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信号传导子及转录激活子1(STAT1)-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信号通路在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机制,以期能为后期临床治疗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行股骨头穿刺活检手术及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术中获取早期(FicatⅠ~Ⅱ期)、中期(FicatⅢ期)和晚期(FicatⅣ~Ⅴ期)股骨头标本组织各20例,并纳入同期20例正常股骨头标本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组织形态学、骨细胞凋亡情况、STAT1蛋白、Caspase3蛋白、磷酸化信号传导子及转录激活子1(p-STAT1)蛋白以及Caspase3、STAT1 mRN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晚期组骨细胞中的空骨陷窝率和凋亡率高于早期组和中期组,中期组高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的发展,有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晚期组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组织中STAT1、Caspase3和p-STAT1蛋白水平高于早期组和中期组,中期组高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的发展,有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晚期组Caspase3和STAT1 mRNA水平高于早中期组,中期组高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的发展,有上升趋势。结论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与STAT1-Caspase3信号通路有关,该通路可通过促进骨细胞凋亡诱导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和发展,进一步的探索可作为今后治疗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术后效果及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严重程度对于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对47例(55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Crowe Ⅰ型23髋;Ⅱ型19髋;Ⅲ/Ⅳ型共13髋.术前应用影像学方法评估髋臼和股骨的形态学变化,术中髋臼重建在真臼位置,逐渐扩大股骨髓腔,选用细而直的股骨假体.术前和术后对术侧髋关节行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Ⅰ、Ⅱ和Ⅲ/Ⅳ型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分别由术前的50.7±7.6、44.9±6.2和41.1±8.2增加到术后的90.6±3.7、87.3±4.5和82.7±7.3,和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arris髋关节评分分级显示,Ⅰ、Ⅱ和Ⅲ/Ⅳ型髋关节术后分级在良以上的关节分别占本组髋关节的100%、100%和69%,优分别为70%、53%和31%.随访23~81个月,平均45个月,关节假体稳定,关节功能正常.[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Crowe Ⅰ和Ⅱ型患者术后效果优于Ⅲ/Ⅳ型.  相似文献   
3.
透明质酸对体外培养大骨节病软骨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观察透明质酸(HA)对体外培养的大骨节病(Kashin-Beck disease,KBD)软骨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为临床上HA治疗KBD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依据<大骨节病诊断标准>(GB 16003-1995)收集KBD患者和遭遇意外事故的病人(对照组)关节软骨,分离、体外培养关节软骨细胞.选用第2代细胞进行实验.两组软骨细胞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HA,按HA剂量分为0、100、500 mg/L组.通过二苯甲唑溴盐(MTT)实验,测定第2、4、6天HA对KBD组、对照组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并通过流式细胞检测观察HA对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在第4天时,500 mg/L组(0.140 ±0.049)促软骨细胞增殖作用大于0 mg/L组(0.116±0.021);KBD组在第6天时,500 mg/L组(0.179±0.081)与0 mg/L组(0.128 ±0.017)比较,显示了明显的促增殖作用(P<0.05).KBD组细胞凋亡率100、500 mg/L组(10.458±1.143、7.877±1.346)均较0 mg/L组(12.860±2.159)下降(P<0.05);对照组500 ms/L组(4.045±1.204)较0 mg/L组(7.128±1.244)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结论 HA对KBD软骨细胞具有促进增殖和抑制软骨细胞凋亡的作用,其中500 mg/L的HA改善KBD软骨细胞代谢的作用较100 mg/L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继发骨性关节炎时髋臼骨囊性变的位置和大小,为全髋关节置换术(THR)中髋臼重建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08年11月我院行THR的DDH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8例(45髋);以同期行THR的38例(45髋)原发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作为对照组,在髋关节正位x线片和螺旋CT扫描片上观察髋臼骨囊性变的位置,测量骨囊性变的大小。结果DDH组髋关节正位片发现16侧髋臼存在骨囊性变,螺旋CT扫描片发现21侧髋臼存在骨囊性变,髋臼冠状面测定囊变面积为(4.7±5.1)mm2。对照组髋关节正位片发现6侧髋臼存在骨囊性变,螺旋CT片发现10侧髋臼存在骨囊性变,囊变区面积为(1.3±2.4)mm2,两组间骨囊性变的发生率和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DDH继发骨性关节炎的髋臼存在高发的骨囊性变。在THR髋臼重建过程中应对其进行刮除植骨,否则可能影响到髋臼假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6.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探讨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股骨骨折的处理及其预后。方法对2005年12月到2011年12月在DDH初次THA中发生股骨骨折的1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骨折对股骨假体稳定性的影响将骨折分为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其中稳定性骨折8例,不稳定性骨折11例。对于稳定性骨折,采用保守治疗;不稳定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丝环扎固定骨折。对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和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5.6个月(12~25个月),术后3~5月股骨骨折均愈合(平均14.5周),对位和对线良好,无假体松动和下沉等术后并发症。