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患者冯某,男性40岁,因22年前剧烈活动后,出现心慌、胸闷,休息5~10 min自行缓解,后反复发作心悸,心电图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近几年来,心动过速发作频繁,持续时间逐渐延长,发作频率达210次/分,发作时血压降至90/60 mmHg,伴心慌、胸闷、气短、恶心、呕吐,持续3~4 h不能缓解.曾到多家医院诊治,用药效果不佳,后在国内某大医院住院行射频消融治疗,诊断为左侧隐匿旁道,先后进行两次射频消融手术(包括穿间隔行射频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严重程度1型心肾综合征(CRS1)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数据库中2094例AMI患者。收集人口学、生化检查、既往病史及入院治疗情况等临床资料。根据心肾功能将CRS1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3级。分层考察CRS1及其不同严重程度与AMI患者院内死亡率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比例风险回归评估CRS1及其不同严重程度对AMI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随着CRS1严重程度的加重,AMI患者的院内全因死亡率逐渐升高(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RS1组患者的院内累积生存率低于非CRS1组(P<0.001),并且随着CRS1严重程度的加重,AMI患者的院内累积生存率有下降趋势(P<0.001)。院内发生CRS1是AM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R=4.233, 95%CI 2.013~8.901; P<0.001)。结论 院内发生CRS1将对AMI患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随着CRS1严重程度的加重,AMI患者的院内死亡风险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内发生1型心肾综合征(CRS1)及危险分层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7年2月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数据库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 094例。收集包括NT-proBNP、eGFR及hs-CRP在内的临床资料。按照每组人数大致相等的原则,分段考察NT-proBNP、eGFR及hs-CRP的值与CRS1发生率和院内死亡率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比例风险回归评估异常指标的数目对院内死亡的影响。结果随着NT-proBNP的升高、eGFR的下降以及hs-CRP的升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内CRS1发生率及院内死亡率均有升高趋势(P0.05)。随着CRS1加重,eGFR有下降趋势,NT-proBNP及hs-CRP在CRS1达到重度之前具有升高趋势。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患者的院内累积生存率随着异常指标数目的增加而降低(P0.001)。≥2个指标异常是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R=2.452,95%CI 1.105~5.440;P=0.027)。结论联合NT-proBNP、eGFR和hs-CRP将有助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发生CRS1进行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4.
全球心血管界为之瞩目的《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7)于2 0 0 3年5月14日由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公布。该报告的起草主要基于以下原因:近年发表了许多新的高血压观察研究和临床试验结果;临床医生需要新而简明的工作指导指南;需要简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