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病人 男,42岁.体检发现上纵隔包块.查体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128层胸部增强CT显示双肺野清晰,右后纵隔旁见一椭圆形稍高密度影,大小约4.27 cm×6.73cm×3.69 cm,边缘较光滑,增强扫描可见病变渐进性强化(图1).三维重建显示病变与邻近上腔静脉关系密切(图2).纤维支气管镜提示支气管黏膜充血,管腔内见较多浓痰.心电图正常.腹腔彩色超声未见明显异常.2010年4月全麻下经右第4肋间前外侧切口行右侧剖胸探查术.术中见一5.0 cm×6.5 cm×4.0 cm暗紫色囊性包块,囊壁与奇静脉弓相连.游离奇静脉弓近、远心端,分别结扎、缝扎后切断,切除肿瘤.术后剖视囊性包块,内为暗红色静脉血,未见血栓.病理检查符合静脉瘤病理改变(图3).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第3代双源CT肝脏灌注平均时态图像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贵州省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确诊为肝癌的患者22例,所有患者行CT灌注成像(CTP)检查,提取3~5期最佳动脉期/门静脉期图像进行融合重建,相应得到平均动脉期时态(mean temporal arterial,m TA)图像/平均门静脉期时态(mean temporal portal venous,m TPV)图像,并与常规动脉期/门静脉期图像进行比较。结果 (1)图像质量:CTP图像的肝脏(动脉期)、门静脉(动脉期)和肝脏(门静脉期)的图像噪声(SD)值均低于常规增强图像(P0.05),CTP图像的主动脉(动脉期)、门静脉(动脉期)、主动脉(门静脉期)和门静脉(门静脉期)的信噪比(SNR)值均高于常规增强图像(P0.05),CTP图像的主动脉(动脉期)的对比噪声比(CNR)值高于常规增强图像(P0.05)。(2)图像质量主观评价:CTP图像的主观评分(包括图像噪声、图像锐利度及总体图像质量)均高于相应常规增强图像(P0.05)。(3)诊断效能:CTP图像与常规增强图像均能显示所有的肝脏病灶,CTP图像对肝脏富血供和乏血供病灶的图像诊断质量均高于常规增强图像(P0.05)。结论从肝脏CTP原始图像上提取融合得到的m TA/m TPV图像的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CTP成像可用于"一站式"成像检查,无需另加做常规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检查,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病人 男,42岁.体检发现上纵隔包块.查体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128层胸部增强CT显示双肺野清晰,右后纵隔旁见一椭圆形稍高密度影,大小约4.27 cm×6.73cm×3.69 cm,边缘较光滑,增强扫描可见病变渐进性强化(图1).三维重建显示病变与邻近上腔静脉关系密切(图2).纤维支气管镜提示支气管黏膜充血,管腔内见较多浓痰.心电图正常.腹腔彩色超声未见明显异常.2010年4月全麻下经右第4肋间前外侧切口行右侧剖胸探查术.术中见一5.0 cm×6.5 cm×4.0 cm暗紫色囊性包块,囊壁与奇静脉弓相连.游离奇静脉弓近、远心端,分别结扎、缝扎后切断,切除肿瘤.术后剖视囊性包块,内为暗红色静脉血,未见血栓.病理检查符合静脉瘤病理改变(图3).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肝炎大国,慢性HBsAg人群感染率10%以上,现症乙肝病毒感染者1.2亿以上,今后至少有3000万人要死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的疾病如肝硬化、肝癌.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能阻止这种恶性发展,唯一公认对病毒有抑制作用的是干扰素,为此,我们选择对第一个全国产α-2b干扰素(安达芬)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进行评价和探索临床合理应用干扰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院1975年1月至1995年9月收治重型肝炎和肝硬变患者3507例,有80例(2.28%)尿菌培养阳性的尿路感染(男45例,女35例,年龄8—82岁),80例中重型肝炎14例,肝炎后肝硬变66例。其特征有: 1.全部有发热,寒战66例,尿频、尿痛56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牙齿外伤采用不同时机种植的临床效果情况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20年4月诊治60例牙齿外伤患者资料,按随机数表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延迟植牙,研究组采用即刻种植,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疼痛度、牙周指标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周期(2.68±1.12)个月较对照组(5.83±1.76)个月低(P<0....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个与国际接轨的标本化的标本资源库和现代化的标本信息管理平台,为人类慢性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材料。方法:现场采集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的血液、尿液标本,按分子生物学实验要求分装处理,于-80℃低温冷冻保存;建立标本及其相关临床资料信息化管理系统,可随时查询与分析。结果:通过对上海闵行江川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样本收集和信息采集,共招募到6586人,标本数共108691份。对所收集标本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信息通过信息化手段进入软件管理系统。结论:初步建立了具有高质量样本和系统临床随访资料的慢性病研究平台标本库,有利于慢性病研究的深入和开展,有利于资源有效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8.
