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2篇
  1篇
中国医学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英国癌症药物基金(Cancer Drugs Fund, CDF)的形成背景、运行机制及改革中优化管理策略进行批判借鉴研究,为中国创新药准入及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文献梳理、政策分析。结果:CDF在解决癌症患者创新药的可及性、可负担性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存在较大争议。CDF通过不断改革完善、优化基金管理办法,在药品准入和退出机制、审批流程规范化、预算管理风险分摊协议等方面做出优化调整。结论和建议:CDF在癌症创新药快速准入方面的经验及教训值得我国批判借鉴。中国的创新药支付政策方面,建议可成立多元化筹资的癌症药物基金,建立药物准入及退出机制,关注真实世界数据在支付决策中的作用,探索合理超支分担科学管理的预算协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3D打印辅助体外预开窗技术在复杂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11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例复杂主动脉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术前根据CTA影像制作3D打印模型,辅助体外定位预开窗位置,并结合支架束径技术完成腔内修复手术。结果 患者均定位精准并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和死亡病例。自制支架时间(56.00±12.20) min,手术时长(246.80±47.43)min,血管腔内操作时间(84.80±9.62) min,植入支架(3.80±1.03)个。患者术后无感染、出血、肝肾功能异常等并发症。术后随访8个月,1例患者失访,其余9例患者支架位置良好,分支通畅,病变重塑良好,无内漏。结论 应用3D打印辅助体外预开窗支架可以精准定位,对复杂主动脉疾病患者的手术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并发症低,患者临床获益更佳。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血管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可危及全身各个器官,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常规治疗手段对严重的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效果有限。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通过调控VSMC来逆转糖尿病血管病变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笔者就VSMC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糖尿病中的表型转换特点与VSMC调控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49岁,因"胸骨后疼痛4d"于2012年12月29日收入我院消化科.患者12月24日误食鱼刺,强行吞咽饭团后感胸骨后疼痛明显伴胸闷.4d后由外院转至我院急诊,查胸部CT示:食管中上段条状高密度异物,左侧尖端突破食管壁,紧邻主动脉弓,与主动脉壁分界不清(图1).拟"食管异物"收入消化科.29日凌晨在全麻下行内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手术顺利,于食管距门齿26 cm处取出长约5 cm的两端尖锐的鱼刺一根(图2),食管见溃疡灶,表面渗血,无穿孔.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在一定水平的脉冲电场刺激的作用下,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生长情况,并与传统静态细胞培养下的细胞作比较,从而探究脉冲电场刺激对细胞的生长率、黏附率所产生的影响。方法构建聚己内酯(PCL)纳米纤维支架,将人内皮祖细胞接种于已缝有PCL的电刺激反应器上,按照0V、1V、2V、4V的电压分组,分别反应1h、2h,采用HE切片、电镜、MTT等方法,观察细胞在PCL上的黏附情况及细胞活力。结果通过脉冲电场刺激的方法,细胞黏附效率得以进一步提高,与传统静态培养下的细胞相比,经过脉冲电场刺激的细胞更易在PCL支架表面黏附与生长,而50Hz,2V/cm的条件即是诱导细胞黏附的最佳环境条件。结论脉冲电场刺激的应用在组织工程学方面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6.
<正>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死亡率低和适应证广等优点[1,2]。但EVAR治疗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据EUROSTAR的大宗病例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达6%~27%,约有10%~30%的腹主动脉瘤EVAR术后需要再次施行某种治疗。内漏是EVAR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在随访期间大约有25%患者发生内漏[3]。White等[4]于1997年最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节段髂股动脉闭塞症的治疗手段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1年6月间采用髂动脉支架植入联合股动脉内膜剥脱+补片成形术治疗的多节段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36例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10例;年龄49~ 87岁,平均65岁.对患者的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术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不同Fontaine分级患者间一期通畅率的差异,采用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一期通畅率的独立因素等.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34例(94.4%)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平均随访24.2个月,一期通畅率为72.2%,辅助一期通畅率为83.3%,二期通畅率为94.4%.生存分析显示FontaineⅡ级患者一期通畅率明显高于Ⅲ、Ⅳ级患者(P =0.041、0.012).Cox回归分析未发现影响术后一期通畅率的独立因素.结论 髂动脉支架植入联合股动脉内膜剥脱+补片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髂股动脉闭塞症的有效方法,随访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手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方法回顾了2003年至2006年间收治的1岁以上肌性斜颈患儿的恢复情况。结果仅1例复发,其余患儿效果均满意。结论术中彻底松解及术后有效的固定(配戴颈部围领)及恰当的手法训练是防止复发的重要措施。治疗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9.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据2003年调查资料,我国35~74岁成年人中约有400万心衰患者,心衰已成为我国心血管病领域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现代医学利用强心、利尿、扩血管、拮抗神经内分泌等方法治疗心衰,但各类心衰治疗药物都有其各自的不良反应。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及疗效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讨论支架后再狭窄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治疗ASO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闭塞的患者77例(107条肢体),分为开放手术20条,复合手术12条,血管腔内成形术56条,基因药物治疗3条,截肢16条。术后再狭窄闭塞发生的时间为术后0.5~48个月,平均12.27个月。结果术后随访69例,随访率88.23%。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2.2个月。随访期间出现支架内再狭窄39例,发生率为56.52%,术后3、6个月各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各组治疗效果有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术后24个月,各组治疗效果有显著区别,其中外科手术旁路术组的再狭窄率最低(15.00%),单纯球囊扩张组的再狭窄率最高(78.57%)。结论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每个再狭窄患者的具体情况定制个体化治疗方案,尽量避免过多支架植入。必要时应配合开放手术,术后予以正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