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预防医学   1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在老年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7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认知疗法合并文拉法新缓释剂治疗组;B组为单纯用文拉法新缓释剂治疗组。于治疗前后分别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疗效总评量表(CGI-GI)评定疗效,半年后随访。结果A、B组的HAMD评分于治疗2周末呈非常显著下降(P<0.01),HAMA于治疗4周末出现这种变化(P<0.01)。A组治疗8周末的3个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P<0.01),A组有效率达87.5%,高于B组的60.61%(P<0.05),半年复发率(6.25%)也显著低于B组(30.3%)。结论认知疗法是适合老年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东莞市农民工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东莞市农民工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为制定针对这一人群的艾滋病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和方便抽样的方法,对东莞市厚街镇和常平镇两闯工厂的615名农民工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对HIV/AIDS及非婚性行为的态度及个人行为。结果:东莞市的农民工多为来自农村、15~39岁的未婚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为44.39%,已婚及文化程度高的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显著高于未婚和文化程度低者;农民工的艾滋病防治知识主要来源渠道为电视和报刊;对婚前性行为、婚外情、一夜情、卖淫和嫖娼行为的赞同率分别为11.71%、2.28%、2.76%、0.49%和0.81%,且男性和文化程度高者对上述5种非婚性行为的赞同率均显著高于女性和文化程度低者;22.16%的未婚农民工有过性行为、6.02%的农民工有临时性行为,2.93%的农民工曾经有一夜情;农民工在近6个月与固定性伴和临时性伴发生性关系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儿.47%和21.62%;农民工中性病的患病率为1.79%,患病后90%以上的人均能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结论:东莞市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偏低、对非婚性行为普遍不赞同,但该人群中依然存在非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低等感染HIV的高危行为。建议通过电视和报刊等农民工喜闻乐见的媒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同时开展推广使用安全套等干预措施,遏制艾滋病在这一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四川省平武县南坝镇地震灾区传染病流行风险,并对相关疾病症状进行监测,为制定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入户调查、收集各医疗点门诊登记资料等方法分别对灾区进行症状和病例监测,采用查阅资料、目测观察法、访谈等方法对灾区进行传染病流行风险评估.结果 2007年(灾前)平武县法定传染病年报告发病率为558.31/10万,发病率前5位依次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感染性腹泻、肺结核病及细菌性痢疾.灾后灾区环境破坏严重,水和食物受到污染,水源性和食源性传染病(感染性腹泻、伤寒、痢疾、甲肝等)暴发的风险极高;灾民生活条件差,密切接触及飞沫传播疾病风险较大;发生狂犬病与破伤风的风险增大;短期内暂不会发生乙型脑炎和鼠疫等病媒传染性疾病流行.建立9个症状监测点,共监测14 527人次.2008年5月18-28日共报告腹泻72例、感冒72例、皮疹110例、发热19例、其他9例,灾民罹患率分别为0.36% 1.12%、0.18% 1.53%、0.09% 9.31%、0.10% 0.28%、0.17% 0.28%,均维持在较低水平. 结论 通过快速评估,灾后南坝镇传染性疾病流行的主要风险为水源性、食源性传染病、密切接触及飞沫传播疾病等,疾病监测发现,灾区灾后未出现重大传染性疾病暴发的迹象.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吸毒者HIV感染状况和危险因素调查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了解广东省吸毒HIV感染及相关危险行为因素。方法 对广东省戒毒所内戒毒和社区吸毒进行面对面调查,并采集静脉血5ml进行HIV、HCV抗体检测。结果 共调查655名吸毒,HIV感染率为29.0%,HCV感染率为91.6%;吸毒对有关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综合知晓率为65.3%;在最近一个月中,98.6%的吸毒有静脉注射吸毒行为。且42.1%有共用针具行为。共用针具的主要原因是毒瘾发作时没有注射器,占80.5%;吸毒与临时性伴的安全套使用率为21.3%,与固定性伴的使用率仅为9.5%。结论 广东省吸毒有较高的HIV和HCV感染率,感染HIV的相关危险行为普遍存在。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艾滋病的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5.
乡镇中学生开展艾滋病性病知识同伴教育效果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针对乡镇中学生采取同伴教育措施预防艾滋病的策略。方法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某市,随机选择2所乡镇中学,共征募并培训20名同伴教育员在校开展同伴教育工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活动。在干预前后用相同的调查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后(相隔6个月)分别调查192名和191名在校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从干预前的22.92%提高到干预后的66.49%(P<0.05);最近半年有性行为的比例从干预前的18.23%下降到干预后的9.95%(P<0.05);最近一次性生活中采取安全措施的比例从干预前的52.71%增加到干预后的94.74%(P<0.05)。结论在乡镇中学生中开展同伴教育活动能显著提高中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减少对艾滋病的歧视,减少危险性行为,对发挥中学生在控制艾滋病蔓延的作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 1 999年疟疾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的领导下 ,经全省疟防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 ,疟疾疫情进一步得到控制。全年疟疾发病只有 1 2 1 3例 ,较 1 998年下降 2 1 .0 9%。在“九五”规划时间内 ,已连续 4年没有暴发流行点出现。全省 1 0 3个县 (市 )中有 1个县的年发病率是在 1 /万以上 (南澳县 :1 .1 0 /万 ) ,其余 79个县 (市 )疟疾发病率均控制在 1 /万以下 ,2 3个县 (市 )无疟。全省没有本地感染的恶性疟病例。1 材料与方法材料来源于全省 2 1个地级市 1 999年疟疾疫情报表。疟疾病例侦查是通过对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  相似文献   
7.
人类应用杀虫剂防制蚊虫已有70年历史。40年代初二二三问世后,在全球范围内均作为灭蚊的主要杀虫剂,但不到10年就发现蚊媒对二二三的抗药性成为灭蚊的主要障碍。我国在50年代中后期开始大规模使用有机氯等合成杀虫剂防制蚊虫,抗药性亦随着杀虫剂用量的增长和品种的发展而演变。目前,库蚊抗药性的监测和研究报道较多,但有关嗜人按蚊抗药性的监测和研究较少[1~6]。媒介按蚊对杀虫剂敏感性监测是目前灭蚊防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嗜人按蚊区,进行杀虫剂敏感性测试,包括WHO推荐的区分剂量和LT50或LC50测试,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定期监测,了…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艾滋病病毒职业性暴露应急系统响应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性暴露应急系统,分析应急响应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2002~2004年报告的广东省各地HIV职业性暴露个案。结果2002~2004年共报告152例HIV职业性暴露个案,其中医务人员占74.34%,干警占13.82%。29.61%是皮肤黏膜接触性暴露,70.39%是创伤性暴露。暴露级别中,一级暴露占57.24%,二级暴露占35.53%,三级暴露占7.24%。94.74%的暴露者进行了暴露后应急局部处理。发生暴露后,只有38.16%的暴露者采用了合理的处理方案。104例(68.42%)进行了预防性服药,但其中仅有27.88%(29/104)的人采用合理的服药方案。48例(31.58%)未进行预防性服药,但其中仅有60.42%(29/48)的人是真正无需预防性服药者。92例暴露者经12个月的随访未发现有感染HIV者。结论广东省HIV职业性暴露应急系统能有效地响应全省HIV职业性暴露事件,但仍需加强对职业性暴露后应急处理技术的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阐明血清、T细胞和巨噬细胞在田鼠巴贝虫体外培养中对寄生虫生长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本文作者对血清、T细胞、巨噬细胞以及来自感染与非感染小鼠T细胞培养上清液对培养田鼠巴贝虫生长的作用进行了观察与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