变化。结论:此方法可较好地建立右心室重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房间隔造口术(ASD)联合体外膜肺(ECMO)治疗ARDS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效果,以便为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合并左心衰竭患者寻找一条有效的新方法。方法:应用静脉泵入脂多糖(LPS)方法制作成年绵羊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左心大动物模型5只,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完成房间隔缺损(1~2 cm),在应用体外循环机模拟静脉-动脉体外膜肺(VAECMO)工作状态下,对比观察在ASD闭合和开放状态下动物的外周血氧合情况和体循环状态,以及心脏功能情况,评价ASD分流对改善心肺功能的意义。结果:在闭合ASD的情况下,房水平分流消失,仅应用VA-ECMO辅助下可见动物吸入100%氧的情况下心率(HR):(108±17)次/min,平均血压(MAP):(49.3±13.5)mmH g,肺动脉压力(PAP):(28.9±12.7)mmH g,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45.2±9.2)N·S·M^-2·L^-1,外周动脉PaO2为(141.2±21.4)mmH g,SaO2:(96.1±1.3)%,氧合指数(PaO2/FiO2)为(353.0±53.5),心脏饱胀,运动幅度较小,显得无力;在其他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打开ASD后房水平出现左向右分流,MAP:(68.2±16.1)mmH g,PAP:(18.1±7.8)mmH g,PVRI:(33.4±7.2)N·S·M^-2·L^-1,外周动脉PaO2明显上升至(169.3±18.9)mmH g,SaO2:(98.2±1.1)%,PaO2/FiO2为(423.3±47.3),心率(98±18)次/min,心脏运动幅度明显加大,心脏跳动显得轻松,体循环状态明显好转。与ASD关闭时比较,在ASD开放后MAP,PaO2,SaO2,PaO2/FiO2明显上升;PAP,PVRI明显下降。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房间隔造口术联合VA-ECMO是治疗ARDS合并左心功能不全(LVF)者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COVID-19引起的重症ARDS合并LVF的患者治疗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需要临床应用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房间隔造口术(ASD)联合体外膜肺(ECMO)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效果,以便为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患者寻找一条有效的新方法。方法:应用静脉泵入脂多糖(LPS)方法制作成年绵羊的ARDS大动物模型5只,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完成房间隔缺损(1~2 cm),在应用体外循环机模拟静脉-静脉体外膜肺(VV-ECMO)工作状态下,对比观察在ASD闭合和开放状态下动物的外周血氧合情况和体循环状态,以及心脏功能情况,评价ASD分流对改善心肺功能的意义。结果:在闭合ASD的情况下,未见房水平分流,仅应用VV-ECMO辅助下可见动物吸入100%氧的情况下心率(93±26)次/min,平均血压(MAP):(51.6±16.5)mmHg(1 mmHg=0.133 kPa),肺动脉压(PAP):(27.3±14.5)mmHg,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47.6±9.6)N·s·m^-2·L^-1,外周动脉PaO2为(134.2±21.3)mmHg,SaO2:(96.3±0.3)%,氧合指数(PaO2/FiO2)为335.0±53.3,心脏饱胀,运动幅度较小,显得无力;在其他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打开ASD后房水平出现右向左分流,平均血压(MAP):(70.4±18.2)mmHg,PAP:(19.1±9.3)mmHg, PVRI:(32.1±8.1)N·s·m^-2·L^-1,外周动脉PaO2明显上升至(171.1±22.2)mmHg,SaO2:(98.2±0.3)%, PaO2/FiO2为427.5±55.5,心率(77±18)次/min,心脏运动幅度明显加大,心脏跳动显得轻松,体循环状态明显好转。统计学分析显示:与ASD关闭时比较,在ASD开放后MAP, PaO2, SaO2, PaO2/FiO2明显上升;PAP,PVRI明显下降。二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房间隔造口术联合VV-ECMO是治疗ARDS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COVID-19引起的重症ARDS治疗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需要临床应用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主动脉假腔插管在A型主动脉夹层(AADA)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自2015年6月到2018年5月,主动脉夹层患者通过主动脉假腔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进行手术5例,其中4例为辅助股动脉插管灌注,1例为单独升主动脉假腔插管。所有手术均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同时行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ACP)。结果: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夹层破裂及灌注不足。术后CTA示: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部人工血管通畅,术中支架位置良好,无内漏。降主动脉真腔较术前明显扩大,未闭的降主动脉假腔血栓形成。术后2例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术后突然发作的混乱、瞻望或躁动,持续5~10 s,很快缓解。病例3一周后症状完全消失,病例415 d后完全缓解。结论:AADA手术在准备充分并且适应证明确的条件下,经主动脉假腔插管是传统插管的一种有效的替代及补充方案。  相似文献   
7.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6岁,体检发现降主动脉夹层(De BakeyⅢ型),破口位于降主动脉起始部向下撕裂到腹主动脉并逆撕至主动脉弓部,累及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2015年12月1日,在当地行"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术后2 d后行"主动脉造影术及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术中发现支架远端仍有内膜破口存在,相继再次置入两枚裸支架,远端到达腹主动脉腹腔干分支以上4 cm处以封闭破口,效果不理想,仍见少量内漏存在,未再处理,术后出现左手臂、左侧肩背部酸痛不适,症状改善后出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房颤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房颤患者,根据其是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分为心肌梗死组(n=18)和非心肌梗死组(n=42)。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RDW、H-FABP水平,分析血清RDW、H-FABP水平与房颤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相关性,并评价其用于诊断房颤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结果心肌梗死组的血清RDW、H-FABP水平均高于非心肌梗死组(P<0.05)。Spearman分析显示血清RDW、H-FABP水平与房颤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RDW、H-FABP水平诊断房颤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1(95%CI:0.364~0.917)、0.750(95%CI:0.504~0.997)。结论血清RDW、H-FABP在房颤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呈现高表达,其水平与房颤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可有效预测房颤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