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定量检测端粒酶活性的非放射性检测方法。方法 将端粒重复旬扩增测定法(TRAP)与微孔板杂交相结合建立了非放射性检测方法。对3例正常肝组织和4例肝癌患者治疗前后的肝癌组织、瘤旁组织、肝癌凋亡组织进行检测。结果 肝癌组织具有比较高的端粒酶活性,而正常肝组织和瘤旁组织无此酶活性,肝癌凋亡组织端粒酶活性显著降低。结论 该定量分析方法简单、灵敏、特异性强,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用丁型肝炎病毒(HDV)作为载体携带乙型肝炎病毒(HBV)特异性的锤头状核酶所构建的重组体,在细胞体系及转染动物模型中对HBV基因表达和复制的影响.方法:将HDV-核酶重组体和HBV的共表达质粒转染Huh-7细胞以分析HDV-核酶重组体对HBV基因表达的影响;用小鼠尾静脉快速注射法将共表达质粒转染到小鼠体内,检测重组体在动物体内对HBV基因表达和复制的抑制作用.结果:转染细胞中,重组体对HBsAg的抑制与HDV重组位点和核酶靶位都有关;水压法注射的质粒在小鼠肝内得到表达,与对照相比重组HDV-核酶可有效抑制在肝和血清中HBV的基因表达以及复制,与细胞中的结果一致.结论:此项体内实验为进一步构建治疗性重组HDV病毒,发现靶向性抗病毒基因治疗手段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抗TORCH—IgM型抗体检测中类风湿因子RF清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抗TORCH-IgG型抗体检测排除RF和特异IgG产生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的方法。方法 在抗TORCH-IgGM型ELISA试剂的研究过程中,用羊抗人IgG(γ-特异抗血清消除RF干扰,结果 弱阳必五降不超过50%而非特异性下降约80%左右的情况下有效地消除了RF和特异IgG的干扰。结论 在调整好特异性和敏感性关系的前提下,用羊抗人IgG(γ特异)抗血清,能有效地消除RF和特异IgG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快捷、灵敏的亚细胞定位炎症小体活性报告系统,探讨各细胞器在炎症小体激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线粒体定位蛋白TOM20或内质网定位蛋白EMC3与白细胞介素-1β前体-分泌型荧光素酶的融合蛋白表达质粒,免疫印迹确认表达和免疫荧光染色确认亚细胞定位后,在Caspase-1和不同炎症反应刺激条件下,应用该报告系统检测炎症小体的活化情况。结果 建立的炎症小体报告系统分别定位于线粒体和内质网,可快速检测线粒体和内质网相关的炎症小体活性。结论 细胞器定位炎症小体活性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能简便、快速地检测不同细胞器特异的炎症小体活性,可应用于无损伤的连续观察、动物活体研究和高通量药物筛选。  相似文献   
5.
抗TORCH-IgM型抗体检测中类风湿因子RF清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抗TORCH-IgM型抗体检测中排除RF和特异IgG产生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的方法。方法在抗TORH-IgM型ELISA试剂的研究过程中.用羊抗人IgG(γ特异)抗血清消除RF干扰。结果弱阳性OD_(450)下降不超过50%而非特异性下降约80%左右的情况下有效地消除了RF和特异IgG的干扰.结论在调整好特异性和敏感性关系的前提下,用羊抗人IgG(γ特异)抗血清,能有效地消除RF和特异IgG的干扰,使弱阳性不漏检而假阳性被剔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端粒酶活性的非放射性检测方法。方法将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测定法(TRAP)与微孔板杂交 相结合建立了非放射性检测方法,对3例正常肝组织和4例肝癌患者治疗前后的肝癌组织、瘤旁组织、肝癌凋亡组织 进行检测。结果肝癌组织具有比较高的端粒酶活性,而正常肝组织和瘤旁组织无此酶活性,肝癌凋亡组织端粒酶活性 显著降低。结论 该定量分析方法简单、灵敏、特异性强,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氯喹对寨卡病毒在vero细胞上感染复制的抑制效果,寻找一种可预防和治疗寨卡病毒感染的药物。方法寨卡病毒分别感染用不同浓度(0、5、10和20μmol/L)的氯喹预处理的对数生长期vero细胞,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免疫荧光、免疫印迹分析等方法检测氯喹对寨卡病毒基因表达和复制的抑制作用。结果显微镜观察发现,与无寨卡病毒感染的细胞相比,分别加入5、10和20μmol/L的氯喹处理寨卡病毒感染的vero细胞72 h后发现,细胞脱落、死亡等现象逐渐消失,寨卡病毒的致细胞病变效应明显减弱。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感染复数(MOI)=1的寨卡病毒感染vero细胞48 h后,几乎所有细胞都被染成红色,显示E抗原阳性,随着氯喹浓度的增加,荧光强度逐渐减弱,当加入20μmol/L的氯喹后,荧光基本消失了,氯喹很好地抑制了寨卡病毒E蛋白的表达,且这种抑制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免疫印迹法检测显示,用MOI=1的寨卡病毒感染vero细胞48 h后,在细胞中能够检测到NS5蛋白的表达,而随着氯喹加入浓度的增加,寨卡病毒NS5蛋白的表达逐渐降低,特别是当氯喹的浓度达到20μmol/L后,抑制效果更明显。qRT-PCR结果显示,5μmol/L的氯喹即可抑制上清中病毒产量的90%(P0.01)。结论氯喹能够抑制寨卡病毒在vero细胞中的感染和复制,表明氯喹可作为一种治疗寨卡病毒感染的潜在药物。  相似文献   
8.
丁型肝炎病毒基因组RNA包埋锤头状核酶的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用丁型肝炎病毒 (HDV)基因组来包埋HBV靶向性核酶对核酶体内外活性产生的影响。方法 用和HBV靶基因体外转录产物在不同反应条件下温育对HDV 核酶重组体的体外切割活性定量分析 ;与HBV基因组共转染Huh 7细胞以考察核酶在细胞内对HBV基因表达水平的抑制。结果 体外实验发现 ,温度及核酶和底物的二级结构对包埋于HDV序列的核酶体外切割活性均有较大的影响。提高反应温度或消除二级结构都可使HDV包埋核酶的体外活性达到明显效果 ,与相同条件的裸露核酶活性没有太大差异。而细胞实验则表明 ,活性明显优于裸露核酶 ,可以将靶基因的表达抑制到极低水平。结论 HDVRNA序列对所包埋核酶体外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在细胞内则使核酶的活性得到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