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 利用自行研制的新型支具治疗新生儿股骨干骨折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研制新生儿股骨干骨折固定支具,并应用于7例(8侧)新生儿股骨干骨折.股骨干上1/3骨折2侧,股骨干中1/3骨折6侧,术前骨折成角44°~83°(平均62.4°).结果 应用支具后股骨断端成角0°~22°(平均14.0°),住院时间2~3 d,无皮肤受损及支具脱落.随访6~36个月(平均21.3个月),所有骨折愈合良好,双下肢长度差别<1 cm,患肢功能活动正常.结论 新生儿股骨干骨折固定支具是治疗新生儿股骨干中上段骨折的一种良好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护理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后路截骨内固定术治疗低龄(10岁以下)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0月~2013年5月采用经后路截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后凸患者17例,男6例,女11例,手术时年龄64±21个月(37~109个月)。根据Winter分型:Ⅰ型8例,Ⅱ型4例,Ⅲ型5例。后凸顶椎均位于T10~L2之间。5例伴神经系统畸形。8例行后路椎体切除(PVCR),5例行经椎弓根截骨(PSO),4例行Ponte截骨,截骨后均采用后路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观察矫形效果、内固定并发症、椎体融合情况等。结果:手术时间210±46min(130~300min),出血量650±330ml(200~1300ml);固定融合节段4.9±0.8个(4~6个)。随访34.7±10.4个月(24~51个月),矢状面节段性后凸Cobb角由术前61.5°±14.3°(42°~92°)矫正至术后20.7°±9.0(5°~42°),矫正率为(66.3±8.7)%,末次随访时为17.5°±9.5°(1°~36°),矫正率为(71.5±10.7)%,手术后Cobb角得到显著性改善(P0.01);矢状面平衡术前为-41.3±31.8mm,术后为-43.5±30.4mm,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变化(P0.05),末次随访时为-25.6±26.7mm,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出现双下肢无力1例,排尿困难1例,术后2周恢复。术前腰背痛5例、排尿异常1例,术后6个月症状好转。1例患者术后7个月出现近端交界性后凸。随访期间未发现假关节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结论:对低龄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早期行后路截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显著改善后凸畸形,但术后不能立即达到脊柱矢状面平衡,而是在术后随生长发育逐渐恢复矢状面平衡。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脊柱侧弯(IS)的病因中基因因素是复杂的基因无序列状态,这一点已被大家广泛接受.对家族性IS中DNA序列检测、DNA多形性的认识、统计学相关分析等应用的目的就是能够在IS中发现象引起单一孟德尔疾病的基因.  相似文献   
4.
足新型矫形外固定器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报道一种足新型矫形外固定器的构成和临床应用效果,并与Illizarov外固定器进行对比。[方法]作者研制一种足新型矫形外固定器,由3对、6根金属杆组成,每根金属杆具有单独的延长、加压功能。利用固定在胫骨、跟骨、跖骨共4根克氏针,将小腿、足部两侧成三角形连接为一体,进行三维矫形。2004年1月以来,使用该外固定器治疗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不同原因引起的132马蹄内翻足畸形。现将随访12个月以上病例62例(85足)予以报道。[结果]根据Garceau分级标准、结合患者足形态与功能表现评定:优:40足;良:40足;可:5足;差:无。优良率为94.1%。[结论]足新型三维矫形外固定器治疗幼儿、青少年马蹄内翻足安全、可靠、有效;比Illizarov外固定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省时;患者感到舒适,轻便;成本低、价格便宜;适合国内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改良Green术式治疗先天性高肩胛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高肩胛症是肩部最常见的先天畸形 ,由于畸形复杂 ,临床治疗方法较多 ,治疗效果不一。我科自 1990~ 2 0 0 2年应用改良Green术式治疗先天性高肩胛 2 1例 ,手术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2 1例 ,男 14例 ,女 7例 ;左侧 12例 ,右侧 9例 ;年龄 3.5~  相似文献   
6.
改进Tǒnnis方法治疗青少年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 :报道本科改进T彲nnis术式治疗 16例青少年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其中男 7例 ,女 9例 ;年龄 7~18岁 ,平均 12岁 ;左侧 9例 ,右侧 7例。 16例跛行 ,患肢大粗隆凸出 ,活动多后乏力 ,其中 9例还有轻度疼痛。 15例单侧发病 ,患肢较健侧短 1~ 3cm ,Trendelenburg氏征阳性。X线片检查 :术前CE角 10°~ 2 0° ,平均 14° ;髋臼指数 30°~ 45° ,平均 38° ;沈通氏线不连接 15例。治疗方法 : 对T彲nnis术式进行改进 :①术前牵引或结合髂腰肌松解。②设计 2个切口 ,用自制器材 ,紧靠髋臼基底截断坐骨、耻骨上支和髂骨。③髋臼旋转覆盖股骨头后 ,取三角形骨块插入 ,用多枚克氏针固定。④术后伤口负压引流 2d ,患肢皮牵引 2周。 8周后扶拐下地活动。术后随访 8~ 2 2个月 ,平均 16个月。结果 :术后患肢不再乏力 ,疼痛消失。 10例步态明显改进。髋关节活动度除 1例较差外 ,其余与术前相似。两下肢基本等长。X线片检查结果 :CE角为 15°~ 35° ,平均 2 8° ,较术前平均改进 14° ;髋臼指数 10°~ 35° ,平均 2 0° ,较术前平均改进 18°。 11例沈通氏线由中断变为连接。Trendelenburg氏征 10例为阴性。结论 :改进T彲nnis三联截骨术是治疗青少年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股骨转子下外展截骨治疗先天性髋内翻的长期疗效。[方法]对17例(2l髋)先天性髋内翻行股骨转子下外展截骨术,术后平均随访13.6a。[结果]所有股骨头骺板早期闭合,平均10.6(5~13)岁;股骨颈部三角骨块于术后5(3~10)个月闭合;14髋股骨大转子过度增长,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股骨颈短缩;1例术后6a发生膝外翻。[结论]手术促进股骨近端骺板和三角骨块早期闭合,稳定髋关节,但引发髋关节周围形态的畸形。截骨同时行股骨大转子骺阻滞是防止股骨大转子过度增长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临床并不多见,但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1],早期诊断对于减少后遗症的发生非常重要.自2002年以来,作者在新生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检查中常规应用超声检查,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究脊柱侧弯伴全身多发牛奶咖啡斑的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NF1)病儿的致病原因。方法男, 7岁,因全身多发牛奶咖啡斑 7年、脊柱侧弯 6个月于 2022年 10月就诊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诊断为 NF1。应用全外显子高通量测序和 Sanger测序分别对变异位点进行筛选和验证。结果病儿 NF1基因 c.2033delC(exon18,NM_000267)导致氨基酸改变 p. P678Rfs*10,为移码突变,为已报道的致病突变; c.2029C>A(exon18,NM_000267)导致氨基酸改变 p.P677T,为错义突变,为可能致病性变异。结论 NF1基因 c.2033delC是导致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的原因,基因 c.2029C>A拟进一步扩充 NF1基因变异谱,其是否能独立致病、能否影响该病的严重程度,值得临床医师的深入研究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