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2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两方面概述了建国以来中药炮制研究工作情况:(一)在继承整理方面:已对现有的炮制方法进行了经验总结,对炮制的历史沿革也作了部分文献整理工作;(二)在实验研究方面;全国已对70种中药的炮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进一步阐明炮制原理,统一和改革了炮制工艺。作者提出了对今后的研究工作应先从统一工艺、制定质量标准着手,继之阐明炮制原埋,创造新方法和新型炮制品,同时要加强历史文献研究。  相似文献   
2.
杜仲炭炮制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仲系中医补肾安胎之要药,传统要求炒断丝后应用。目前全国大多数地区是将净杜仲块(或丝)用武火炒至焦黑,断丝后喷洒盐水,熄灭火星,晒干入药。致使杜仲部分或大部分炭化,习称杜仲炭。该法原药材愈厚、丝愈多、质愈优其炭化程度愈重。据调查炒炭后损耗率高达30%—50%不等。中药制炭主要用于止血,杜仲及其炮制品均不用于止血,为什么还要炒炭?杜仲是否应该炒炭?有必要搞清  相似文献   
3.
蜂蜜早期主要是单方药用和参与配伍。以依症用蜜、定量用蜜为特点。中药蜜制起源于蜂蜜配伍药用,继承沿用了早期用蜜的基本特点。蜜制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并不仅限于润肺止咳。蜜量衡定,才能确保蜜制药物的疗效。目前应对蜜制的多种作用进行认真的整理研究,并探讨最佳用蜜量及蜜制工艺。宜提倡用蜜配方和蜜药同服。  相似文献   
4.
中药酒炒类炮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酒炒是中药常用的炮制方法之一。传统炮制经验认为,中药经酒炒后,可以“酒制升提”,“引药上行”,至今沿用此说。近人亦有不同看法,认为:(1)中药拌入酒后,经过加热炒干,酒已挥发,起不到“引药上行”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炭药历史沿革的考证和现代研究资料的分析,认为炭药有多方面的医疗作用。炭药有的能止血,有的止血效果不明显,有的无止血作用。“血见黑止”的制炭理论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炭药是否都能止血应作具体分析,并需经临床、药理、药化等方面研究后加以肯定。在搞清止血机理的基础上,拟定合理的炮制工艺,以确保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6.
四种蜜制饮片蜜用量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以果糖含量为指标,检测蜜桑白皮中蜜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麻黄、枇杷叶、马兜铃、白前四种蜜制饮片的蜜用量检测进行了研究,证明原法可行,但要针对药材不同特性,对提取方法进行一定的改进。  相似文献   
7.
麦芽、谷芽和稻芽具有宣中导滯,消化宿食的作用,是中医临床常用的药物,为了充分发揮其药效,我們对它們的治疗作用、有效物質、炮炙及服用方法进行了部分实驗研究。 (一)麦芽、谷芽、稻芽的治疗作用:麦芽等药物可以消化米、面等食积。选摘历代木草对麦芽(麦蘗)的記载如下:“破冷气,去心腹胀滿”(《药性本草》);“温中下气,开胃,止霍乱,除煩悶……”(《日华諸家本草》);“寬腸下气,腹鳴者用之”(《潔古珍珠囊》);“消化一切  相似文献   
8.
<正> 就炮制历史沿革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试谈下述看法,请同道指正。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炮制历史沿革研究,主要是收集、分析古今炮制及其相关资料。其主要目的有二。1.弄清炮制的历史,为整理继承奠定基  相似文献   
9.
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点之一,是中国药典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千百年来前人在炮制理论和作用以及炮制工艺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对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现代炮制的品种、操作工艺、质量标准及目的要求方面颇不统一,这样既难以保证药品质量,影响临床疗效,也不便于生产。因此,应根据中医中药的理论,结合现代科学方法,不断总结经验,使中药炮制逐步统一起来,这是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共同愿望和责任。《中国药典1977年版》在这方面作了很多工作,除制定了炮制通则外,还在单味药的炮制项目中,根据传统经验和现有较成熟的科研成果,规定了一些方法和质量标准,为炮制逐步趋向统一作出了贡献。但应当说,本版药典炮制项目中还有不足之处,有待修订补充。现正值制订1985年版国家药典之际,本刊编辑部特将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冯宝麟、王琦和山东中医学院王名洲同志的来稿发表。他们对《中国药典1977年版》中炮制项目提出的几点意见,供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在药典再版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