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阿司匹林对冠心病病人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冠心病(CHD)病人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124例CHD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早顿服阿司匹林50 mg,Ⅱ组早顿服阿司匹林150 mg;健康体检32例作为对照组早顿服安慰剂.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3组受试者用药前及用药4周、6周、8周后血浆CRP浓度.结果CHD病人CRP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Ⅰ组治疗4周、6周、8周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CRP浓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治疗4周、6周、8周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CRP浓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对CHD病人CRP浓度影响不同.中、长期应用非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可降低CHD病人CRP浓度.  相似文献   
2.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方法。方法患者取平卧或半卧位。超声定位,确定进针点和方向,用中心静脉导管在左心前区第5肋间心脏浊音界内2~4cm穿刺。置管深度6~12cm。结果32例均1次穿刺成功,无并发症。置管放液后症状很快缓解,除6例晚期肿瘤患者带管自动出院外,其他置管时间5~47d,平均14d,单例累积引流总量最少1260ml,最多14100ml,平均2760ml。4例肿瘤性心包积液患者通过全身化疗和心包腔内注射化疗药物的治疗,3例积液消失,1例死于消化道大出血;17例结核性心包积液惠者引流加全身抗痨及激素治疗。积液消失。3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迟发型心包积液患者和2例原因不明者,均经引流抗菌消炎后积液消失。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大量心包积液是一项集急救、诊断和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治疗方法。具有方便、安全、有效、畅通、利于给药和导管可留置时间长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社区干预防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社区干预防治的效果。方法对本社区5个居委会815例COPD患者进行综合干预,重点采用COPD康复教育,减少COPD危险因素及防止急性发作的措施,测定干预前后患者体质指数(BMI)、6min步行距离、血清清蛋白量、总蛋白量、血氧饱和度(SaO2)和第1s用力呼气量(FEV1)。问卷调查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的程度,年COPD急性发作及住院次数等。结果COPD患者干预前后咳痰量、咳嗽程度、呼吸困难程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应用常规祛痰解痉抗感染药物外,COPD患者干预前后戒烟、使用吸入剂、家庭氧疗、注射疫苗、缩唇呼吸、呼吸操健身运动、应用负氧离子发生器的落实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肺功能不全Ⅰ度患者年人均急性发作次数干预前后无变化外,不同肺功能患者年人均住院次数和肺功能不全Ⅱ、Ⅳ度患者年人均急性发作次数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不全Ⅰ~Ⅳ度患者BMI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不全Ⅱ、Ⅳ度的COPD患者干预前后血清总蛋白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不全Ⅱ度患者的6min步行距离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社区综合干预可提高COPD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年均急性发作及住院次数,改善患者总体状况。  相似文献   
4.
药物流产是用药物终止妇女非意愿妊娠的方法.1971年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首先开始应用于抗早孕,70年代中期起国内研究中草药抗早孕并合成15-甲基PGF2α甲酯,1977年首次应用甾体药物R(2323)和PG相结合以抗早孕,继而有丙酸睾酮合并PG抗早孕,均取得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的原因,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3443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我院5年剖宫产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社会因素剖宫产率逐年增多,瘢痕子宫也逐年增多。结论社会因素已成为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林志宏.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7.18(1):53.],应正确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合理控制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从而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7.
8.
目前阿司匹林的用途比较广泛,且倍受普通老百姓的青睐,但它可引起哮喘的副作用,则很少有人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3例阿司匹林哮喘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癌已成为北京市增长较快的恶性肿瘤。本文通过介绍1例由全科医生首诊、术后连续随访4年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诊疗经过,采用临床案例教学方法,重点关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全科医生接诊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诊治流程及对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长期监测、健康管理的内容,引导患者规范诊治,以期为逐步实现甲状腺癌患者个体化、不同风险分层的高质量管理,提高在职全科医生、全科医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对甲状腺结节、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规范诊治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女性尿失禁与盆底疾病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的下尿路症状女性患者4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价尿失禁严重程度,采用盆底器官脱垂/尿失禁对性功能影响调查问卷(PISQ-IR)评价患者性功能,采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价盆底器官脱垂,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对盆腔脏器脱垂情况进行分级。结果 345例患者诊断为尿失禁(UI),其中压力性尿失禁(SUI)72例,急迫性尿失禁(UUI)83例,混合型尿失禁(MUI)165例,其他类型UI 25例;非UI患者115例。UI患者性功能及盆腔器官脱垂症状评分低于非UI患者,且MUI患者性功能与盆腔器官脱垂症状评分低于SUI与UUI,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UI患者POP-Q分期较其他类型UI及非UI患者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I分型与性功能、盆腔器官脱垂症状独立相关。结论混合型尿失禁的患者性功能较差,且盆腔脱垂症状也更为严重,临床在进行UI患者的诊治时,应同时关注患者性功能及盆腔脱垂症状,及时评估盆底功能,提前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