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57.4分增加到末次随访平均85.3分,较术前有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成人DDH患者THA中发生股骨骨折给手术带来很大的挑战,延长了患者的康复时间,但是只要妥善处理仍然可以取得较好的术后效果,对假体的稳定性中期随访结果未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Crowe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近端的形态变化及其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影响。方法将14例(15髋,CroweⅡ型9髋,CroweⅢ型6髋)成人Crowe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侧股骨设为治疗组,男2例,女12例;年龄35~61岁。所有患者均未行矫形治疗。15例(15髋)单侧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健侧股骨为对照组,男3例,女12例;年龄35~57岁。其中12例为治疗组单侧脱位,3例为单侧CroweⅠ型髋关节发育不良。对股骨进行CT扫描,测量股骨头高度(height of centre of femoral head,HCFH)、峡部位置(isthmus position,IP)、颈干角(neck-shaft angle,NS)、股骨前倾角和髓腔闪烁指数及髓腔宽度等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CFH分别为50.1±6.7mm和50.1±7.4mm,IP分别为107.4±21.5mm和108.7±18.1m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S分别为138.3±10.0°和126.7±5.7°,前倾角分别为36.5±15.9°和18.8±5.4°,髓腔闪烁指数分别为4.47±0.40和5.01±0.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腔宽度方面,治疗组在小转子中点上2cm和小转子中点下4cm的内外侧和前后侧宽度均较对照组变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峡部水平的髓腔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Crowe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时,术前应评估股骨近端的形态学变化,选择直型较小号的股骨假体,术中放置股骨假体于合适的前倾位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使用占位器的二期翻修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临床效果。 方法从2009年8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对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未使用占位器的二期髋关节翻修治疗的21位既往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15例,年龄28~78岁)进行随访观察。该组患者均采用一期手术取出髋关节假体旷置(未置放占位器),待临床表现及血液中相关炎性指标降至正常时再进行二期翻修,应用配对t检验以及Wilcoxon秩和检验分别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患肢缩短水平。 结果21例患者术后随访(4.0±2.8)年,术后的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6±4)分,与翻修术前的(48±5)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 = 25.509,P< 0.01),术后患肢短缩为0.1 cm(-0.20, 0.35)cm(负值代表患侧肢体较健侧增加的长度),与术前4.3 cm(3.85,4.90) cm相比,有显著性差异(Z=-4.016, P < 0.01),术后1例出现再次感染。 结论不使用占位器的二期翻修术治疗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具有较高的感染控制率,同时也不会因为髋关节局部软组织挛缩而引起患肢的明显缩短,可以获得良好的术后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髋关节感染后遗关节畸形患者,其髋关节功能恢复及感染再发的情况。方法回顾2010年6月—2017年5月采用THA治疗的31例(31髋)髋关节感染后遗关节畸形患者临床资料。男18例,女13例;年龄20~71岁,平均46.1岁。化脓性感染17例,结核性感染9例,感染性质不详5例;感染至治愈时间6~25个月,平均13.9个月。明确感染源患者感染治愈至THA时间为6~58年,平均23.4年。根据Kim分型标准:Ⅰ型12例,Ⅱ型9例,Ⅲ型10例。关节发育异常后遗骨关节炎21例,病理性脱位7例,髋关节强直3例。患侧下肢短缩0.5~5.6 cm,平均2.9 cm。术后通过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评估感染情况,摄髋关节X线片评估髋关节骨性结构、是否有感染性病灶及测量下肢长度,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63个月,平均34个月。术中留取组织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1例发生坐骨神经刺激症状,1例关节后脱位。随访期间均无感染再发。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参照Harris评分获优8例、良19例、中4例,优良率达87%。X线片复查示无斑片状骨密度降低及点状硬化,无透亮区。与健侧相比,5例患侧肢体短缩,长度为0.4~1.3 cm,平均0.6 cm;患者均未见明显跛行,无肢体不等长主观感觉。结论髋关节感染后遗关节畸形患者经评估确定为感染静止期后行THA,可以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功能,感染再发风险低。  相似文献   
10.
背景:透明质酸关节腔注射治疗骨关节炎已经成为一种常规方法,但对大骨节病的治疗还正在推广,施加透明质酸后对大骨节病患者软骨细胞代谢的影响,目前尚为空白.目的:课题创新性设计观察透明质酸对体外培养的大骨节病软骨细胞分泌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的影响,以期能指导临床治疗.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6-09/2009-01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研究实验中心和地方病实验室完成.材料:大骨节关节病标本来源于6例大骨节关节病患者实施膝关节手术摘除的软骨及游离体,正常标本来自6例意外截肢或身亡的新鲜膝关节软骨.方法:分离、体外培养两组关节软骨细胞.两组细胞分别给予100,500mg,L不同剂量的透明质酸钠干预及阴性对照(未加干预),培养6d.主要观察指标:通过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观察透明质酸对大骨节病和正常人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大骨节病组软骨细胞Col Ⅱ和aggrecan mRNA表达量均较正常对照降低(P<0.05),采用透明质酸钠补充治疗后,透明质酸钠100mg/L和500mg/L对大骨节病和正常人软骨细胞Col Ⅱ和aggrecan mRNA的表达均有促进作用,其中透明质酸钠500mg/L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些.结论:补充透明质酸钠可以促进大骨节病软骨细胞Col Ⅱ和aggrecan的合成,其中,透明质酸钠500mg/L对大骨节病软骨细胞合成代谢的促进作用较透明质酸钠100mg/L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