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5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0引言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的、多发的眼表疾病,是结膜组织的增生变性弹力纤维发育异常而产生的弹力纤维变性所致[1]。其主要诱因多为局部受光、风沙、尘埃、烟雾等不良刺激后,使得干细胞受损或功能丧失,结膜转向分化作用消失,角膜缘上皮结膜化,新生血管形成,继而纤维母细胞增殖,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而形成翼状胬肉[2]。近年来,各类手术及非手术治疗方法很多,目的均在于控制其发展或防止术  相似文献   
2.
3.
刘李平  罗英  宋徽 《眼科研究》2009,27(7):557-557
患者,女,45岁。2008年2月9日因右眼突然视物不见半月余至我院就诊。患者全身一般情况良好,否认心血管系统疾病,父亲有高血压病史。眼科检查:视力右眼光感,左眼1.0。双眼眼前节正常,玻璃体轻度混浊。有眼视盘边界清,颚侧视网膜可见灰白色水肿,盘斑束区可见“舌状”正常视网膜区域,动脉陡变细(图1)。左眼眼底视盘边界清,视网膜平覆。眼压右眼16.5mmHg,左眼14.2mmHg(1mmHg=0.133kP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右眼动脉期颞侧黄斑支荧光充盈,视盘边界欠清;静脉期颞上分支静脉未见充盈,黄斑周围毛细血管扩张;后期视盘荧光渗漏,黄斑部可见多个针尖样强荧光,颞上周边仍见未充盈的小动静脉。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日常生活中人们接受医疗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对于诊断老年人病窦综合征疾病也有了新的突破。病窦综合征主要是因为心肌缺血、心肌细胞退行性变等引发的心脏窦房结细胞数量、束支传导纤维等大量减少,造成了窦房结功能的下降。下面我们通过详细分析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相关情况,针对老年人病窦综合征的动态心电图应用进行详细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背景 脱髓鞘性视神经炎是与多发性硬化(MS)密切相关的一种疾病,发病机制不详,目前相关的基础研究尚少.目的 从分子水平揭示髓鞘碱性蛋白(MBP)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视神经内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免疫后8、12、18和25 d组.用5只豚鼠以过量麻醉法处死后收集脑脊髓制备匀浆并与完全弗氏佐剂(CFA)等体积混匀后于Wistar大鼠4只脚垫皮下分别一次性注射抗原乳化剂0.5 ml,同时于即刻和48 h足背皮下分别注射百日咳杆菌0.2ml诱导Wistar大鼠EAE模型,注射当天记为免疫后第0天.造模后观察模型鼠的行为,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在上述相应时间点以过量麻醉法处死大鼠并制作视神经组织切片,经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视神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观察各组大鼠视神经组织中MBP的表达情况.结果 Wistar大鼠免疫后12d左右出现运动功能障碍,神经功能评分开始上升,免疫后18d神经功能评分最高,随后逐渐下降.视神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免疫后12 d视神经组织的神经纤维排列不均匀,免疫后18d视神经组织细胞结构紊乱,神经纤维变细小,轴束明显肿胀并有脱髓鞘现象,免疫后25d,异常细胞大量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表明,MBP主要表达于视神经纤维的髓鞘中,免疫后12d视神经组织中MBP阳性染色细胞为(115.75±26.49)个/5个视野,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67.44±22.49)个/5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37,P<0.05),免疫后18 d MBP阳性细胞最低,为(75.57±34.54)个/5个视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2,P<0.01),免疫后25 d MBP阳性细胞数开始回升,但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68,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随着免疫时间的延长,MBP/β-actin值在免疫组大鼠视神经组织中的表达逐渐减少,免疫后12d,M BP/β-actin值小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639,P<0.05),免疫后18 d MBP/β-actin值最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27,P<0.01).结论 EAE大鼠视神经组织存在MBP的降解,提示视神经炎是一种视神经的原发性脱髓鞘病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MP-1(microperimetry-1)微视野检测、短波长/蓝黄视野(short-wavelength auto-mated perimtry/blue-on-yellow perimetry,SWAP/B-YP)检测、标准白/白( white-on-white perimetry,W-W)视野检测在青光眼的现代临床综合检测中取得的视盘形态参数与生理盲点视野变异间的相关性。

方法:随机对我科门诊39例78眼正常体检者(均为我部军人)、59例118眼早期青光眼患者、25例50眼中期青光眼患者均采用HUMPHREY Ⅱ-750全自动全视野仪检测W-W与SWAP/B-YP视野仪、MP-1眼底超微视野仪进行视盘区域视野检测与45°免散瞳照相精确定位并叠加,通过上述三种视野的综合检测进行分析。重点指标:杯盘比值(cup/disc,C/D)、平均缺损(mean deviation,MD)。

