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5篇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心脏震波治疗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检索Pub Med、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临床试验中心注册库及中文Sino Med数据库,查找心脏震波治疗对冠心病患者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按照PRISMA声明进行,主要研究目的为评估再住院率的变化。结果本研究检索后最终纳入10项临床研究,共涉及422例患者,平均随访(5.2±4.7)个月(1~12个月)。与应用常规冠心病治疗相比,心脏震波治疗能够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CS)心绞痛分级[加权均数差(WMD)=-0.64,95%CI(-0.97,-0.31),P0.001]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WMD=-0.54,95%CI(-0.86,-0.23),P=0.001],增加6 min步行距离[WMD=62.00 m,95%CI(41.64,82.37),P0.001],改善生活质量评分[WMD=12.79,95%CI(5.66,19.92),P0.001]和左心室射血分数[WMD=5.11%,95%CI(0.18,10.03),P=0.04],减少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WMD=-3.99 mm,95%CI(-6.38,-1.60),P=0.001]。此外,SPECT结果显示体外心脏震波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心肌血流灌注评分[WMD=-8.52,95%CI(-11.98,-5.07),P0.001]和左心室心肌代谢评分[WMD=-6.54,95%CI(-10.88,-2.21),P=0.003],降低再住院率[RR=0.35,95%CI(0.23,0.54),P0.001]。结论体外心脏震波治疗能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降低再住院率,但仍需要更多大型研究验证长期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冠心病患者心脏体外震波治疗(cardiac shock wave therapy,CSWT)护理流程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22年8月在北京医院就诊的冠心病并行CSWT的患者。收集临床基本资料,总结护理流程的关键点。收集加拿大心绞痛(Canadian Cardiology Society,CCS)分级、西雅图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6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6MWT)、治疗中的心电图参数和血清心肌标志物的结果。比较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心电图参数、血清心肌标志物、SAQ和6MWT距离的变化。结果 共有105例患者最终纳入了此研究,男性79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为(69.39±9.35)岁。人文关怀贯穿于治疗前后和治疗中。CSWT前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数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B type,CK-MB)在治疗前后没有变化(P=0.840),血清心肌标志物包括肌钙蛋白(trop...  相似文献   
3.
在3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体表心电图改变相对照。发现胸前导联ST段改变时,尤其是ST段压低时,提示有多支冠脉病变,特别是前降支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近年来研究表明心肌损伤检测生化标志物中肌钙蛋白Ⅰ(cTnI)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研究旨在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cTnI的释放及相关临床因素.方法61例进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12小时、24小时检测磷酸肌酸激酶(CK)、CK-MB、cTnI,并采集临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手术过程、并发症等相关因素,并与35例仅作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相比较.CK>200u/l,CKMB>5.6ng/ml,cTnI>1.5ng/ml为心肌损伤临界值.结果所有患者术前cTnI、CK、CK-MB均在正常范围.除1例患者外其余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支架置入术,无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或死亡.术后1例患者CK升高,心电图证实为Q波心肌梗死,其余患者CK均在正常范围.成功进行支架置入术的60例患者中术后cTnI及CK-MB均升高18例,cTnI升高而CK-MB正常19例,CK-MB升高而cTnI正常1例,CK-MB及cTnI均正常22例.术后cTnI升高组同cTnI正常组比较,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无显著性差异,术前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及术中夹层、远端栓塞、急性闭塞并发症在cTnI升高组发生率相对较高,但无显著性差异.cTnI及CK-MB均升高组的术后cTnI、CK-MB水平较cTnI升高、CK-MB正常组分别升高2.2、9.4倍.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有约60%的微小心肌损伤率,cTnI较CK-MB有更高的敏感性,cTnI及CK-MB均升高提示心肌损伤的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住院的 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 ,分析年龄≥ 6 0岁的老年 AMI患者 (老年组 )及年龄 <6 0岁 (非老年组 )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本研究包括 2 5 8例老年AMI患者 (平均年龄 6 8.5± 6 .6岁 )及 117例非老年 AMI患者 (平均年龄 5 1.2± 6 .8岁 )。