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下肢髂股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经验和临床疗效,探讨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髂股动脉完全性闭塞的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资料,行经球囊扩张或置入支架治疗。结果:143例患者共165条肢体行介入治疗,158条肢体获成功,成功率96.5%。结论:髂股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的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是一种安全和微创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解剖压迫性左头臂静脉狭窄的解剖学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2019年9月有左上肢功能性血透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或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且行胸部增强CT扫描的血液透析患者107例作为观察组,2019年7—9月行胸部增强CT扫描的非血透患者758例作为对照组。观测指标:左头臂静脉最小前后径(D1)、胸骨与主动脉弓(或头臂干)之间的最短前后距离(D2)、胸廓前后内径(D3)。分析:(1)D1、D2、D3之间关系;(2)D1、D2与身高、体质量、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的关系;(3)左上肢功能性血透通路内瘘存续时间对D1、D2的影响;(4)D1≤2 mm患者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年龄更大、高血压病史者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性别、身高、体质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观察组D1大于对照组,分别为(8.513±3.337)mm、(7.812±3.17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D1与D2均呈正态分布、线性相关(r=0.663、0.694,P值均<0.01),与D3均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2)身高、体质量与D1、D2均无明显的线性关系(P值均>0.05)。男性的D1、D2均较女性大:观察组的D2以及对照组的D1、D2,男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23、2.048、5.721, P值均<0.01)。对照组患者的D1、D2随着年龄增高而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025、11.822, P值均<0.01)。(3)患者左上肢功能性血透通路内瘘存续的时间与D1、D2均无线性关系(r=0.471、0.223, P值均>0.05)。(4)D1≤2 mm的患者在两组中比例相当,观察组2.8%(3/107)、对照组3.6%(27/758):观察组3例有左上肢功能性血透通路透析患者均未报告左上肢肿胀症状;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在经左侧置入导管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左上肢肿胀症状,其中2例被诊断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左头臂静脉最小前后径与同层面胸骨与主动脉弓(或头臂干)之间的最短距离密切相关,解剖压迫性左头臂静脉狭窄可能增加左上肢功能性血透通路建立后出现左上肢水肿以及静脉治疗导管置入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支架植入治疗血液透析(血透)相关中心静脉病变(CVD)的效果,分析影响通畅率的因素。方法 纳入2015年12月至2020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山医院收治的因血透相关CVD接受腔内支架植入术患者,收集一般资料、手术信息、术后随访情况,分析影响通畅率的因素。结果 共纳入89例患者,根据支架类型分为覆膜支架组(n=70)和裸支架组(n=19),覆膜支架又分为Viabahn(n=17)和Fluency(n=53)。术后3、6、12、24个月初级通畅率和次级通畅率在覆膜支架组分别为97.1%、88.6%、71.4%、55.7%和100%、98.6%、94.3%、85.7%,裸支架组分别为84.2%、57.9%、21.1%、15.8%和100%、100%、84.2%、47.4%,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Viabahn支架初级通畅率优于Fluency支架(P=0.044),次级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多因素分析显示,覆膜支架长度与初级通畅率相关(OR=2.162,95%CI=1.248~5.764,P=0.048),支架长度越长初次...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动静脉内瘘(native arteriovenous fistulae,AVF)通畅率和静脉端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 将32只健康新西兰白兔(体质量2.0~2.5 kg,不区分雌雄)完全随机等分为对照组(n=8)、单纯光敏剂组(n=8)、单纯光照组(n=8)、实验组(n=8).建立兔颈部AVF模型,按组别进行不同处理.于术后第2、8、15、22天及第29天用超声检测血流情况.术后4周取近吻合口处静脉观察内膜增生情况并测量厚度.通过S-P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并评估其增殖活性,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术后第15、22天及第29天,实验组AVF血流量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5);术后4周,实验组内膜增生厚度明显小于其余3组(P<0.05);PCNA表达明显弱于其余3组(P<0.05);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5).结论 光动力治疗能有效促进VSMCs细胞凋亡,抑制血管内膜增生,从而有效提高AVF血流量.  相似文献   
5.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建立上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1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通畅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发现,校正变量后有糖尿病史者和高血压史者初级通畅率降低风险显著增加(P=0.040,P=0.015),而辅助初级通畅率降低风险无明显增加(P=0.288,P=0.155).因此糖尿病史和高血压病史是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初级通畅率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各纳入分析因素对次级通畅率无明显影响,故患者相关因素不应成为构建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评估中的阻碍.  相似文献   
6.
腹膜后巨大恶性蝾螈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28岁。1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阵发胀痛,无放射,无发热及消化道症状,经抗炎治疗缓解。此后患者右下腹阵发胀痛反复发作3次,服药能缓解;2个月前出现稀粘液便,体重下降5kg;30h前再次出现右下腹阵发胀痛,腹略胀,大便量少,无恶心、呕吐及发热。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腹稍胀;腹肌稍紧,右下腹有压痛,并可扪及一8cm×7cm×7cm的包块(质硬,活动度差,叩诊呈实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偶闻及亢进肠鸣音。肛查阴性。双侧隐睾。血常规:血WBC139×109/L,中性71%;尿常规阴性;B超显示:盆腔偏右下混合性占位(以实性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技术治疗周围动脉血管损伤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共收集20例患者资料,开放性损伤13例,闭合性损伤7例.其中,尖锐物穿通伤8例,顿挫伤导致动脉闭塞5例,创伤后假性动脉瘤形成3例,医源性动脉损伤4例.动脉管壁损伤较轻者直接使用覆膜支架进行腔内隔绝治疗;针对管壁破损严重、断裂或血管内膜严重挫伤闭塞者则多采用顺、逆行途径相结合的方法开通血管后成功实施腔内重建.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无肢体丧失和围手术期死亡.所有患者随访3~24个月,平均12.8个月.上肢动脉损伤者术后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患肢血循环良好,患侧与健侧上肢血压差小于10%,下肢血管损伤患者患侧ABI由术前平均0.37±0.16提高至术后0.96±0.08.仅2例患者术后随访CT血管造影发现支架两端存在轻度狭窄.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技术治疗周围动脉损伤,安全、微创、并发症少、效果满意,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刘杨东  赵渝  时德  彭真年  廖晓刚 《重庆医学》2011,40(26):2603-2605,2596
目的 观察超声辐照联合局部应用反义c-myc寡核苷酸对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以期寻找防治内膜增生的新方法.方法 将24只兔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超声辐照组、反义核苷酸组、超声辐照加反义核苷酸组,每组6只,建立兔自体颈内静脉移植替代颈总动脉模型.超声辐照组术后当天至第7天使用超声(2.190 W/cm2,0.8 MH...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前臂环形跨关节与不跨关节两种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前臂环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患者的资料,比较两种构建方式在通畅率、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别。结果:纳入85例患者,跨关节人工血管内瘘56例;不跨关节29例。跨关节组术前透析龄明显更长(46.04±37.79月vs 2.99±3.91月,P0.05),1年一期通畅率(47.62%vs 58.62%)、二期通畅率(98.18%vs 100%)与不跨关节组无统计学差异,但年均腔内介入干预次数更多(0.71次vs 0.45次,P0.05)。结论:肘部没有其他静脉可选患者,前臂环形跨关节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也是一种可行的内瘘构建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上肢与下肢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的通畅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山医院127例建立AVG患者临床资料,其中上肢AVG 110例,下肢AVG 17例.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术后初级通畅率、次级通畅率、并发症等.结果 上肢AVG组患者女性比例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