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肥胖是Ⅱ型糖尿病(NIDDM)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其发病率与肥胖成正比。国内30万人口普查表明,超重组患病率为20.4‰,非超重组为3.88‰,两组相差5.26倍。另外,NIDDM患病率与体重的增加成正比,一般体重超重10%者发病率为正常人的1.5倍;超重20%者为3.2倍;超重25%者为8.3倍;超重30%且历时25年以上者患病的可能性则更多。据Garfieid.G·Duncan研究,70%~80%的NIDDM患者都是肥胖超重者。 肥胖指身体构成成分中脂肪组织所占比例超过正常标准的状态。肥胖症则为在判定肥胖后,已有因肥胖引起的并  相似文献   
2.
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低血糖昏迷,约占10%左右。由于起病急骤,又往往与原发病的症状、体征混杂交织在一起,易造成误诊、误治。 发生原因 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昏迷,降糖药物使用不当是最常见的医源性原因。(1)临床医生过于强调将患者的血糖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初步的临床试验探索疟疗治癌的适应证及疗效,疟疗疗程与疗效的关系,其他抗癌疗法对疟疗的影响和观察疟疗治癌的副作用及并发症。〔方法〕共选择7例晚期肿瘤病人作治疗观察对象,其中乳腺癌1例,小细胞肺癌1例,肺腺癌1例,鼻咽癌1例,胰头癌1例,卡波氏肉瘤1例,直肠癌1例。诱发人工间日疟,疗程为10~17次疟疾阵发。〔结果〕乳腺癌和卡波氏肉瘤共2例部分缓解(PR),其他5例无效。但值得注意的是2例有效者在疟疗前近期均无化疗史(或不超过一个疗程的化疗史),而5例无效者均在疟疗前近期有一个疗程以上的化疗史或放射性同位素注射治疗史。未发现疟疗疗程与疗效之间有任何关系。并发症均不严重,1例在疟疗中并发支气管哮喘,另1例并血小板减少,经相应处理均迅速恢复。[结论]初步提示疟疗可能对无化疗史和放射性同位素注射治疗史的某些晚期肿瘤部分缓解,但需进一步研究。根据放疗的热增敏效应提议今后应探索疟疗与放疗相结合的联合疗法。  相似文献   
4.
经调查证实我省有5个地理小区16个市县为疫区,4个地理小区11个县(市)为潜在疫区。从15个市县中捕获11种小兽查到6种鼠带EHF病毒抗原,7种鼠查到抗体。以林家鼠抗原阳性率7.44%,感柒率16.81%最高。发病以春季为高峰,病人症状较轻而确定我省为家鼠型出血热流行区。潜在疫区的局部地方正常人群隐性感柒率比疫区高,出现潜在流行趋势。1983年~1956年发病率呈直线上升。85.47%病例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平原丘陵小区。1987年对疫区和潜在疫区开展大规模灭鼠运动,迅速控制流行。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1986~1995年伤寒暴发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广州市传染病年报及各暴发点专题报告统计,1986-1995年广州市伤寒发病率年均368/十万,维持在较低水平,同期伤寒暴发18起.共814例病人,5例死亡,其中前5年发生3起(16.7%),后5年15起(83.3%),有明显增加;平均病死率为0.61%,均为外省藉,死于肠穿孔、DIC和HUS;除6月份无暴发外.全年均有发生.12个区和县级市中受涉8个,以城乡结合的城区和县级市居多,主要发生在羁留场所和工厂,共占66.6%;传播途径主要为水型和食物型;10年间未发生副伤寒暴发。  相似文献   
6.
应用登革热病毒分离、补体结合试验(CF)和流行性出血热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法(EHFIFA),对广州市1986年和1987年1~8月发病的临床诊断为登革热病人的血清作了检查。结果发现,1~7月发病的无登革热疫区接触史的55名本地病人中无一例被证实为登革热感染,其中1~4月发病的部分病人(7/13)被证实为EHF患者。经血清学确诊的本地登革热病例在两个流行年中均从8月起才出现,而来自登革热疫区的登革热病人都在广州流行季节前(1~7月)的3月和6月被查出。在8月开始流行,疫区来的病人病原学和血清学的阳性率均高于本地病人。本研究结果证明。广州市登革热传染来源来自外地疫区。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1995年登革热暴发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5年4~11月,广州市发生了Ⅰ型登革热暴发流行,共发病5505例,发病率84.24/10万,无死亡。首例确诊时间是4月10日。病例主要集中于8、9两个月,占总发病数的91%。疫情波及七个区一个县级市,有13个暴发点。主要疫区为番禺沙湾镇,共发病4972例。在急性期病人血清中分离到12株登革Ⅰ型病毒,血清学试验有117例抗体阳性。此次暴发流行,发病人数之多,为广州市历次流行之最,暴发点之多,也是历年罕见。首次在广州市出现乡村型登革热暴发,其来势凶猛,流行强度大,给登革热防治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实践表明,广州市对登革热流行采取的预防监测系统的控制措施,在市区已达到监测散发病例的水平,并已收到明显的效果,但在郊县的实施尚须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近期急性HBV感染群体的出现,是乙肝流行的证据,为达到迅速诊断的目的,我们建立了抗一HBC-IgG的检测方法,并结合抗一HBC-IgM及两对半的检测分析,发现对及早准确确定HBV作为流行的致病因子及寻找传染源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l材料与方法1.l检测对象本市一集体儿童机构,在其肝炎发病班采静脉血224份。1.2检测项目(l)乙肝两对半及抗一HBC-IgM(ELISA法)使用商品药盒,对HBSAg阳性者,用马抗一HB。纯抗体作中和试验确定。并检测抗一HBS、HBeAg、抗一HBe、抗一HBc及抗一HBc-IgM、抗一HBC-IgG.(2)捕获法…  相似文献   
9.
刘树国  冯旭忠 《医学综述》1997,3(10):476-477
<正>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早期阶段,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途径,是各种慢性肝病的病理学共同基础。其主要病理特点是胶原蛋白、蛋白多糖及粘连糖蛋白等多种细胞外基质在肝内过度沉积。肝纤维化在进入肝硬化之前,尚有逆转至正常的可能,因此人们对肝纤维化的治疗十分重视。有云谁能阻止或减慢肝纤维化的发生,将会治愈大多数慢性肝病患者。本文简要综述近年来对肝纤维化治疗的一些新认识和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1985~1990年采集广州市临床诊断为登革热(DF)病人血清和捕捉当地蚊媒,应用C~6/36白纹伊蚊细胞系分离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1)1985年DF流行期间分离得5株DF1型病毒,其中1株从白蚊伊蚊分离获得,首次证实白纹伊蚊是广州市DF流行的传播媒介。(2)1986~1987年DF流行期间分离得39株DF2型病毒,还从致乏库蚊分离得1株DF2型病毒和4株非DF虫媒病毒(电镜鉴定属披膜病毒)。(3)1988年~1989年从疑似DF病人的病原学、血清学及蚊媒监测均表明这两年广州未有DF发生。(4)1990年在DF流行期间分离得14株DF4型病毒,其中从疫区白纹伊蚊、致乏库蚊各分离得1株DF4型病毒。通过5年系统监测,初步了解广州DF流行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