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6篇
特种医学   95篇
综合类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用动物血栓栓塞模型显像评估99^Tc^m标记人源化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Ⅲa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F(ab)2片段SZ21F(ab)2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体外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犬血小板聚集实验,评估SZ21F(ab)2与血小板结合的亲和性和特异性。以2-亚氨基噻吩盐酸盐(IT)法修饰SZ21F(ab)2分子的亚氨基,以99^Tc^m-葡庚糖酸钠(GH)转换络合法进行标记。分别用快速薄层层析(ITLC)法和ELISA测定标记物的放化纯及生物活性。对3条肺动脉血栓和8条(包括上述3条)后肢深静脉血栓栓塞比格犬模型进行显像研究。结果SZ21F(ab)2抑制ADP诱导的犬富含血小板血浆(PRP)聚集实验的半数有效剂量(IC50)为(2.49±1.88)μg/ml。ITLC法测得标记物的放化纯为90%~95%,ELISA测定结果表明标记后抗体保留了免疫活性。注射显像剂后1h,肺动脉血栓部位和后肢深静脉血栓部位均出现放射性浓聚。注射后3h,在体显像肺动脉血栓和后肢深静脉血栓栓塞模型的放射性靶/本底(T/B)比值分别为3.03±1.18和3.51±0.62。肺动脉血栓部位和后肢深静脉血栓部位的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分别为0.083%ID/g和0.076%ID/g。体外检测结果表明:肺动脉血栓与正常肺组织的单位质量放射性比值平均为12.8,后肢深静脉血栓与血液的单位质量放射性比值平均为5.2,与肌肉的比值平均为127.0。结论99^Tc^m-SZ21F(ab)2与人血小板具有较高的亲和力,有潜在的血栓显像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概念认为,肺只是机体的呼吸器官,近来,人们已逐步认识到肺亦是一个代谢性器官,除了进行气体交换外,还调节某些血管活性物质,如胺、多肽、激素、药物等。肺的这些机能在于调节血浆的成分,被称为肺的代谢机能。缓激肽、腺核苷酸、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及前列腺素E、F是经肺清除的;血管紧张素Ⅰ是经过肺而被激活  相似文献   
3.
心肌SPECT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继201T1之后,99mTc-MIBI已被广泛用于心肌断层显像,一些新的心肌显像剂也不断地进入临床研究,心肌SPECT已不只是被用于诊断冠心病,它在冬眠心肌的检测,冠状动脉再血管化的应用也已得到临床公队。定量心肌灌注SPECT是将来方法学上的重点研究方向,心肌代谢、神经受体估价、合理选择冠状动脉再血管化的适应症、疗效判断是今后3~5年内心肌SPECT的临床应用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分子多肽血栓显像剂99Tcm-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 444在PE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动物模型中的显像效果.方法 选5条杂种犬,制备左下肺动脉血栓和右股静脉血栓动物模型.注射显像剂后即刻(30 s)、2、3、4、5、10、15、30、60、90和120 min分别取静脉血1ml,测质量及放射性计数.以注射后即刻的血液放射性计数为100%,计算各时间点的99Tcm-DMP444血液清除率.注射后15、30、60、90和120 min,分别进行胸部及双后肢平面显像.应用ROI方法,分别计算肺血栓/肺本底(P/L)、股静脉血栓/对侧股静脉血(D/B)和股静脉血栓/肌肉本底(D/M)的放射性比值.显像结束后,取出血栓分别测定肺动脉血栓和股静脉血栓摄取99Tcm-DMP444的%ID/g.不同时间点均数之间的差异采用单向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99Tcm-DMP444注射后120 min的血液清除率为(65.4±3.9)%.左下肺动脉及右股静脉血栓部位放射性摄取随时间逐步增强,注射后15至120 min,P/L,D/B和D/M比值分别从2.41±0.28、1.67±0.33、2.20±0.14增加至3.96±0.64、2.56±0.57、3.90±0.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57、7.68和9.37,P均<0.05).PE和后肢DVT的%ID/g分别为0.085±0.023和0.054±0.018.结论 99Tcm-DMP444能无创性地早期检测急性PE和下肢DVT,是较为理想的小分子多肽血栓显像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硝酸酯99Tcm MIBI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  87例进行了静息 硝酸酯99Tcm MIBI心肌灌注显像的患者 ,冠状动脉造影证明所有患者均存在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 (≥ 5 0 %)。并进行了随访。结果 硝酸酯99Tcm MIBI心肌灌注显像提示有灌注异常 ,但心肌存活的 38例 ,其中接受冠状动脉再血管化的 2 2例 ,接受药物治疗的 1 6例 ;灌注异常、心肌不存活的 4 9例 ,其中接受冠状动脉血管重建和药物治疗的分别为 30例和 1 9例。平均随访 (2 3± 1 4 )个月。随访期间共发生 2 0例心脏事件 (心脏性死亡 6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 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5例、难以控制的心力衰竭 5例 )。