结果:(1)MP-1微视野与SWAP/B-YP视野皆有明显差异。与正常体检组比较,早期青光眼组现C/D、MD均增大,生理盲点轻度扩大,中期青光眼组三种视野均能明显发现生理盲点、MS、MD异常。(2)当MP-1视野与 SWAP/B-YP视野综合检测青光眼时,在Logistic回归分析指导下,其MD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为92.0%,95.0%,93.9%。在与C/D值综合分析后,其可超越99%。

结论:MP-1微视野与SWAP/B-YP视野的敏感性在早期青光眼的检测中较标准W-W视野高,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对于中期青光眼则体现了标准W-W视野快捷、准确、省时优势,上述三种视野综合检测较完整地体现出免散瞳眼底45°彩色图与视野功能相结合综合分析是将形态学和功能学检查结合得到精确定位的、定量的视觉功能资料,有助于更进一步提高青光眼现代临床检测诊断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葡萄膜炎致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门诊于2008年10月至2010年4月明确诊断为葡萄膜炎致黄斑水肿病例共56例(64只眼),均给予玻璃体腔注射TA注射液,联合散瞳药物等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视力、眼压、眼前后节情况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TA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视力明显提高(P<0.001),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示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明显变薄,由术前的平均(568±94)μm降至约(238±41)μm(P<0.001),黄斑水肿减轻,未见与药物有关的眼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葡萄膜炎并发黄斑水肿患者给予玻璃体腔注射TA可安全、有效提高视力、控制炎症及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眼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与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干眼症病例共156例,依照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评分并记录,分为两组,分别使用眼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人工泪液及单纯使用人工泪液进行治疗,并在用药后三天采用同样标准进行评分,采用配对t检验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两组药物对干眼症疗效的差异.结果 眼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十眼症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人工泪液(P<0.05).结论 眼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人工泪液对干眼症患者角结膜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combined ophthalmic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preparation and artificial tears on the treatment of dry eye syndrome. Methods According to symptoms and signs marking the dry eye syndrome from March, 2009 to March, 2010 by randomized and double-blind methods, 156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treated with combined ophthalmic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preparation and artificial tears and simple artificial tears, marking the eyes at 3 days, 7 days, and 14 days after therapy by the same scale respectively.The data was analyzed by pairing t-test statistics, and compared the difference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fficacy of the combined ophthalmic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preparation and artificial tears was better than the simple artificial eye drop (P <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ophthalmic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preparation and artificial tears can repair the keratoconjunctive of the dry eye syndrome.  相似文献   
9.
刘李平  董晶  高斌  陈珍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7):1368-1370
目的:观察双氯芬酸钠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眼科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眼科术后不同程度干眼症患者94例94眼,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47眼,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干眼症状调查问卷评分、检测角膜荧光染色(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CFS)、泪膜破裂时间 (tear film break-up time,BUT)及泪液分泌(Schirmer Ⅰ test,SⅠt)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干眼症临床症状调查得分、CFS得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UT及SⅠt情况比治疗前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干眼症临床症状调查得分、CFS得分、BUT及SⅠt结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明显优于对照组(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眼科手术后干眼症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双氯芬酸钠眼液联合玻璃酸钠眼液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干眼的临床症状,减少角膜荧光染色情况,增加泪膜破裂时间及泪液分泌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于2012年11月至2015年5月明确诊断为高度近视性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56例56眼,视治疗情况给予玻璃体内注射单次或多次雷珠单抗,注射后随访6个月,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结果 治疗过程中,行一次注射者17例17眼,两次者32例32眼,三次者7例7眼,平均注射1.82次。治疗后BCVA为0.31±0.36,较治疗前的0.08±0.26明显提高(P<0.05),视力提高及稳定者占87.3%。年龄≥50岁者16例16眼,治疗前BCVA为0.04±0.38,治疗后为0.25±0.31(t=2.238,P<0.05);年龄<50岁者40例40眼,治疗前BCVA为0.18±0.32,治疗后为0.54±0.33(t=3.341,P<0.05);脉络膜新生血管位于中心凹下者19例19眼,治疗前BCVA为0.05±0.26,治疗后为0.29±0.37(t=2.319,P<0.05),位于中心凹旁者37例37眼,治疗前BCVA为0.21±0.27,治疗后为0.56±0.31(t=2.981,P<0.05)。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示黄斑部视网膜厚度治疗前为(365.13±98.77)μm,治疗后为(254.24±54.86)μm(t=3.164,P<0.05)。FFA检查黄斑部CNV荧光渗漏消失者49例49眼;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持续存在,但较治疗前渗漏面积明显减弱者7例7眼。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