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因地制宜进行沟渠硬化、沼泽地改塘等小环境改造措施后,钉螺面积减少了66.16%,活螺密度、活螺框出现率分别下降了76.54%和76.13%,阳性螺密度下降了100%;居民血吸虫病患病率略有下降,14岁以下人群感染率为0,无急性感染发生。而实施药物灭螺的对照组9年来钉螺面积仅下降了27.62%,活螺密度及活螺框出现率分别上升了26.35%和151.01%,是小环境改造点的9.84倍和11.13倍,同时居民血吸虫病患病率较1987年上升了37.44%,14岁以下人群感染率为1.21%,并有零星急性感染病例发生。小环境改造一次性投资费用高于药物灭螺,但与农田水利相结合的小环境改造措施能够产生一定的间接经济效益,因此远期效果仍将优于药物灭螺。  相似文献   
2.
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由于流行因素复杂,尤其是滩地钉螺难以控制.使该类地区一直成为血防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为探索新的防治策略,2006年。贵池区秋浦河流域部分重度流行村实施了以机代牛控制血吸虫病项目。为了解和掌握项目实施后滩地螺情变化情况.2007年10月份在对实施以机代牛的秋浦河流域的滩地螺情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贵池市自1987年以来对全市25个山丘型小环境进行了石砌、水泥护沟等一系列沟渠硬化的改造工程,有效地控制了螺、病情,但其中9个环境点改造后螺情出现反复,个别点甚至出现钉螺面积扩散现象。现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对各小环境点螺情“复燃”原因进行逐一探讨,为更好地巩固小环境改造的效果提供经验。1材料与方法1.1螺情调查采用系统抽样法,按5×5m设框分别于环改前及环改后的每年春季对各环境点进行螺情调查,并计算有螺面积、活螺密度、活螺框出现率。1.2环改方法各环境点环改措施分别为水泥磨面,混凝土面,石砌水泥补缝及沼泽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掌握安徽贵池区血吸虫病流行状况,了解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因素,探索流行规律,为优化和调整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统计分析国家监测点一贵池区涓桥镇桂畈村的各项指标.结果 监测点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后,2005~2010年,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自6.38%下降至2.37%;仅2005年发生1例急性感染病例.感染性钉螺密度自0.00820只/0.11m2下降至2009年的0.000 64只/0.11m2,2010年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在重度血吸虫病流行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能在短期内控制血吸虫病疫情,将人群感染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要进一步加大流动人群的监测、管理和防治工作力度.做好传染源控制的巩固,加强对野生动物和猪、猫、犬的监测,进一步降低疫情,控制血吸虫病传播.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49岁,农民,贵池市铜山乡人,居住血吸虫病重流行区,长期接触疫水。曾先后接受3次血吸虫病病原治疗,因突然昏厥、口吐白沫癫痫样发作,并在血吸虫病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而疑为“脑型血吸虫病”。1995年9月粪检再次发现血吸虫卵,但未治疗,既往无脑外伤史。 1996年11月14日,患者突然觉得颞部疼痛、头痛、头晕、恶心、四肢乏力、贫血、  相似文献   
6.
1概况梅村乡人口10097人,耕牛709头,辖10个行政村,除1个村有病无螺外,其余9个村不同程度地流行血吸虫病。历史有螺面积49万m2,分布于沟、田、塘、滩等346处环境中。历史累计病人3005人,晚血56例。2执行血防“八五”规划情况①共组织1604次查灭螺活动,除药物灭螺外,共环改5640m2。1995年底,残存钉螺面积15140m2,占历史面积的3.04%。9个有螺村中,2个达消灭标准,7个达基本消灭标准。③共完成10432人次的查治病任务,感染率从“八五”初的2.44%降至0.8%,未再发现新的晚血和急血病人。今后拟加强人畜同步化疗,复杂环境灭螺及…  相似文献   
7.
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因地制宜进行沟渠硬化、沼泽地改塘等小环境改造措施后,钉螺面积减少了66.16%,活螺密度、活螺框出现率分别下降了76.54%及76.13%,阳性螺密度下降了100%;而实施药物灭螺的对照组9年来钉螺面积仅下降了27.62%;活螺密度及活螺框出现率分别上升了26.35%、151.01%,是小环境改造点的9.84倍及11.13倍。不同环改方法控制螺情的近期及远期效果不一致,以沼泽地改塘效果最稳定,其次为沟底及两侧石砌并用水泥磨面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9.
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因地制宜进行沟渠硬化、沼泽地改塘等小环境改造措施后,钉螺面积减少了66.16%,活螺密度、活螺框出现率分别下降了76.54%和76.13%,阳性螺密度下降了100%;居民血吸病患病率略有下降,14岁以下人群感染率为0,无急性感染发生。而实施药物灭螺的对照组9年来钉螺面积仅下降了27.62%,活螺密度及活螺框出现率分别上升了26.35%和151.01%,是小环境改造点的9.84倍和11.13倍,同时居民血吸虫病患病率较1987年上升了37.44%,14岁以下人群感染率为1.21%,并有零星急性感染病例发生。小环境改造一次性投资费用高于药物灭螺,但与农田水利相结合的小环境改造措施能够产生一定的间接经济效益,因此远期效果仍将优于药物灭螺。  相似文献   
10.
贵池市1987~1991年间,对全市25个山丘型小环境点进行了石砌、水泥护沟等一系列沟渠硬化的小环境改造工程,有效地控制了螺、病情,但1996年春调查,发现其中9个环境点的螺情出现反复,个别点甚至出现钉螺面积扩大现象。现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对螺情回升原因进行探讨,为更好地巩固小环境改造的效果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