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比较右室双部位 (RV Bi)起搏和双室 (BiV)同步起搏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并与右室心尖部 (RVA)、右室流出道 (RVOT)、左室基底部 (LVB)起搏相比较 ,明确双部位起搏是否优于单部位起搏。 15例患者中病窦综合征 8例、Ⅲ度房室阻滞 7例。分别行RVA、RVOT、LVB、RV Bi、BiV起搏 (VVI,6 0~ 90次 /分 ) ,测定心输出量 (CO)和心脏指数(CI)、肺毛细血管嵌顿压 (PCWP)和QRS波时限 (QRSd)。结果 :①与RVA起搏相比 ,RVOT、LVB、RV Bi、BiV起搏CI分别增加了 7.5 %、11.3%、15 .5 %和 17.2 % ,PCWP分别降低了 14.9%、10 .3%、2 1.7%和 2 0 .0 % (P均 <0 .0 1)。②RV Bi、BiV起搏较RVOT、LVB起搏的CO、CI增高而PCWP降低 (P均 <0 .0 5 )。③RV Bi与BiV起搏、RVOT与LVB起搏之间CO、CI和PCWP无显著差异。④RVOT、RV Bi、BiV起搏的QRSd(分别为 12 8± 11,111± 16 ,10 3± 13ms)较RVA起搏 (146± 18ms)时显著缩短 (P≤ 0 .0 0 1) ,而LVB起搏 (142± 15ms)与RVOT、RVA起搏时无显著差异。结论 :RV Bi起搏和BiV同步起搏的急性血液动力学效果无明显差异 ,但双部位起搏的效果明显优于单部位起搏 ;双部位起搏的QRSd也比单部位起搏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2.
左上腔静脉永存 (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PL SVC)在成人患者中相当少见。我院在 80 0例永久性心脏  作者单位 :710 0 6 1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起搏患者中仅遇 1例 ,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 ,5 6岁 ,身高 15 8cm。因间断性心悸 30年 ,加重伴发作性黑 5个月住院。查体 ,血压 12 0 /80m m Hg(1mm Hg=0 .133 k Pa) ,心浊音界不大 ,心率 40次 /min,无其它异常体征。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 ,交界性逸搏 ,运动后心率 6 0次 / m in,最长 RR间期 4.8s,最慢心率 2 5次 / m in,食管起搏测定窦房结恢…  相似文献   
3.
急性颈内动脉血栓形成闭塞性脑缺血疾病,发病急,病死率95%以上。传统的内科治疗方法是溶栓及脱水治疗。但如果血栓体积大,形成的时间长,溶栓效果不佳,血栓不能及时清除,大脑灌注不能及时恢复时,脑细胞将进行性坏死,血栓将迅速蔓延增大,引起闭塞侧大脑半球缺血、坏死,严重脑水肿  相似文献   
4.
多部位起搏的急性血流动力学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右心室双部位起搏、双心室同步起搏、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右心室流出道起搏、左心室基底部起搏等 5种不同起搏模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5例患者男 10例 ,女 5例 ,年龄 6 6± 6 4岁。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8例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7例。分别行右心室心尖部、右心室流出道、右心室双部位起搏、左心室基底部及双心室同步起搏 (VVI ,6 0~ 90次 /分 ) ,测定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 (CI)、肺毛细血管嵌顿压 (PCWP)、QRS波群宽度和电轴。结果 :①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相比 ,右心室流出道、右心室双部位、左心室基底部、双心室同步起搏的CO、CI显著增加 ,PCWP明显降低 (P均 <0 0 1) ;②右心室双部位、双心室同步起搏较右心室流出道、左心室基底部起搏的CO、CI增高而PCWP降低 (P均 <0 0 5 ) ;③右心室双部位与双心室同步起搏、右心室流出道与左心室基底部起搏之间CO、CI和PCWP无显著差异 ;④右心室双部位、双心室同步起搏的QRS波群宽度较右心室心尖部、右心室流出道、左心室基底部起搏显著缩短 (P均 <0 0 1) ,而左心室基底部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右心室双部位起搏和双心室同步起搏的急性血流动力学效果无明显差异 ,但双部位起搏的效果明显优于单部位起搏 ;双部位起搏的Q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右室双部位 (RV Bi)起搏与右室心尖部 (RVA)、右室流出道 (RVOT)起搏对急性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 15例患者 (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8例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7例 )。分别行RVA、RVOT、RV Bi起搏 (VVI ,6 0~ 90次 /min) ,测定心排血量 (CO)和心排血指数 (CI)、平均肺动脉压 (mPAP)和肺毛细血管嵌顿压 (PCWP) ,QRS宽度 (QRSd)和电轴 (QRSa)。结果 :RV Bi起搏较RVOT、RVA起搏CO、CI明显增加 ,均P<0 .0 1;PCWP显著降低 ,为P <0 .0 5~ 0 .0 1;3个不同部位起搏mPAP无明显变化 ;RV Bi起搏较RVOT起搏的QRS波时限平均缩短 17ms,较RVA平均缩短了 35ms ,均P <0 .0 1。结论 :RV Bi起搏的急性血流动力学效果明显优于RVOT ,RVA等单部位起搏。  相似文献   
6.
