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astrin-releasing peptide,ProG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在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SLC患者82例为SCLC组,非SCLC(non-SCLC,NSCLC)患者77例为NSCLC组,良性肺疾病患者94例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3组血清ProGRP、NSE水平,分析血清ProGRP、NSE水平与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ROC曲线分析血清ProGRP、NSE诊断SCLC的效能。结果SCLC组血清ProGRP[716.4(320.8,1 058.2)ng/L]、NSE[38.6(25.5,48.1)μg/L]水平均高于NSCLC组[37.4(33.5,45.8)ng/L、17.6(14.5,23.7)μg/L]和对照组[28.2(20.6,37.9)ng/L、13.4(11.2,17.5)μg/L](P0.05);NSCLC组血清ProG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NS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LC组TNM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者血清ProGRP[847.6(457.8,1 146.7)、868.4(565.0,1 345.6)、939.0(675.7,1 414.8)ng/L]、NSE[47.6(24.5,79.8)、46.6(29.8,85.6)、74.2(45.5,86.4)μg/L]水平高于TNM分期Ⅰ~Ⅱ期[567.2(184.2,741.3)ng/L、34.6(23.4,40.7)μg/L]、无淋巴结转移[595.4(178.9,845.1)ng/L、29.5(22.7,45.1)μg/L]、无远处转移[586.9(98.6,847.6)ng/L、27.4(18.9,45.1)μg/L]者(P0.05);血清ProGRP以66.9ng/L为最佳截断值,诊断SCLC的AUC为0.950(95%CI:0.913~0.987,P0.001),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3.8%、87.8%、91.5%;血清NSE以23.5μg/L为最佳截断值,诊断SCLC的AUC为0.845(95%CI:0.783~0.907,P0.001),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1%、80.5%、87.2%;ProGRP与NSE联合诊断SCLC的AUC为0.978(95%CI:0.947~0.999,P0.001),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3%、95.1%、98.9%。结论 SCLC患者血清ProGRP、NSE水平均明显升高,且增高程度与TM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血清ProGRP、NSE在SCLC诊断中有较高价值,可作为诊断SCLC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中抗角蛋白抗体(抗AKA)、抗环瓜氨酸抗体(抗CCP)、抗RA33抗体、类风湿因子(RF)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经确诊的RA患者100例,疑似RA病例60例,对照组经确诊为非RA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120例,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每组病例中的抗AKA抗体,用ELISA法检测抗CCP抗体和抗RA33抗体,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RF,用魏氏法检测ESR,并对各个诊断指标的诊断性能进行评价。结果抗AKA抗体、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RF及ESR 5种检测指标在RA组中的检出率依次为64.0%、75.0%、44.0%、84.0%和51.0%,5项并联后的检出率(灵敏度)为97.0%,串联后的检测特异度为89.2%;在RA疑似组中5种检测指标的检出率依次为16.7%、31.7%、13.3%、20.0%、15.0%;在对照组中5种检测指标的检出率依次为0.8%、2.5%、1.7%、0.8%和5.8%,5种指标在RA组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疑似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疑似RA组和对照组相比5种指标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项并联检测的灵敏度为97.0%,显著高于单项检测灵敏度(P0.05),5项串联检测的特异度最高达到100.0%,也显著高于单项检测特异度(P0.05),并联检测的漏诊率最低,阴性预测值最高,串联检测的误诊率最低,阳性预测值最高,并联检测的约登指数最大。结论抗CCP抗体和RF单独检测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而5种指标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更好地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大大地提高诊断效率,从而对RA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 探讨miRNA-22在不同分期浆液性卵巢腺癌的表达以及与化疗耐药性关系。[方法] 使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差异化表达的miRNA,再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iRNA-22在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紫杉醇稳定耐药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细胞亚株(SKOV3-TR30)、人正常卵巢上皮细胞株(IOSE80)及50例确诊为浆液性卵巢腺癌的患者、25例正常人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分期的关系以及用药前后的关系。[结果] miRNA-22在SKOV3-TR30耐药株中的表达明显高于SKOV3敏感株中的表达水平(P<0.05),IOSE80正常卵巢上皮细胞株中miRNA-22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SKOV3敏感株(P<0.05);在FIGO手术病理不同分期中的表达,Ⅰ、Ⅱ、Ⅲ、Ⅳ期表达水平依次增高;经统一的化疗方案治疗后,化疗无效组的表达水平高于化疗有效组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miRNA-22可能是卵巢癌患者潜在的肿瘤标志物,miRNA-22的高表达可能与癌细胞的过度增殖与转移、侵袭有关,具有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双侧作用,且可能与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栓标志物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患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至2015年就诊于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各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80例,采用CS5100型全自动血液凝仪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含量(FDP)、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抗凝血酶活性(AT:A)和血浆D-二聚体(D-D)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的诊断效能,对于疾病的预后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除其他未分型的白血病外,各类AML患者中,M0、M1、M2、M3型FD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M0、M1、M3、M4型及其它分型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M1、M2、M3型FⅧ: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M2、M3型AT: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显性DIC组中,FDP诊断DIC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923,95% CI:0.867 ~ 0.979;FⅧ: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23,95% CI:0.522~0.742;AT: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1,95% CI:0.690~0.873;D-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4,95% CI:0.863 ~0.966: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AML患者的年龄、化疗药物的使用、干细胞移植与否、血清中FDP以及D-D的浓度是AML患者发生DIC的危险因素(JP<0.05).