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外长期培养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具有体外增殖能力强及多向分化潜能,是目前临床应用的重要组织工程种子细胞.MSC经体外培养后干细胞生物学特性是否发生改变,是临床应用中亟待了解的问题.本实验以正常成人骨髓源MSC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学、细胞化学和染色体显带技术,观察了体外不同传代次数的MSC表面表型、分化能力和核型改变.结果显示: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培养的MSC向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依次减弱,但并不伴有细胞表面标志和核型的改变.这一结果提示,尽管体外培养的MSC遗传稳定性好,但高度增殖使细胞多向分化能力非同步逐渐丧失.因此在以MSC作为种子细胞构建不同的组织时,应注意选择适宜的扩增培养代数以便获得理想的细胞数目扩增同时保留细胞最佳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喷昔洛韦乳膏(夫坦)治疗单纯疱疹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2000年开始在临床上应用重庆华邦制药厂生产的喷昔洛韦乳膏(商品名为夫坦)治疗单纯疱疹,为评价其疗效。我们同时对应用酞丁安搽剂的病例进行了观察对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5.
6.
目的探讨变应性皮炎血清标志物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了20例变应性皮炎、18例荨麻疹患者及20例正常人对照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素,同时应用不同方法测定了其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及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结果变应性皮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E-选择素及总免疫球蛋白E水平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可溶性E-选择素与总免疫球蛋白E间具有显著相关性(γ=0.068,P=0.003);变应性皮炎患者血清中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也有升高.上述血清标志物水平在治疗后降低.结论可溶性E-选择素可能是变应性皮炎严重性及活动性的良好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因修饰过表达VCAM-1对小鼠间充质干细胞(MSC)成脂分化能力的影响与作用机制。方法:将稳定过表达VCAM-1的MSC细胞(MIGR1-VCAM-1)和转入空载体的MSC细胞(MIGR1)分别向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以原位油红O染色和real-time PCR检测成脂分化能力与相关关键转录因子C/EBPα和PPARγ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相关信号通路P38、ERK和JNK通路的活化。利用信号通路抑制剂处理MSC,观察其成脂分化能力的变化。结果:无论是自分化组还是诱导分化组,过表达VCAM-1的MIGR1-VCAM-1/MSC与对照组MIGR1/MSC相比,脂滴变大,脂肪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1);同时在mRNA水平调控成脂分化的关键转录因子C/EBPα和PPARγ表达显著上调;Western blot检测相关信号通路,结果表明JNK通路在VCAM-1调控成脂分化中明显下调,P38及ERK通路则显著上调;加入通路抑制剂后,JNK通路抑制可显著上调MIGR1-VCAM-1/MSC成脂分化能力,脂肪数量明显增加(P0.01),且相关转录因子C/EBPα和PPARγ的mRNA表达也显著上升;而抑制P38及ERK通路则使MIGR1-VCAM-1/MSC的C/EBPα和PPARγ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脂滴及脂肪细胞数则更小、更少。结论:过表达VCAM-1可促进小鼠MSC成脂分化,VCAM-1可能通过抑制JNK信号通路,活化P38及ERK通路促进小鼠MSC成脂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方便、快捷、有效体外分离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的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取小鼠股骨、胫骨,分别用全骨髓贴壁法、骨片消化法、骨髓加骨片法分离小鼠MSC,比较Msc集落出现时间、大小及数量;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免疫表型,并进行MSC成骨、成脂分化鉴定。结果表明,骨髓加骨片法出现的集落时间最早,集落数量最多,第4天集落数为20±4个;骨片消化法为11.5±2.5个;全骨髓贴壁法最少,为9.5±1.5个;到第3代时,骨髓加骨片法获得细胞数量最多,是全骨髓贴壁法和骨片消化法的2倍;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获得的细胞高表达干细胞标志之一Sca-1,高表达CDdd、CD29,不表达白细胞表面抗原CIM5和内皮细胞标志CD31等;所分离的MSC在成骨诱导体系和成脂诱导体系中能分别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具有典型的MSC特性。结论:骨髓加骨片法是一种方便、快捷、有效的小鼠骨髓MSC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分化阶段的骨间充质干细胞对于破骨细胞的影响,将小鼠密质骨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研究其对于破骨细胞发育的调控作用。从小鼠密质骨中分离培养得到间充质干细胞,将其进行成骨和成脂肪诱导1周,分别将成骨分化和成脂肪分化的间充质干细胞与CD11b+的单核细胞共同培养,并以抗酒石酸的酸性磷酸酶染色鉴定破骨细胞。结果表明:向成骨分化和成脂肪分化的间充质干细胞均可以调节单核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与未分化的间充质干细胞相比,成骨分化的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破骨细胞发育的作用减弱,而成脂肪分化的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破骨细胞发育的作用增强。结论:间充质干细胞调节破骨细胞发育的能力在其分化为不同种类细胞后发生相应变化,提示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分化为子代细胞而对破骨细胞发育发挥选择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治疗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0年5月住院诊治的麻疹患儿76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抗病毒、预防感染、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分散片0.4 g口服,连续服用1个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1%,明显优于对照组73.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7,P〈0.05);观察组在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及肺部啰音减少或消失时间三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CD3+(57.64±2.63)%和CD4+(34.65±2.44)%较对照组[(56.45±2.36)%、(33.52±2.35)%]明显升高,观察组患儿CD8+(23.86±2.17)%较对照组(24.95±2.14)%明显降低,两组三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CD3+=2.076、t CD4+=2.056,tCD8+=2.205,均P〈0.05)。结论:匹多莫德在辅助麻疹治疗过程中疗效肯定,具有恢复被抑制的免疫能力,可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值得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