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对新发房颤转复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静注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持续时间〈90d的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0年6月,符合条件的房颤患者42例。随机进入伊布利特组(21例)和普罗帕酮组(20例)。二组分别在心电、血压监测下,同时建立静脉通路,伊布利特组首剂1mg,如无效,10min后再给予1mg;普罗帕酮组首剂70mg,如无效,10min后再给予35mg。结果伊布利特组房颤转复率为85.7%,明显高于普罗帕酮组46.7%(P〈0.05)。伊布利特组发生连发室性期前收缩1例;普罗帕酮组发生低血压3例,窦性停搏1例。结论与普罗帕酮相比,伊布利特对房颤的转复有明显优势,二药虽均有不良反应但经对症治疗可好转。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中阿司匹林加常规治疗联用首剂氯吡格雷负荷量(300 mg)是否较阿司匹林加常规治疗联用常规剂量氯吡格雷(75 mg/d)疗效更佳。方法将132例ACS病人随机分为首剂氯吡格雷负荷量(300 mg)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剂量氯吡格雷(75 mg/d)对照组(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的心绞痛发作很快被控制,心电图缺血性ST段压低很快被改善,出院后病人再发心绞痛,再梗死发生率,再住院率及死亡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ACS病人中阿司匹林加常规治疗联用首剂氯吡格雷负荷量(300 mg)较阿司匹林加常规治疗联用常规剂量氯吡格雷(75 mg/d)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中阿司匹林加常规治疗联用首剂氯吡格雷负荷量(300 mg)是否较阿司匹林加常规治疗联用常规剂量氯吡格雷(75 mg/d)疗效更佳.方法 将132例ACS病人随机分为首剂氯吡格雷负荷量(300 mg)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剂量氯吡格雷(75 mg/d)对照组(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的心绞痛发作很快被控制,心电图缺血性ST段压低很快被改善,出院后病人再发心绞痛,再梗死发生率,再住院率及死亡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 在ACS病人中阿司匹林加常规治疗联用首剂氯吡格雷负荷量(300 mg)较阿司匹林加常规治疗联用常规剂量氯吡格雷(75 mg/d)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水平与靶器官损伤之间的联系。方法入选240例受试者分为6组,分别是血压正常组60例(男48例,女12例),单纯高血压组60例(男51例,女9例),合并心脏损害35例(男30例,女5例),合并脑损害27例(男21例,女6例),合并肾脏损害31例(男28例,女3例),合并多脏器损害27例(男19例,女8例)。对所有入选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每个受检者至少提供36组数据,所获24h血压参数做下列统计:(1)24h平均血压;(2)昼夜平均收缩压、舒张压;(3)夜间血压下降率。结果靶器官损伤组与血压正常组昼夜节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24h动态血压有明显昼夜节律者较失去昼夜节律者更不易出现靶器管损伤。  相似文献   
5.
曲美他嗪是一种新的代谢性抗心绞痛药物,能提高心绞痛患者的运动耐量,减少其缺血,而且不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与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和硝酸酯类药物有协同作用.本研究旨在评价曲美他嗪与传统抗心绞痛药物联合应用对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发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锁骨下静脉穿刺与股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与股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不同特点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将228例病人按穿刺部位分为A组(锁骨下静脉穿刺110例)和B组(股静脉穿刺118例),观察不同组间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及采取的预防措施.结果两组间穿刺成功率接近,A组成功107例,B组成功112例,股静脉穿刺组并发症略高,锁骨下静脉穿刺组损伤小且病人耐受性强.结论两种静脉穿刺方法均可用于危重病人的救治.  相似文献   
7.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动脉系统疾病,常常侵犯体循环的大、中型动脉,引发血管狭窄甚至闭塞,导致相应组织、器官缺血性改变。全身各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或发展并不同步,同一动脉的病变,也多只是在某一节段严重,其他部分血管可以有轻微病变或正常。本文旨在研究颈总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