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比较生物反馈治疗对两类功能性便秘(FC)的临床疗效及随访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2例FC患者,其中慢传输型便秘(STC)患者37例、出口梗阻型便秘(OOC)患者35例。所有患者均行生物反馈治疗,比较患者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最大收缩压,并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2周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后OOC组的肛管静息压与入院时同组和治疗后STC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OOC组肛管最大收缩压(146.73±24.51)mmHg明显高于入院时同组(112.51±22.5)mmHg及治疗后STC组(108.35±21.29)mmHg,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半年。随访后OOC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8.25±2.27)显著低于入院时同组(11.01±3.14)及随访后STC组(11.43±3.71),P〈0.05。随访后OCC组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评分(36.45±7.43)显著低于入院时同组(50.45±12.48)及随访后STC组(44.42±9.67),P〈0.05。但随访后OCC组的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入院时同组及随访后STC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总体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OOC组患者治愈率(48.57%)明显高于STC组(29.73%),P〈0.05。结论生物反馈能有效治疗FC,对OOC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限制性液体复苏与常规液体复苏治疗失血性休克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Science Direct、EBSCO Host、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年限:1991-01-01-2013-08-01。收集限制性液体复苏与常规液体复苏治疗失血性休克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8个RCT均为低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限制性液体复苏与常规性液体复苏比较,可显著改善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清乳酸[MD=-0.59,95%CI(-0.79,-0.40),P〈0.01]、血小板计数[MD=61.73,95%CI(55.61,67.85),P〈0.01]、凝血酶原时间[MD=-4.00,95%CI(-4.26,-3.74),P〈0.01]、血红蛋白[MD=12.16,95%CI(8.80,15.52),P〈0.01],但血气碱剩余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较常规液体复苏治疗失血性休克患者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Brahma相关基因1(BRG1)在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肝炎中的表达变化,并观察干预BRG1表达对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  体内实验,腹腔注射LPS(2.5 mg/kg)构建小鼠肝炎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RG1的表达变化;体外实验,在人肝细胞HepG2及HepaRG培养基中加入LPS(100 ng/ml),Western blot检测BRG1的表达变化,转染BRG1质粒或特异性siRNA,通过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促炎因子的分泌。结果  体内实验,腹腔注射LPS(2.5 mg/kg)可以显著诱导小鼠的肝细胞坏死,肝细胞核浓聚,肝小叶组织结构破坏及ALT、AST的水平明显升高;同时LPS处理后肝细胞中的BRG1表达上升,BRG1在细胞核中浓聚。体外实验,LPS(100 ng/ml)处理后的HepG2及HepaRG细胞中BRG1的表达升高。同时BRG1过表达可显著促进促炎因子IL-1、IL-6及TNF-α的释放,相反BRG1沉默后可显著抑制促炎因子IL-1、IL-6及TNF-α的释放。结论  LPS可促进小鼠肝脏中及体外培养肝细胞的BRG1蛋白表达,干预BRG1表达可影响细胞释放IL-1、IL-6及TNF-α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鼻腔持续正压通气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我院2010-01-2013-01期间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共44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n=22)和实验组(n=22)。对照组给予射频消融术,而实验组在射频消融术的基础上联用经鼻腔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术后常规随访6个月以观察具体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患者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复发率明显偏低(9.09%∶27.27%)、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率降低(4.54%∶22.73%)、术后6月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55.66±5.12)%∶(48.23±4.16%)]、术后6个月左房内径明显缩小[(34.68±3.29)mm∶(38.18±2.21mm)],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腔持续正压通气联合射频消融术可明显降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症状复发和抗心律失常药使用量,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心脏功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维生素C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的影响及血清一氧化氮、血浆内皮素1、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的影响。方法:选购10周龄SHR随机分为SHR-0组、SHR-1组、SHR-2组,每组各30只;WKY大鼠8只。1周后SHR-0组及WKY组分别10mL蒸馏水灌胃,SHR-1组10mL 2.5%维生素C溶液灌胃,SHR-2组2ml 5%维生素C溶液灌胃,10ml均在10~15min内完成重复灌胃,分别比较实验干预前、持续给药1、2、4、8、12周后4组不同时间的血压变化;干预前和干预12周后随机选取8只SHR大鼠及4只WKY大鼠,比较各组血清一氧化氮、血浆内皮素1、血浆AngⅡ变化。结果:在实验干预前,SHR收缩压高于同龄WKY组(P0.05),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HR-0比较,SHR-1持续给药第2周末收缩压降低(P0.05);SHR-2持续给药第1至12周末舒张压、第2至12周末收缩压降低(P0.05)。与SHR-1组比较,SHR-2在持续给药第2至12周末收缩压降低(P0.05),第1、第4至12周末舒张压降低(均P0.05)。WKY组在干预前及干预12周后血清一氧化氮、血浆内皮素1、血浆Ang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WKY组相比,SHR干预前血清一氧化氮降低,血浆内皮素1、血浆AngⅡ增多(均P0.05)。