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对比分析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特点。 方法利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报道的关于骨质疏松流行病学文献,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其中具有区域性代表(以北京市、甘肃省、河南省、山西省和山东省代表北方地区,以广东省、广西省、四川省、贵州省和江西省代表南方地区)的文献。然后人工提取各文献中的相关数据,包括研究对象样本量、性别、年龄、骨质疏松患病人数等。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10篇,从中收集到研究对象38 941例,其中骨质疏松患者8 334例(21.4%)。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骨质疏松患病情况呈现出一致的流行病学特征: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均随增龄逐渐增高;除20~29岁外的其他各年龄段,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均明显高于男性(P<0.05或0.01);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普遍较高(其中南方地区80~89岁女性患病率更是高达73.46%),老年男性、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均显著高于非老年人(北方地区:χ2=960.180、1 315.400,均P<0.01;南方地区:χ2=773.290、1 482.720,均P<0.01)。与南方地区比较,北方地区男性、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均明显更高(非老年人:χ2=39.740、44.660,P<0.01;老年人:χ2=34.540、16.140)。与南方地区对应年龄段比较,北方地区40~49岁、50~59岁及60~69岁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更高(男性:χ2=29.300、8.000、3.900,P<0.05或0.01;女性:χ2=15.580、50.590、5.860,P<0.05或0.01),但70~79、80~89岁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更低(男性:χ2=21.570、90.240,P<0.01;女性:χ2=4.430、97.200,P<0.05或0.01)。 结论南方地区总体发病率高于北方,两个地区均为70~80岁年龄段患者所占比例最高,并且各个年龄段女性患者均多于男性。南北两地区骨质疏松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且两地区50岁年龄段人口骨质疏松患病率较前明显升高,临床上应在此时间段予以干预,预防骨质丢失及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开发诺模图来预测原发于四肢纤维肉瘤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S)和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SS)。方法:根据SEER数据库,收集原发于四肢纤维肉瘤病例。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病例预后进行分析,获得独立的预测因素。这些独立的预测因子被整合在一起,形成了预测5年和10年OS及CSS的诺模图。使用R软件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指数)、ROC曲线和校准曲线图来评估诺模图的性能。结果:在OS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中,年龄、病理分级、肿瘤大小和手术被确定为独立的危险因素。 在CSS的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中,病理分级、肿瘤大小和肿瘤分期被确定为独立的危险因素。 这些特征均整合在诺模图中以预测5年和10年OS和CSS,C指数分别为0.812和0.857。通过5年和10年OS和CSS的概率的C-index指数和AUG曲线显示,诺模图预测和观察结果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诺模图可以准确地预测四肢纤维肉瘤患者的OS和CSS,并有助于个性化的预后评估和个性化的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 荟萃分析椎体成形术联合中药汤剂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的临床疗效,为手术结合中医药治疗OVCF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检索CNKI、万方、VIP、CBM、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搜索椎体成形术联合中药汤剂与单独手术治疗OVCF的对比分析试验,提取相关临床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总病例数1260例,其中椎体成形术联合中药汤剂组630例,单纯PVP手术对照组630例。经Meta分析证实,椎体成形术联合中药汤剂组的临床疗效、Cobb角变化、骨密度、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减少术后新发骨折方面,均优于单纯手术组(P<0.05)。结论 手术联合中药汤剂治疗OVCF可提高临床疗效,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国男性青少年目前过度自慰行为的基本情况及对其生理和心理影响的认识,为学校和家庭有方向性的开展青少年性教育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鉴于涉及生殖私密,本次研究采用网络问卷,调查年龄小于20岁的青少年,问卷内容包括自慰一般情况、自慰诱因、身体健康损害等,根据临床医师的意见制定标准将调查对象分为过度自慰组和非过度自慰组。结果:1098个有自慰经历的男性青少年参与问卷填写,其中769人(70.0%)属于过度自慰。(1)在一般情况中,过度自慰组与非过度自慰组在文化水平、人口类型、有无女友和异性性行为、对自慰行为的态度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自慰诱因主要来自浏览黄色网页和录像、个人独处时、性幻想。(3)在自慰对身体的影响中,过度自慰组与非过度自慰组在晨勃功能障碍、自慰导致阴茎痛、记忆力下降、生殖器歪曲、身体素质下降、视力减退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教育缺失和误导导致了许多青少年走入性的误区,过度自慰行为干扰了大多数青少年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生长发育,以致生理疾患和心理问题,目前对青少年的过度自慰行为和性健康教育缺失应给予重视和解决,特别是加大对青少年青春期的生殖健康教育和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