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5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脑-心-肾-精室”轴理论是基于《黄帝内经》与现代男性疾病发病特点所提出的辨治理论。该理论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男科疾病中“身心同调”“整体与局部同治”的特点,通过脑肾相通、脑心同调、心肾互滋以及发挥精室之用,分别在中医药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优势环节(生殖内分泌、精神心理状态、生殖微循环与生精微环境)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男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复杂,症状表现多样,病情迁延,缠绵难愈,临床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男科主任郭军教授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慢性前列腺炎与疮疡在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等方面存在许多共性之处,根据“异病同治”理论,郭军教授主张慢性前列腺炎从疮疡论治,采用“疮疡内消法”理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并根据仙方活命饮加减化裁,拟定方剂归黄方。归黄方组方针对慢性前列腺炎复杂的病因病机,紧紧抓住湿热、血瘀的两大基本要素,药证环环相扣,经多年临床广泛应用,效果显著,体现了郭军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学术思想。文章主要基于疮疡内消法的理论,论述郭军教授运用归黄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经验,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整体评价清浊祛毒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搜集自清浊祛毒丸上市(2002年)至2020年10月已发表的关于清浊祛毒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人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完成文...  相似文献   
4.
辨证论治是指导中医临床的核心,麒麟丸是在朱丹溪五子衍宗丸基础上,根据中医理论进行加减而成。"异病同治"理论是中医"治病求本"思想的体现,基于这一治则,临床上运用麒麟丸治疗男性不育症、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早泄与勃起功能障碍中均取得一定疗效。因此,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关于麒麟丸在男科疾病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刘煜  郭军  晏斌  刘胜京  郭俊  赵丰  王福 《世界中医药》2020,15(8):1192-1195
男性不育症中,精液分析多种参数异常且无法找到明确病因的称为特发性男性不育症,其发病率不断提高,给国内甚至全球范围内家庭带来精神及经济负担。由于病因不明确,目前现代医学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传统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在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症时具有优势,郭军教授认为该病以肾脾两虚为本,为体内湿热形成奠定基础,患者久病无子嗣,肝气不畅则郁结,气血津液运行不通则夹血瘀湿热等有形实邪,另外怪病多痰。故对于特发性男性不育症,治法注重补泻兼施,扶正祛邪,补益脾肾为主,对于湿热、痰湿、瘀血则清热祛湿化痰,活血化瘀等,并举验案1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淫羊藿-三七药对进行研究,探究淫羊藿-三七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的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TCMSP及相关文献资料检索淫羊藿-三七的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检索ED的相关靶点.获取交集靶点并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  相似文献   
7.
男性不育症属于中医学"无子""艰嗣"的范畴,临床中男性不育症多以治肾为常法,而忽略了肝在男性不育症发病中的作用。郭军教授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古人经验,认为肝对男性生殖有重要影响,在男性"生殖之精"的生成、施泄和调控方面起重要作用。郭军教授针对男性不育症"从肝论治",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相关经验思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性欲低下严重影响男性的生活质量,中医并未对性欲低下有详细的记载,临床上性欲低下常与阳痿早泄并见,但对其治疗效果不显著.首先需要明确该病诊断,探求可能的病因病机,进行针对性治疗.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男科郭军教授总结临床经验后发现,心火不降、肾水不升导致的心肾不交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原因;又因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运化正常是心肾功能得以发挥的重要基础.故其在治法上以泻南补北为主,以求南北通调、心肾相交,性欲复来;在选方用药上常以交泰丸加减化裁的归欲丹进行治疗;配合针刺疗法,选用神门、肾俞、心俞等穴;同时重视女方因素,常可取得令患者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近20年来中医药诊治缺血性中风的研究热点,并讨论其未来发展方向。方法:以缺血性中风为研究主题,检索中国知网2000年1月—2020年12月的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和VOSviewer软件,通过合作网络、关键词聚类、关键词共现等方法对文献的发表年份、作者、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结果:共纳入中文文献4 558篇,年发文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通过计量分析得到中医药诊治缺血性中风领域的代表性研究学者有邹忆怀、王永炎、黄燕、李可建及其形成的研究团队;关键词主要有针灸疗法、针刺、急性期、神经功能、气虚血瘀、脑缺血等,并形成15个聚类群,神经功能、缺血性中风并发症、炎性因子等为主要研究热点。结论:本研究运用知识图谱的研究方法,直观地展现了缺血性中风在中医药领域近20年的研究概况,为该领域的中医药研究学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