探索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败血症的特点。方法 对传染科1975 年1 月至1994 年12 月住院的1 787 例重型肝炎和肝硬化进行系统观察。结果 经血( 骨髓) 细菌纯培养阳性证实的败血症100 例(56 % ) ,内有6 例复数菌败血症(6 % ) 。其特点有:①男80 例,女20 例,年龄4 ~68 岁;重型肝炎55 例(805 % ) ,肝硬化45 例(407 % ) ;②发热94 例,中毒性休克43 例;③血 W B C 在06 ×109 ~490 ×109· L- 1 ,> 100 ×109· L- 1 49 例, N> 075者60 例;④以大肠杆菌为主的 G- 菌占6698 % ,葡萄球菌为主的 G+ 菌占3121 % ,厌氧菌095 % , L型菌095 % ;复数菌为大肠杆菌与 G- 或 G+ 菌组合;⑤后10 年,大肠杆菌857 % 对氨苄西林、50 % 对头孢唑啉、30 % 对哌拉西林耐药,金葡萄、表葡菌100 % 对青霉素耐药、25 % ~333 % 对苯唑西林耐药;⑥有41 例(41 % ) 败血症治愈出院,12 例自动出院,47 例(47 % ) 死于严重肝病的并发症;⑦肝硬化666 % (30/45) 、重型肝炎20 % (11/55) 、  相似文献   
9.
提高对非铜绿假单胞菌属严重感染的认识。方法对经血细菌纯培养阳性证实的非铜绿假单胞菌属败血症61例进行分析。结果①男43例,女18例,年龄4天~54岁。②38例(6229%)为院内感染,继发于严重基础病;23例(3771%)为院外原发感染,其中15例(6521%)合并肺炎。③60例(9836%)有发热,15例(25%)有中毒性休克。④血WBC在(20~281)×109·L-1之间,>100×109·L-1者50例(8196%),中性>075者40例(6557%)。⑤嗜麦芽假单胞菌41例,类产碱假单胞菌10例,恶臭假单胞菌6例,洋葱或施氏假单胞菌各2例。⑥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头孢他啶耐药率高达3684%~6666%。⑦37例(6065%)治愈出院,8例自动出院,16例(2622%)死亡,9例死于中毒性休克,7例死于原发病。结论非铜绿假单胞属败血症是近几年突出的严重院内感染,细菌多重耐药,病原治疗是一个难题,应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3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免疫学等变化及治疗应答反应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0±14)岁,其中女性占81.57%(31/38)。临床症状以乏力最为常见,其次为脾大、黄疸、皮肤瘙痒等,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及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明显升高,而血清ALT、AST、球蛋白水平仅轻中度升高,100%(38/38)患者抗线粒体抗体和(或)抗线粒体抗体M2阳性。应用熊去氧胆酸有助于改善生化指标,而激素治疗效果不佳且易引起继发感染。结论PBC多发生于中年女性,最常见的症状是乏力,血清AKP、γ-GT水平升高及抗线粒体抗体/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阳性有助于诊断本病。熊去氧胆酸治疗有效,慎用激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