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4篇
  198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行直肠前切除术后排便次数增多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方法:对本科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18例低位直肠癌行直肠前切除术后排便次数增多的患者进行了原因分析并采取心理护理、指导合理饮食、加强引流管、肛周皮肤护理、持续的排便功能训练等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所有出现排便次数增多的患者经2周~24周护理后均达到肛门节制大便功能优级.结论: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使患者的排便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12年来用HA(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为基础的三药联合方案诱导化疗的24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无病生存(DFS)以及总生存(OS)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同时探讨不同染色体核型分组对治疗缓解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用HA为基础的三药联合方案诱导治疗初治、原发AML 243例,计算CR率、DFS期、OS期及3年和5年DFS率、OS率.对其中有染色体核型结果的184例患者根据SWOG或MRC核型分级标准进行分组,比较不同核型组之间CR率、DFS期(率)及OS期(率).采用SPSS软件分析所得数据.结果243例原发、初治AML患者CR率达77.4%,188例CR患者中位DFS期为28.5(1.0~153.0)个月,3年DFS率为45.4%,5年DFS率为40.2%.243例患者中位OS期为18.4(0.5~154.0)个月,3年OS率为36.9%,5年OS率为31.4%.按SWOG标准将184例患者根据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分为良好、中等、差、未知四组,四组的CR率、中位DFS期及OS期分别为良好核型组97.8%、87.4个月、89.1个月,中等核型组81.9%、17.6个月、22.3个月,差核型组61.5%、9.0个月、11.5个月,未知核型组79.3%、29.0个月、19.9个月.以上各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MRC标准将184例患者分为良好、中、差三组,三组的CR率、中位DFS期及OS期分别为良好核型组96.1%、79.9个月、72.2个月,中等核型组79.5%、17.6个月、19.7个月,差核型组43.8%、16.5个月、12.0个月.中等核型组与差核型组的DFS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各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HA为基础的三药联合方案诱导治疗AML,CR率较二药方案高,有利于患者的长期生存.染色体核型同样是本组患者重要的预后相关因素,SWOG染色体核型分组标准更适合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分析,而且可将未知组与预后中等组合并分析.三组不同核型患者的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良好核型组的预后明显比其他两组好,中等核型组比差核型组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进直肠癌留置尿管患者尿管拔除的方法,以减轻拔管时的疼痛和拔管后的膀胱刺激症。方法将80例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试验组拔除尿管前行膀胱灌注,拔管时边灌边拔,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拔管。结果2组在拔管时引起的疼痛等自觉症状例数、拔管后尿液中的红细胞、膀胱刺激症症状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直肠癌根治术留置尿管的患者先行膀胱灌注后再拔除尿管,并在拔管时边灌边拔.可有效减轻拔管时的疼痛和不适,预防尿道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由于一种淋巴细胞克隆性增殖,逐步积累而浸润骨髓、血液、淋巴结和其它器官,最终导致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种恶性疾病。CLL通常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无症状患者的预期寿命与一般人群差异不大,但应定期随访。瘤可宁是标准治疗药物,能延缓有症状患者的进展;瘤可宁治疗无效时常使用氟达拉滨单药或联合其它制剂进行治疗;单克隆抗体也是治疗CLL的一种较有希望的药物;此外,同种移植能使部分CLL患者获得治愈。  相似文献   
6.
STI571的耐药机制及其克服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嵌合的bcr-abl编码酪氨酸激酶在白血病生成中起决定性的作用。生物学的进步促进了针对CML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是一个以bcr-abl为靶标的新的治疗药物,最近已被FDA批准为CML的治疗药物,它可以在bcr-abl阳性白血病的患者中诱导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的缓解,但多种机制导致它有可能发生耐药。如何克服耐药成为血液学家及药物学家致力解决的一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抑制剂苯丁酸钠(PB)作用于Kasumi-1细胞后PIG7基因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细胞分化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1,2,3mmol/LPB作用后24h、48hKasumi-1细胞PIG7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步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b、CD13和AnnexinV/PI表达水平。结果处理前PIG7低表达不能检测到,处理后均明显升高(P〈0.05),不同浓度、作用时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形态呈现分化凋亡改变;CD11b、CD13表达增加(P〈0.05),AnnexinV^*/PI^-增加(P〈0.05)。结论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抑制剂苯丁酸钠作用后Kasumi-1细胞PIG7基因的表达增加,同时细胞发生分化凋亡,PB可能通过上调PIG7的表达引起上述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9.
2008年WHO骨髓增殖性肿瘤(MPN)/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分型共分成4大类,每类又分多种不同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滤泡淋巴瘤(FL)转化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疗效及预后的特点。方法:选择并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1月符合条件的45例FL转化为DLBCL的患者,总结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45例患者中,诊断时即发生转化的27例,选择观察等待之后发生转化的7例,FL治疗后发生转化的11例;男23例,女22例;中位年龄56(27-76)岁。低级别转化8例,高级别转化37例,26例出现结外侵犯,骨髓累及16例,贫血17例,高肿瘤负荷(GELF标准)32例,伴B症状12例,Ki-67≥50%患者38例。43例转化为GCB型DLBCL。45例患者可评价疗效,所有患者初始化疗疗效评估总有效率(ORR)为80.0%,完全缓解(CR)率为60.0%,部分缓解(PR)率20%;R-CHOP和其他方案组患者ORR分别是86.11%和55.55%(P=0.063),CR率分别是66.67%和33.33%(P=0.126)。诊断时即转化组患者ORR(85.18%)及CR率(74.07%)最高。全部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6(4-120)个月,中位PFS未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