自1980年1月至1993年12月止共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488例,其中59例(12%)有起搏故障。电池早期耗竭而出现故障31例,脉冲发生器电路故障3例,电极故障20例,其它原因所致的故障5例。并对故障发生的原因和处理进行了扼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以球囊携带液体188Re兔颈动脉腔内照射预防再狭窄的可行性及作用.方法12只兔颈动脉用过大球囊损伤内膜后行188铼(188Re)放射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照射组(n=6),管腔下0.05 mm处的吸收剂量为15 Gy.全部兔饲养3周后活杀,取病理组织学标本进行分析.结果照射组内膜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0.17±0.12) mm2∶(0.41±0.05) mm2,P<0.05],管腔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0.61±0.15) mm2∶(0.36±0.05) mm2,P<0.05],血管面积无明显的变化[(1.22±0.11) mm2∶(1.15±0.08) mm2,P>0.05].结论以球囊携带液体188Re血管腔内照射操作简单易行;可通过抑制内膜增生减少再狭窄.  相似文献   
8.
急性颈内动脉血栓形成闭塞性脑缺血疾病,发病急,病死率95%以上。传统的内科治疗方法是溶栓及脱水治疗。但如果血栓体积大。形成的时间长,溶栓效果不佳,血栓不能及时清除,大脑灌注不能及时恢复时,脑细胞将进行性坏死,血栓将迅速蔓延增大,引起闭塞侧大脑半球缺血、坏死,严重脑水肿,导致脑疝形成,随时有呼吸、心跳骤停的危险。幸存的病人也往往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如偏瘫,失语及意识障碍等。如果能有效地去除血栓,使堵塞血管再通,就可以恢复脑灌注,减小梗死面积,避免未梗死脑组织发生不可逆的损伤,改善脑功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我院脑血管科2005年4月26日收治1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使用溶栓治疗效果不佳后,运用急诊手术方法治疗经积极及时的抢救,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抢救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acute hemodynamic effects of five different pacing modes in patients with cardiac function NYHA class Ⅰ toⅡ without bundle branch block (BBB). Methods This study included 12 patients (SSS 7, Ⅲ°AVB 5) undergoing pacemaker implantation. Right ventricular apex (RVA),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RVOT), right ventricular bifocal (RV-Bi), left ventricular base (LVB) and bi -ventricular (Bi-V) pacing at 60 -80 ppm were done in VVI mode prior to implantation of DDD pacemaker.The cardiac index (CI), 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mPAP) and pulmonary capillary wedge pressure (PCWP) were measured with Swan - Ganz thermodilution catheter after 5 minutes of each pacing mode. Results (1) Comparing to pacing at RVA (CI: 2. 41±0. 38 L/min per m2, PCWP: 16. 7 ±3.3 mmHg), the CI increased and the PCW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pacing at RVOT(CI: 2. 63 ± 0.46, PCWP: 13. 8±2. 3), LVB(CI: 2. 78±0.52, PCWP: 14. 4±3.1), RV-Bi(CI: 2. 83±0.57, PCWP: 12. 8±2. 5) and Bi-V pacing (CI: 2.  相似文献   
10.
右室单双部位起搏对心功能和QRS宽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右室双部位 (RV- Bi)起搏与右室心尖部 (RVA )、右室流出道 (RVOT)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及 RQS宽度的变化。方法 :患者 15 (男 10 ,女 5 )例 ,年龄 66± 6岁 ,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SS) 8例 ,三度房室阻滞 ( °AVB) 7例。分别行 RVA,RVOT,RV- Bi起搏 (VVI,60~ 90· min- 1 ,测定心排出量 (CO)和心脏指数 (CI)、平均肺动脉压 (m PAP)和肺毛细血管嵌顿压 (RCWP) ,QRS宽度 (QRSd)和电轴 (QRSa)。结果 :1与 RVA起搏 (CO:4.16±0 .5 1L/ min;CI:2 .3 9± 0 .3 4L· min- 1 · m- 2 ;PCWP:17.5± 3 .7mm Hg)相比 ,RVOT起搏 (CO:4.42± 0 .63 L/min;CI:2 .5 7± 0 .45 L· min- 1· m- 2 ;PCWP:14.9± 3 .7m m Hg)和 RV- Bi起搏 (CO:4.77± 0 .69L/ min;CI:2 .76± 0 .5 3 L· m in- 1 · m- 2 ;PCWP:13 .7± 3 .1mm Hg) CO,CI显著增加、PCWP明显降低 (P<0 .0 5~ 0 .0 1) ;2 RV - Bi起搏较 RVOT起搏的 CO,CI增高 (P<0 .0 1)而 PCWP降低 (P<0 .0 5 ) ;3 RVOT,RV- Bi起搏的 QRSd(分别为12 8± 11ms;111± 16m s)较 RVA起搏时 (146± 18m s)显著缩短 (P<0 .0 5~ 0 .0 1) ;RV - Bi起搏又比 RVOT起搏明显缩短 (P<0 .0 1)。结论 :右室双部位 (RV- Bi)起搏的心功能明显优于 RVA,RVOT等单部位起搏 ;右室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