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 研究绞股蓝总苷(GP)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去分化过程中微小核糖核酸(miRNA)表达谱的变化以及目标miRNA。方法 miRNA芯片检测胆固醇(CH)诱导的去分化VSMC以及GP作用后细胞miRNA的表达差异,Real-time PCR验证芯片结果。转染目标miR-150模拟物以及抑制剂,Real-Time PCR检测转染效率,Western bolt检测miR-150转染对GP抑制去分化过程中细胞表型变化的影响。结果 CH诱导细胞去分化以及GP干预过程中miRNA表达差异都有显著变化。与对照组相比,CH组上调22个、下调7个miRNA。与CH组相比,GP组上调6个、下调13个miRNA。GP干预CH诱导细胞去分化过程中,转染miR-150 mimic后细胞分化型标志蛋白SM-actin的表达降低,去分化标志蛋白Epiregulin表达增高;而miR-150 inhibitor转染组蛋白表达变化与之相反。提示GP抑制VSMC去分化作用在过表达miR-150后被降低,干扰miR-150表达后被加强。结论 CH诱导VSMC去分化以及GP干预后细胞miRNA差异表达明显,GP...  相似文献   
2.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一种良好的消融、凝血工具,较早应用于肝外科疾病手术,其作用已经从单纯消融肝脏肿瘤扩展到无血肝切除。然而RFA在脾脏疾病中应用相对局限,其临床价值似乎被低估。本文总结RFA在脾脏各种疾病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拓展思路,为RFA在脾脏疾病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佛波酯(PMA)对脂多糖/γ-干扰素(LPS/IFN-γ)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活性氧产生的影响。方法于实验前0、3、6、9、12、18h,用1μg/mL的LPS和100U/mL IFN-γ诱导处于对数生长期的RAW264.7细胞,采用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细胞中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对经LPs/IFN-γ诱导12h的RAW264.7细胞加入终浓度为200ng/mL的PMA,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观察RAW264.7细胞中活性氧的产生。结果LPS/IFN-γ可使RAW264.7细胞的诱导型iNOS表达增加,同时PMA可刺激经LPS/IFN-γ诱导后的RAW264.7细胞产生呼吸爆发,细胞的荧光强度较未刺激组增强(P〈0.01)。结论PMA可促使经LPS/IFN-γ诱导的RAW264.7细胞产生大量活性氧。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金雀异黄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生长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培养并鉴定hUVEC;用不同浓度金雀异黄素(0·1、1、10和50μmol)对hUVEC作用24h;先用MTT比色法观察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DNA含量及细胞周期观察其对hUVEC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相关蛋白Fas、Bcl-2的表达,探讨金雀异黄素诱导hU-VEC增殖的可能机制。结果:金雀异黄素能诱导hUVEC的增殖(P<0·05或P<0·01),其效应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细胞周期显示S期细胞明显增加;金雀异黄素促进Bcl-2的表达,抑制Fas的表达。结论:金雀异黄素能诱导hUVEC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及下调Fas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7.
8.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机制尚未阐明,可能与活性氧(ROS)生成、细胞因子参与、肝细胞内钙离子超载、细胞凋亡等有关[1].大豆异黄酮(SI)是人们公认的抗氧化剂及抗炎药物.研究结果表明,其对心肌、脑等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2-3].但对HIRI是否具有保护效应,鲜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了SI对HIRI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人平滑肌细胞核因子-kB激活的影响,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致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为对象,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核因子-kB亚单位p65核移位的时间效应与浓度效应关系。结果: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下,平滑肌细胞中0.5h即出现核因子-kB核移位,2h达高峰,4h仍持续可见。不同浓度(12.5,25,50及100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均可诱导平滑肌细胞中核因子-kB核移位,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越大,核因子-kB核移位越明显,尤以50mg/L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作用最明显。结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刺激平滑肌细胞中核因子-kB的激活,进一步提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核因子-kB信号途径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琴山  刘洋  冯赞杰  钱民章 《医学争鸣》2007,28(12):1075-1077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并鉴定hUVEC;用不同浓度MCP-1(0.1,1.0,10,100μg/L)对其作用24,48h;Annexin V/PI双染细胞,流式细胞仪观察内皮细胞凋亡;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染色体"DNA ladder"的形成.结果:MCP-1能诱导hUVEC的凋亡,其效应随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强(P<0.01);Annexin V/PI显示凋亡细胞明显增加;细胞DNA呈明显的"DNAladder".结论:MCP-1能诱导hUVEC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