血浆FDP与D-D水平高于参考值范围上限时DIC累计发生概率显著增高,患者的生存时间较正常水平时间短.结论:AML患者血浆FDP与D-D水平显著增高,并与AML患者的DIC风险分层和DIC风险概率密切相关,具有良好的诊断性能,可作为评价恶性肿瘤患者随访6个月内DIC风险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缺血再灌注的人正常肝细胞LO2自噬的影响以及褪黑素的功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检测LO2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的表达情况。结果:MTT结果显示:褪黑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肝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促进细胞的存活。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能够上调LO2细胞的自噬活性,增强细胞内的自噬,缺血再灌注6 h后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迅速上升,并且维持在高自噬水平状态;褪黑素能够在缺血再灌注3 h后显著下调LO2细胞的自噬活性,降低细胞内的自噬水平,细胞内LC-3Ⅱ和Beclin1在3 h后逐渐下降表达,从而有效降低过度自噬的发生;褪黑素预处理后的缺血再灌注组的自噬活性在24 h较褪黑素治疗组低,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细胞后期能够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结论:褪黑素能够抑制因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肝细胞内自噬的发生,并且可以防止细胞发生过度自噬,提示褪黑素可以对各种因缺血再灌注导致损伤的肝细胞起到保护作用,以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混合现实(MR)技术协助后腹腔镜肾肿瘤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泌尿外科拟行后腹腔镜肾肿瘤手术患者1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R辅助组(MR组)90例和未行MR辅助组90例(未行MR组)。MR组由9名泌尿外科医师应用MR技术辅助完成后腹腔镜手术,术者分别使用CT片和MR成像向患者及家属陈述病情并讲解手术方案,患者于前后两次回答手术相关问题,评估其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实用性评估参照9名医生的问卷调查。安全性评估使用了Clavien 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随访1个月。结果MR组相比未行MR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MR进行医患术前交流、交代病情后90例患者对肾生理功能、肾解剖、手术方案的认知程度较交代病情前显著提高(P<005)。医师对MR技术应用的总体满意度高,67%的医师评价实用性为“十分有用”。结论MR技术辅助后腹腔镜下肾肿瘤微创术,能够易化医患沟通,减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辅微创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动态监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变化。方法对照组(57例)为未发生脑梗死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梗死组(73例)则包括腔隙性脑梗死31例、小面积脑梗死19例、大面积脑梗死23例。空腹状态下检测对照组的血清Hcy、hs-CRP、NSE,动态监测脑梗死组发病后第2d、第4d、第6d、第13d的空腹血清Hcy、hs-CRP、NSE。结果 (1)对照组与脑梗死组各亚组发病后第2d的血清Hcy、hs-CRP、NS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第2d,脑梗死组各亚组之间血清Hcy、hsCRP、NS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脑梗死血清Hcy、hs-CRP、NSE显著高于小面积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P0.05),小面积脑梗死血清Hcy、hs-CRP、NSE显著高于腔隙性脑梗死(P0.05)。(2)脑梗死组各亚组动态监测不同时间点之间血清Hcy、hs-CRP、NS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各亚组血清Hcy在发病后第6d达到峰值,hsCRP在发病后第2d即为峰值,NSE在发病后第4d达到峰值。结论 ACI患者血清Hcy、hs-CRP、NSE在发病初期即明显升高,且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有一定的区别,因此在应用这些指标评估病情时应注意发病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67 T的多态性对Ⅱ、Ⅲ度精索静脉曲张(VC)患者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泌尿外科行显微镜下VC手术的62例Ⅱ、Ⅲ度V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基因分型分为CC组8例、CT组26例、TT组28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检测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80例感染者样本(一般感染组和严重感染组患者各40例),另选择40例健康体检中心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样本中PCT、hsCRP浓度、白细胞数(WBC)和Sepsis评分值,比较两个感染组患者与对照组血清PCT、hsCRP、WBC计数和Sepsis评分的差异,分别比较两个感染组患者PCT、hsCRP、WBC计数和Sepsis评分治疗前后的差异。 结果治疗前,一般感染组和严重感染组患者分别与对照组相比,PCT、hsCRP、WBC计数和Sepsi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治疗后,感染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治疗后,严重感染组与一般感染组患者各指标相比,PCT、hsCRP和WBC计数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但两组Seps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821、P = 0.241)。 结论血清PCT水平、hsCRP水平与小儿支气管肺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CT与hsCRP检测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2006~2021年15年间于南阳市中心医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临床特征,PCI情况和院内结局的变化。方法 分别随机抽样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06年、2011年、2016年、2021年行PCI患者的住院病历,筛选有效信息并分析15年间行PCI患者的临床特征、PCI情况及住院结局的变化。结果 按照随机抽样法共抽取在院期间行PCI病例936例,2006~2021年间,行PCI患者在心血管危险因素中合并高血压的比例降低,既往有卒中病史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既往心肌梗死过的患者比例明显下降(P<0.0001)。院内发生心力衰竭的比例逐年下降,在院期间阿司匹林及相关替代类药物应用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01),氯吡格雷及其替代类药物应用无明显变化(P=0.122),他汀类药物及ACEI/ARB类药物应用率明显升高(P<0.0001),多考虑干预单支血管,左前降支植入支架比例升高。支架的类型也逐渐替代为药物洗脱支架,绝大多数已更换为国产支架,住院天数及花费呈下降的趋势。结论 2006~2021年间南阳地区接受PCI的患者数量逐渐增加,介入治疗手段逐步成熟,院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