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结肠癌性急性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01/2006—01我院36例急性梗阻性结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中回盲部和升结肠癌11例,横结肠癌9例,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癌16例。急诊一期切除吻合23例,捷径手术4例,择期手术9例。均随访6个月以上,其中1年以上生存率为94.44%(34/36),死亡2例。结论 对结肠癌并急性梗阻的治疗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决定手术方式,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右半结肠癌的相关解剖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普通外科2011年1月-2014年1月腹腔镜下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30例患者,对其解剖要点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28例完成腹腔镜手术,中转率为6.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平均手术时间(142.4±34.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80.5±25.2)mL,平均清扫淋巴结(15.8±6.6)枚,平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3±1.5)d,平均下床活动时间(2.1±1.2)d,平均住院时间(12.5±2.7)d;在血管解剖中,回结肠动脉位于回结肠静脉前方5例(17.9%)、前上方13例(46.4%)、前下3例(10.7%)、后方2例(7.1%)、后上3例(10.7%)、后下2例(7.1%)。右结肠动脉独立起自肠系膜上动脉者占43%(12/28),与中结肠动脉共干29%(8/28),与回结肠动脉共干者占18%(5/28),缺如者占10%(3/28)。胃结肠干出现率75.0%(21/28),其中包含右结肠静脉/上右结肠静脉的胃结肠干为89.3%(25/28)。结论: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右半结肠癌是安全可行的,正确的解剖间隙、解剖标志及血管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空肠饲服清胰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将 6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 34例给予常规疗法和经空肠饲服清胰汤 ,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和善得定治疗 ,检测治疗 7天后患者的血和尿淀粉酶。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经空肠饲服清胰汤治疗急性胰腺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急性梗阻一期切除吻合2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93年 1月至 1998年 2月收治大肠癌 57例 ,均经手术病检证实 ,其中 2 4例因急性梗阻入院 ,行急诊手术一期切除吻合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性别与年龄 男性 15例 ,女性 9例 ,男∶女为1 77∶1,年龄 2 4~ 73岁 ,平均 50 4岁。1·2 病理资料  2 4例中 ,高一中分化腺癌 9例 ,低分化腺癌 4例 ,粘液腺癌 4例 ,乳头状腺癌 6例 ,不详 1例。本组病例均为DukesB .C期 ,其中C期 15例 ,占63%。部位为升结肠癌 5例 ,降结肠癌 6例 ,乙状结肠癌 10例 ,直肠癌 3例。1·3 手术方式 本组 2 4例均行急症一期切除吻合…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急重型克隆病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本院1995~2002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急重型克隆病,并结合近期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0例急重型克隆病初诊时全部误漏诊。其中9例行了外科手术治疗,5例行病变肠段切除。10例病人中8例缓解出院,2例住院期间死亡。8例均获随访,其中4例无复发,2例轻度复发,2例已死亡。结论:急重型克隆病误漏诊的主要原因是对本病认识不足,临床上对此病没有高度的警惕性;总结出6点临床特征;病变肠段切除是有效的手术方式,但仍强调内科保守治疗特别是皮质激素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粉防己碱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1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症急性胰腺炎(简称SAP)是外科常见急腹症,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1]。目前已有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证明血小板法化因子(简称PAF)参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过程[2]。PAF拈抗剂能有效地拈抗PAF和内毒素所引起的胰腺病变的加重.自1993年5月起,为探索PAF拮抗剂粉防已碱(简称Tet)对SAP治疗的效果,我们对26例SAP病人进行了前瞻性研究,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993年5月至1997年1月,我们共收治SAP26例。根据入院顺序号随机将SAP病人分配为Tet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3例,均经临床、检查、手术和病理等4个方面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清胰逐瘀汤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大鼠微循环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检测各组手术后8h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血清淀粉酶(AMS)、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D二聚体(D-D)及血小板计数(PLT).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IL-6、TNF-α、AMS、PT、D-D升高,PLT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IL-6、TNF-d、AMS、PT、D-D的升高程度及PLT的降低程度都有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清胰逐瘀汤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鼠AP的微循环,其机制与影响AP大鼠的某些炎症介质及凝血纤溶系统,减轻由微循环障碍导致的组织器官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电针刺激双侧“合谷”、“内关”穴对儿茶酚胺的干预效果。 方法:①选取2005—05/2006—03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拟行择期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住院患者60例,按随机对照Doll’s法分为电针刺激+颈丛阻滞组、单纯颈丛阻滞组,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时间、病种等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电针刺激+颈丛阻滞组患者分别于双侧“内关”、“合谷”穴皮肤消毒后刺入银针,直到有明显“得气”感觉,接上电刺激仪连续高频密波刺激(60Hz,1~2mA,20V),以能耐受无特殊不适为度,观察约10min后行双侧颈深丛阻滞。单纯颈丛阻滞组不给予电针刺激,只以同法行颈丛阻滞。③分别于麻醉前(t1)、双侧颈丛阻滞后5min(t2)、切开皮肤(t3)、剥离甲状腺(t4)、缝皮前(t5)、缝皮后5min(曲各时间点记录两组平均动脉血压、心率、手指血氧饱和度、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变化。同时对患者术中疼痛程度(0分=无痛,10分=剧痛)及镇静与紧张程度(0分=轻松舒适,10分=紧张不适)进行评分。观察围术期并发症和毒副反应。 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实验选取拟行择期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住院患者60例,电针刺激+颈丛阻滞组有1例患者因冰冻切片为甲状腺癌需行扩大根治术改全身麻醉而剔除。①围术期神经内分泌应激反应指标-儿茶酚胺检测结果:单纯颈丛阻滞组肾上腺素浓度在剥离甲状腺、缝皮前、缝皮后5min明显高于电针刺激+颈丛阻滞组(P〈0.01),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于缝皮前、缝皮后5min明显高于电针刺激+颈丛阻滞组(P〈0.05)。②围术期各项循环指标检测结果:术中平均动脉血压电针刺激+颈丛阻滞组比较稳定,而单纯颈丛阻滞组波动明显,于切开皮肤、剥离甲状腺、缝皮前明显升高(P〈0.01);单纯颈丛阻滞组心率于切开皮肤、剥离甲状腺时间点明显高于电针刺激+颈丛阻滞组(P〈0.01);两组手指血氧饱和度基本相似俨〉0.05)。③术中疼痛程度评分、镇静与紧张程度评分结果:电针刺激+颈丛阻滞组患者术中疼痛程度评分、镇静与紧张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单纯颈丛阻滞组(P〈0.01)。④围术期并发症和毒副作用: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电针刺激+颈丛阻滞组明显低于单纯颈丛阻滞组俨〈0.05)。 结论:电针刺激“合谷”、“内关”穴联合颈丛阻滞应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较单纯颈丛阻滞效果更好,明显减轻心血管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小儿腹股沟疝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全麻下用微型腹腔镜对212例0.5~6岁,平均5.3岁的小儿腹股沟疝进行治疗,对有肠管嵌顿者于肠管还纳,并检查肠管有无缺血、坏死、溃破,行内环口高位结扎。结果212例小儿腹股沟疝均在微型(直径0.3 cm)腹腔镜下完成疝囊高位结扎,无需行肠切除者。212例患儿随访0.5~2年,平均1.2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