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对茵陈五苓散(YCWLD)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机制进行系统预测及分析。方法 通过TCMSP、Batman-tcm数据库筛选出YCWLD中具有成药可能性较大以及口服吸收较佳的候选活性成分。从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中收集和预测候选化合物的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TTD、CooLGeN三个数据库获取NAFLD的疾病靶点,并与潜在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进行交集分析,获得YCWLD治疗NAFLD的靶点。检索DisGenet数据库分析治疗靶点的类型。通过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草药-候选化合物-治疗靶点网络以及利用Uniprot、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阐述各分子之间的关系及关键功能分子。采用DAVID数据库对治疗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以及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进而达到系统探讨YCWLD治疗NAFLD相关机制的目的。结果 本研究通过草药-候选化合物-治疗靶点网络分析发现,YCWLD中包含的24个候选成分可作用于NAFLD的34个靶点,候选成分中quercetin、beta-sitosterol、sitosterol可能是YCWLD发挥抗NAFLD作用的关键成分,而靶点中DPP4、NR1H3、NR1H2、SREBF1、SREBF2作用较为重要。PPI网络显示免疫及炎症相关靶点起枢纽作用。通过GO富集分析显示作用靶点涉及157个条目,KEGG分析发现NAFLD、Cytokine-cytokine receptor interaction、Insulin resistance等17条潜在信号通路可能是YCWLD预防及治疗NAFLD的主要通路。结论 本研究系统预测了YCWLD抗NAFLD的作用机制,并为下一步实验验证关键化合物、靶点及通路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药抑制人胰脂肪酶(Human pancreatic lipase, HPL)活性的潜在物质基础以及用药规律。方法 以OB(oral bioavailability)≥ 30%、DL(drug likeness)≥ 0.18、Lipinski 类药五原则及Verb原则为条件从TCMSP数据库中筛选出化合物并构建配体数据库。借助软件Autodock Vina 1.1.2 软件将配体数据库中的分子与靶点HPL进行分子对接,以亲和力≤ -9.2 kcal·mol-1进一步筛选出苗头化合物并匹配相关中药。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献收集治疗肥胖或超重的中药处方,将苗头化合物相关中药与文献中处方中药取交集,获取交集中药。统计苗头化合物相关中药、文献处方中药、交集中药的性味及归经等信息,并通过复杂系统熵聚类算法从文献中药及交集中药中提取新方组合从而探讨其用药规律。结果 配体数据库共纳入化合物1924个。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亲和力较佳的分子可与受体HPL形成氢键作用、Pi-Pi堆积作用、疏水作用等多种分子间作用模式。以亲和力≤ -9.2 kcal·mol-1为条件挖掘出113个苗头化合物及相关中药99味。综合文献分析结果以及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出35味交集中药。就归经而言,交集中药主要归脾、肺、肝、胃等经,就性味而言,中药主要以苦、甘、辛味为主,以寒性、温性、平性药居多。通过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从文献中挖掘出2个新方组合,从交集中药中挖掘出1个新方组合。结论 本研究通过分子对接的方法系统地预测了中药抑制HPL活性的物质基础,挖掘出具有潜力的苗头化合物以及相关中药,结合文献有效处方总结了潜在可抑制HPL活性中药的一般规律并获取3个新方,为今后新型HPL抑制剂的研发以及深入探讨中西医临床辨证用药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中国沙棘果实的化学成分,并测定部分化学成分体外活性.方法 采用95%乙醇渗滤提得总浸膏,经溶剂萃取及柱层析分离,采用化学及光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并对小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建立H2O2损伤模型,使用3种单体与细胞共孵育,进行MTT检测分析.结果 分得3个新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鼠李素-3-O-β-D-(6-O-反式芥子酰基)槐二糖-7-O-α-L-鼠李糖苷(Ⅰ)、山柰素-3-O-β-D-(6-O-反式芥子酰基)槐二糖-7-O-α-L-鼠李糖苷(Ⅱ)和槲皮素-3-O-β-D-(6-O-反式芥子酰基)槐二糖-7-O-α-L-鼠李糖苷(Ⅲ).化合物Ⅲ对RPE有抗氧化活性,化合物Ⅰ则无,槲皮素活性最强.结论 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沙棘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锡纯是晚清民国著名医家,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张氏在辨清温病与伤寒之异后,临床上灵活变通,在治疗温病方面有独到见解,可归纳为:独重阳明,清透为法,顾护阴液,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药干预铁死亡的物质基础及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整合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获取铁死亡的作用靶点,以类药性≥ 0.18为条件,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中筛选出可作用于靶点的化合物及中药,并构建靶点-化合物、化合物-中药、靶点-化合物-中药网络。借助在线分子对接平台(Systems Dock Web Site)将度值前4的靶点与候选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以验证预测结果及进一步挖掘潜在的化合物靶点组合。通过查询各中药的性味归经等信息,对中药进行规律分析。