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参与炎症、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等的分子机制。研究表明,缺血性脑损伤后期IRF-1的表达明显增加,表明其是在基因水平参与缺血性脑损伤正反馈机制的因子,是联系脑缺血早期和晚期损伤的重要因子之一。因此,IRF-1成为在脑缺血治疗中阻断级联反应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鼠中缝背核(DRN)微量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后睡眠的变化及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方法采用核团微量注射、多导睡眠描记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DRN内微量注射PCPA(10μg)引起睡眠时间增加,尤以深慢波睡眠增加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显示DRN内5-HT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结论大鼠DRN微量注射PCPA后睡眠增加且5-HT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提示5-HT神经元参与睡眠调节.  相似文献   
3.
基底前脑结构和功能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底前脑(basal forebrain,BF)通常是指集中在大脑半球前端内侧面和腹侧面的一组结构。在上世纪中叶基底前脑的研究初有进展,学者们发现BF与机体很多功能活动有关,包括:觉醒、昼夜节律、饮水、体液平衡、摄食等。最近二十年来BF再次成为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主要是基于下述发现和假设:BF胆碱能神经无的病理变化与老年性痴呆密切相关,BF神经元与注意力、警觉、认知、学习记忆、奖惩、成瘾性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加味青蒿鳖甲汤含药兔血清对CEM细胞株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加味青篙鳖甲汤含药兔血清与CEM细胞共同孵育24 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结果:不同剂量复方含药兔血清干预后CEM细胞G0/G1期的比例明显增高,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剂量组的S、G2/M期的比例明显下降,与正常兔血清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的S期的比例亦较低,与正常兔血清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复方含药兔血清组PI、SPF与正常兔血清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高剂量组最优。不同剂量复方含药兔血清组细胞凋亡率与正常兔血清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青蒿鳖甲汤含药兔血清可抑制CEM细胞的增殖,并提高CEM细胞的凋亡率。  相似文献   
5.
嗅觉系统结构功能及经嗅觉给药通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嗅觉信号的感觉与传导包含:初级嗅觉系统、附属嗅觉系统、三叉神经系统和终神经系统。多种神经递质参与了嗅觉的形成及传导。嗅觉系统与大脑皮层许多部位有广泛联系。当气味受体被一种有气味的物质激活时,就会在嗅觉受体细胞触发一个电信号,经过神经轴突传递到大脑。嗅觉的脑通路可能成为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直接进入脑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诱导焦虑反应模型,观察焦虑反应对大鼠行为活动的影响.方法条件恐惧训练,行为检测.结果连续4d的条件恐惧训练后,与对照组相比,F 344大鼠在木僵行为实验中木僵反应增多884%(P <0.001),小范围探究运动减少88%(P <0.001);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进入开放壁的次数和在开放壁停留时间分别减少75%(P <0.001)和86%(P <0.001);在开野实验中,踩格子数和在中央格停留时间分别减少47%(P <0.001)和60%(P <0.05).结论条件恐惧训练使大鼠焦虑反应增强,探究活动能力下降,它是一种诱导焦虑反应模型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8.
为适应新世纪对高素质医学工作的需求,针对生理学教学中以知识灌注为主的现状,提出在生理学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该分析了在生理学这门基础机能性学科中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着重强调了生理学的思维特点,并结合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提出了不同教学阶段进行的思维训练,并在初步的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诱导焦虑反应模型,观察焦虑反应对大鼠睡眠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8在安徽医科大学生理研究室完成。选择近交系雄性F344大鼠[购自上海实验动物中心,许可证号:SCXX(沪)2003-0003],采用脑立体定位仪安装电极、条件恐惧训练诱导焦虑模型、多导睡眠描记技术记录睡眠。结果:基础睡眠记录以后,连续4d每天对大鼠进行声电刺激训练,训练结束后记录睡眠,条件恐惧训练使大鼠异相睡眠(paradoxical sleep,PS)增多,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SWS)减少,PS改变表现如下:诱导第1天PS改变不明显;第2天6h睡眠记录中第4,6h PS比基础PS显著增多,分别是85%,144%(P&;lt;0.01;P&;lt;0.05);第3天第5,6小时PS比基础PS增多,分别是315%,109%(P&;lt;0.01;P&;lt;0.05);到第4天第4,5,6小时3个小时PS比基础PS增多,分别是219%,264%,200%(P&;lt;0.01);声电刺激训练结束休息2d后再次给予噪声刺激的大鼠,睡眠的改变与给电击训练结果相似,PS增多(t=3.56,P&;lt;0.01)。结论:与恶性事件相关因素像恶性事件本身一样对大鼠睡眠产生影响;条件恐惧训练为研究焦虑反应对睡眠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模型。  相似文献   
10.
焦虑反应对大鼠睡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诱导焦虑反应模型,观察焦虑反应对大鼠睡眠的影响。方法 采用脑立体定位、电击训练、多导睡眠描记技术。结果 电击训练大鼠诱导后睡眠与基础睡眠相比慢波睡眠减少,异相睡眠增多;在木僵行为实验中,电击训练使大鼠木僵反应显著增加,小范围探究运动和活动显著减少。结论 焦虑反应对大鼠睡眠产生影响,表现为异相睡眠增多,慢波睡眠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