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9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临床血液学与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比较分析传统教学法与实施PBL实验教学法班级学生的定性和定量考核指标,评估教学效果。结果 PBL实验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临床病例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同时PBL实验教学法班级的学生考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班级(P<0.05)。结论临床血液学与检验的PBL实验教学法在实验教学改革中教学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ph~1染色体(ph~1)是自Nowell和Hungerford1960年首次描述以来研究得最深入的一种白血病细胞遗传学标志。最初认为是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特有的染色体,后来在其它疾病中也已发现,包括骨髓增殖性疾患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ALL)。本文报道1例儿童急性T细胞白血病(TALL),在病程后期癌细胞中发生ph~1。患儿5岁,男,于1980年11月因活动减少、食欲下降、苍白、青紫1周就诊。有严重瘀斑,颈部和腋下淋巴结肿大,肝脾仅可触及,胸部X线显示前纵隔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慢性骨髓增殖性疾患,以巨核细胞增生伴持续性血小板增多为其特征。主要发生在中年人,在儿童则罕见。作者报道一家族连续三代女3、男2人发生本症。  相似文献   
4.
女,20岁。因头昏、乏力5月,心悸、气促并下肢丘疹,瘀斑十余天于1986年9月27日入院。曾在外院作骨髓穿刺检查,原加幼单为46.6%,嗜酸粒14%,外周血原加幼单48%,嗜酸粒11%,诊断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_5),经三尖杉酯硷、激素等治疗2月余,症状稍有缓解出院。半月前上述症状又加剧。既往体健,无过敏史。体查:体温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及其他类型急性白血病 (AL)患者抗凝和纤溶系统的变化及维甲酸 (ATRA )治疗对APL患者抗凝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观察 42例AL治疗前及 11例APL治疗前后抗凝、纤溶指标的变化。结果APL发病时血清α1抗胰蛋白酶 (α1 AT)、血浆D 二聚体 (D D)升高 ,血浆抗凝血酶Ⅲ (AT Ⅲ )降低、α2 抗纤溶酶 (α2 PI)、纤溶酶原活性 (PLG :A )、纤维蛋白原含量 (FG)降低 ,且与其他类型AL及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经ATRA治疗后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结论APL存在较其他类型AL更为明显的抗凝和纤溶活性增强 ,A TRA治疗能纠正这种异常 ;且在治疗早期即可减轻患者的出血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对红细胞补体受体1(ECR1)分子容量检测的实验方法,研究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价值。方法戊二醛固定红细胞,将3×109的红细胞定量“液相包被”于V型板中,依次加入抗ECR1单抗碱性磷酸酶标记的第二抗体及可溶性底物显色,移显色液于比色孔,405nm比色,计算其吸光度A值。结果正常健康人ECR1分子数明显高于SLE患者(P<0.01)。结论本方法能准确测定ECR1分子的浓度及表达的差异性,其变化与SLE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明显的相关性,故对该疾病的诊断及疗效的评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骨髓涂片病态巨核细胞在小儿血液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多种小儿血液病患者骨髓涂片的病态巨核细胞数量与类型分布。结果 IDA、HA和AA均未见病态巨核细胞,ITP少数病例可见少量病态巨核细胞,但未见分化极差的淋巴细胞样小巨核细胞。MDS及ANLL、恶性肿瘤都有病态巨核细胞,亦可见淋巴细胞样小巨核细胞,以MDS最为明显。结论 检查骨髓涂片中的小巨核细胞有助于某些小儿血液疾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一种异质性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临床上以骨质破坏、贫血、肾功能损害和免疫功能异常等为主要特征。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诊断MM的一个重要依据。现回顾性分析2002-2006年底在该院诊断的60例MM患者的血象及骨髓象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骨髓涂片病态巨核细胞的检出对部分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观察多种血液病患者骨髓涂片的病态巨核细胞数量与类型分布。结果 IDA、HA和AA均未见病态巨核细胞。ITP少数病例可见少量病态巨核细胞,但未见分化极差的淋巴细胞样小巨核细胞。MDS及ANLL、恶性肿瘤都有病态巨核细胞,且可见淋巴细胞样小巨核细胞,以MDS最为明显。结论 检查骨髓涂片中的小巨核细胞有助于某些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中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2002-06~2004-01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初治20例AML及24例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VEGF的表达。结果AML患者骨髓细胞VEGF(412.30ng/L)均高于对照组(128.14ng/L),化疗后完全缓解组骨髓细胞VEGF明显下降(P<0.05),化疗后未缓解组的VEGF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下降(P>0.05)。MDS高危型(RAEB或RAEBt)骨髓细胞VEGF与低危型(RA或RAS)及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其中RAEBt与AML患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ML及高危型MDS患者骨髓中存在血管新生,且VEGF在AML及MDS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VEGF的表达与MDS病程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