与WKY相比,干预12周后SHR-0、SHR-1血清一氧化氮降低,血浆内皮素1升高;SHR-0血浆AngⅡ升高。干预12周后与SHR-0组相比,SHR-1、SHR-2血清一氧化氮上升,血浆内皮素1、血浆AngⅡ下降(均P0.05)。干预12周后与SHR-1组相比,SHR-2血清一氧化氮上升,血浆内皮素1下降(P0.05)。结论:维生素C延缓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升高,抑制了血清一氧化氮的减少及血浆内皮素1、血浆AngⅡ的增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纳洛酮与醒脑静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Science Direct、EBSCO Host、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年限:1991年1月1日—2013年8月1日。收集纳洛酮与醒脑静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中文RCT均为低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纳洛酮与醒脑静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有效率无明显差别[OR=0.65,95%CI(0.35,1.20),P=0.17,I2=75%];②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清醒时间短于醒脑静[MD=-12.27,95%CI(-14.08,-10.45),P=0.24,I2=48%];③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症状消失时间短于醒脑静[MD=-10.65,95%CI(-14.87,-6.43),P=0.21,I2=36%]。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优于醒脑静,可供一线临床急诊医生首选药物参考。  相似文献   
7.
徐桂中  刘显灼  艾芬 《临床急诊杂志》2013,(12):576-577,580
目的:观察异丙嗪联合丹参川穹嗪注射液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76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124例,予以丹参川穹嗪10~15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治疗组152例,予以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丹参川穹嗪10~15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分别在注射开始后30min、45min、60min、90min给予疗效评定,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30min、45min、60min、90min总有效率分别为29.61%、50.66%、78.95%、90.13%,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异丙嗪联合丹参川穹嗪注射液,能有效地改善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Yes相关蛋白(YAP1)、FAT4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集的术后卵巢癌组织80例(恶性组)、卵巢良性肿瘤组织80例(良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2组标本中的YAP1、FAT4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探讨二者间的关系,并分析两类蛋白与卵巢癌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恶性组患者的YAP1蛋白、FAT4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25%、71.25%,均显著高于良性组(18.75%、2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织中的YAP1蛋白与FAT4蛋白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性(r=0.629,P=0.000)。卵巢癌组织中的YAP1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P0.05);FAT4蛋白阳性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结论卵巢癌组织中的YAP1蛋白、FAT4蛋白表达上调,相互间呈正相关关系,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8-2012年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应用情况,同时分析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病原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应用的相关性。方法对2008-2012年各类抗菌药物按用药频度(DDDs)排序,同时选择同期临床急性支气管炎患者培养的病原菌及药敏试验资料,对DDDs和急性支气管炎病原菌耐药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2008-2012年抗菌药物DDDs呈逐年上升趋势,头孢菌素类药物一直是近年来临床使用最多的抗菌药物,其次是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和硝基咪唑类,5年DDDs分别为192 790、193 248、210 684、216 063和219 620;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2008-2012年主要病原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率逐年上升,2012年病原菌耐药率与2008、2009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支气管炎患者感染病原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的DDDs使用呈正相关,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病原菌的耐药性逐年上升,临床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指导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全面无反应性量表(FOUR)评分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对脑创伤患者早期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中FOUR评分及GCS评分对脑创伤患者早期预后预测作用相关的文献,并手工检索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05—2015年。所检索文献由两名研究者参照预先设定的标准独立评判,并对纳入文献进行筛选,同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所需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8个队列研究,共68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689例脑创伤患者中,FOUR评分预测患者院内死亡97例,GCS评分预测患者院内死亡72例,FOUR评分预测脑创伤患者院内病死率高于G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5,95%CI(1.02,1.78),P=0.04〕。结论 依照当前证据,与GCS评分比较,FOUR评分对脑创伤患者早期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作用。FOUR评分可以代替GCS评分对脑创伤患者意识进行评估并对其近期预后进行预测。但对脑创伤患者的远期预后,受限于文献统计数据,尚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