结果 共获得65个铁死亡的作用靶点,15个可匹配到候选化合物的靶点,收集到35个候选化合物,301味中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化合物-靶点网络中涉及的药物靶点结合活性较佳,并挖掘出与度值前4靶点相关的潜在新组合72个,其中3个对接得分高于化合物-靶点网络已有组合。频数统计结果显示,可干预铁死亡的中药药味以苦、辛为主,药性以寒居多,主要归肝、肺二经。结论 本研究较系统地探讨了中药干预铁死亡的物质基础,总结了铁死亡相关中药的一般规律,为今后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及开发铁死亡干预药物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文献,建立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中药汤剂数据库,统计药物使用频次,并对药物进行功效、性、味、归经等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67篇,涉及方剂172首,药物220味,共计2211药次。220味药物按功效可分为19类,按频率排前3位的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药物累计频率达62.596%;使用频数30的药物共20味,按频次排前5位的依次为茯苓、白术、黄芪、白花蛇舌草、甘草、柴胡;药性频数统计中,前3位依次为寒、平、温,寒性和微寒药物累计频率达40.74%;药味频数统计中,前3位依次为甘、苦、辛,苦、甘及微苦、微甘累计频率达62.94%。结论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将扶正和抗癌有机结合,在益气健脾基础上,常辨证施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和疏肝理气。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文献,建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药汤剂数据库,对药物进行功效、性、味、归经等描述性统计。结果:共纳入文献365篇,涉及方剂365首,药物239味,共计4138次。239味药物按功效可分为18类,按频率排前3位的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药性频数统计中,前3位依次为寒、温、平;药味频数统计中,前3位依次为甘、苦、辛;归经频数统计中,前3位依次为肝、肺、脾。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注重扶正与祛邪相结合,在益气健脾基础上,常辨证施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和疏肝理气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肾化痰祛瘀汤对外源性神经毒性物质丙烯醛所诱导的SD大鼠神经毒性模型及HT22海马神经元毒性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体内实验。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中药对照组、丙烯醛模型组、中药治疗组、多奈哌齐治疗组,并给予相应药物灌胃。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各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HE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病理改变,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BDNF、TrkB、APP、ADAM10蛋白表达水平。(2)体外实验。体外培养HT22细胞,将HT22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2%中药组、3%中药组、5%中药组、10%中药组、多奈哌齐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加入空白血清,给药组加入含药血清1 h后,加入25μmol/L丙烯醛,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相对存活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T22细胞中BDNF、TrkB、APP、ADAM10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体内实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丙烯醛模型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航行时间明显延长(P<0.01)...  相似文献   
9.
刘嘉辉 《环球中医药》2013,(11):875-878
系统回顾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国内文献,其中理论研究包括对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认识的发展;临床研究包括分型论治、古方应用、自拟方化裁的疗效观察和国医大师经验总结;实验研究包括单味中药、汤剂和中成药的作用机制研究.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但也存在着辨证分型差异性大、疗效判定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和缺乏严谨的科研设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许鑫梅教授论治脾胃病的学术思想。方法:随机选取许鑫梅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医门诊脾胃病处方,建立方药数据库,药物的使用次数、功效分类、性、味等采用频数分析,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收集128张许鑫梅教授治疗脾胃病处方,补益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居前2位,平性和甘味药物最多。太子参或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法半夏、紫苏梗、浙贝母、瓦楞子、郁金是许教授治疗脾胃病的主要药物。结论:许教授认为,脾虚湿蕴气滞是岭南脾胃病的根本病机,以甘平健脾为岭南脾胃病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