与非老年患者比较 ,老年AMI患者更多患有心绞痛或陈旧性心肌梗死 (7.8%与 18.2 % ,P <0 .0 2 )及高血压病 (43.6 %与 5 8.1% ,P <0 .0 1)。表现为无 Q波心肌梗死 (NQMI)的老年患者明显高于非老年组 (13.1%与 6 .0 % ,P<0 .0 5 ) ,肌酸激酶 (CK)峰值在老年组则显著低于非老年组 (1198.7± 132 2 .1U /L与 15 70 .4± 15 0 7.0 U /L ,P<0 .0 2 )。老年组较非老年组中有更多的患者伴有心力衰竭 (8.5 %与 2 .6 % ,P<0 .0 2 ) ,心房颤动 (14 .7%与 5 .1% ,P<0 .0 1)及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 (8.9%及 0 % ,P<0 .0 0 1) ,死亡率也显著增高 (13.5 %与 5 .1% ,P<0 .0 2 ) ,但老年患者却较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 (2 0 .1%及 4 1.9% ,P<0 .0 0 1)及择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13.5 %与 33.3% ,P<0 .0 0 1)。结论 本研究提示老年 AMI患者较非老年患者更多表现为 NQMI,更多伴有心房颤动、心力衰竭及 RBBB等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血尿酸升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血尿酸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2 93例为一组 ,非冠心病人群 191例为一组 ,两组均空腹查血尿酸。结果 冠心病组血尿酸升高者明显多于非冠心病组 (P<0 .0 5 ) ;高尿酸血症常多合并高血压病和高三酰甘油血症 ;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支数与冠心病无高尿酸血症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高尿酸血症可能是协同其它危险因素导致冠心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0岁。因发现血压升高15年,加重1月余于2010年10月27日入院。患者15年前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测血压150/90 mm Hg,诊断为"高血压",间断口服降压药物治疗,未监测血压。近10年来先后服用多种降压药物,自测血压维持在155~165/80~90 mm Hg,无不适。1个月前因"双下肢丹毒"入当地医院,调整降压药物(具体不详)后出现血压波动,在145~210/80~105 mm Hg之间,伴头晕、站立不稳,无头痛、视物旋转、黑矇。入我院前口服降压药物为吲达帕胺2.5 mg/d,马来酸依那普利10 mg/d,复方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4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移及T波极向的改变与冠脉造影前降支的病变情况进行比较,发现ST段下移组中70%有前降支病变,非ST段下称组中52.4%有前降支病变,前者明显视于后者,但P〉0.05;T波倒置组中92.3%有前降支病变,T波直立组中51.7%有前降支病变,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体外心脏震波系统(CSWT)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11例顽固性心绞痛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心肌核素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确定缺血心肌靶目标,行CSWT治疗.疗程为3个月,共治疗9次.疗效评价分别采用临床症状描述、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CCS)分级、6 min步行试验、纽约心功能心脏病学会心功能(NYHA)分级、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硝酸甘油使用量、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肌核素显像评价治疗前后心肌缺血改善情况;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症状、心电监测、血压和氧饱和度变化、治疗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脑钠肽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评价其安全性. 结果 CCS分级、NYHA分级、6 min步行试验和硝酸甘油用量在治疗第4个月和1年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P<0.05).心绞痛稳定状态和疾病认识程度有明显改善,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治疗21个节段,治疗后静息状态心肌缺血的改善率为46.2%(6/13),其中有效率为38.5% (5/13),明显有效率为7.8%(1/13);负荷状态心肌缺血的改善率为57.1%(12/21),其中有效率为47.6%(10/21),明显有效率为9.5%(2/21).与治疗前比较,CK、CK-MB、肌钙蛋白、ALT、肌酐、脑钠肽和HsCRP均无明显改变,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氧饱和度亦无明显变化. 结论 CSWT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方法,并能保持疗效至少1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4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移及T波极向的改变与冠脉造影前降支的病变情况进行比较,发现ST段下移组中70%有前降支病变,非ST段下移组中52.4%有前降支病变,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但P>0.05;T波倒置组中92.3%有前降支病变,T波直立组中51.7%有前降支病变,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ST段下移伴T波倒置组中90%有前降支病变,ST段下移伴T波直立组中50%有前降支病变,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但P>0.05,所以我们认为ST下移和T波倒置与前降支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