在有存活心肌的患者中 ,接受药物治疗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接受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治疗的患者 (6 2 5 %比 4 5 %;χ2 =1 5 1 3,P <0 0 0 5 ) ;在心肌不存活的患者中 ,接受血管重建和药物治疗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别无显著性 (1 6 7%比2 1 1 %;χ2 =0 1 5 ,P =NS)。结论 对于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 ,硝酸酯心肌灌注显像有重要的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诊断价值。方法对126例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进行了结合运动试验和多巴酚丁胺负荷的~(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心肌灌注显像(~(99m)Tc-SPECT),并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研究。结果显示~(99m)Tc-MIBI-SPECT对冠心病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2%和88.6%;对单支、双支和三支冠脉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88.5%、92.3%和100%;对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92.6%、85.7%和81.8%。结论结合运动试验和多巴酚丁胺负荷的~(99m)Tc-MIBI-SPECT是一种对冠心病诊断和定位有较大价值的检查方法,且具有无创伤性、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是一种无创性评价冠心病患者心室局部和整体收缩功能的方法。患者无痛苦且可短期内重复。本法能准确地显示心室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对室壁瘤的诊断有较大价值。国内迄今尚未见本法与X线左室造影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详细对比的报道。本文总结经X线冠状动脉及左室造影或手术确诊的39例患者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情况下实验猪缺血心肌对18F-脱氧葡萄糖(FDG)的摄取情况.方法 15头中华小型猪,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中段放置动脉环,造成慢性冠状动脉狭窄.分别在静息和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时,进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灌注和18F-FDG心肌代谢SPECT显像.99Tcm-MIBI心肌血流灌注图像用17段4分法进行半定量分析,通过测量心肌短轴感兴趣区(ROI)放射性计数,对缺损的可逆程度进行定量分析.18F-FDG心肌代谢图像分析通过在原始投影数据上勾画ROI,计算心脏与肝脏的平均放射性比值(H/Li)、心脏与右肺尖的平均放射性比值(H/L).所有实验猪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所有实验猪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均大于50%.99Tcm-MIBI药物负荷和静息显像时的心肌血流灌注半定量评分分别为(9.5±8.3)和(8.3±8.4)分,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缺损可逆程度比值为1.17±0.14.18F-FDG图像分析发现在静息情况下,H/Li比值为1.06±0.10,H/L比值为1.40±0.18;而在多巴酚丁胺负荷情况下,心脏对18F-FDG的摄取相对增加H/Li比值为1.25±0.15(P<0.0001),与缺血可逆程度呈明显正相关(r=0.64,P=0.007),H/L比值为1.77±0.33(P=0.001),与缺血可逆程度呈明显正相关(r=0.51,P<0.05).结论多巴酚丁胺负荷可使缺血心肌增加对18F-FDG的摄取.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肺通气/灌注(V/Q)显像与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CTPA)诊断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准确性,评价2种影像学方法的诊断符合程度.方法 49例肺动脉高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排除瓣膜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既往无急性肺栓塞病史.所有患者先后行肺V/Q显像和CTPA检查,并以肺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进行对比评价.对V/Q显像和CTPA检查结果比较进行χ2检验,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结果 肺V/Q显像对CTEPH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00.0%(17/17),71.9%(23/32)和81.6%(40/49),CTPA分别为94.1%(16/17),81.2%(26/32)和85.7%(42/49).肺V/Q显像与CTPA的诊断符合率为75.5%(37/49),Kappa值为0.513,2种影像学方法的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P>0.05).结论 肺V/Q显像和CTPA均是诊断CTEPH有效的无创性影像学方法,两者结合应用有助于更好地诊断CTEPH.  相似文献   
10.
正电子发射型断层(PET)显像可以活体地评价心脏的局部生理过程,包括测定局部心肌血流量(RMBF)、局部机械功能以及最为重要的局部心肌代谢。因而,它不仅对揭示心脏的生理生化过程,而且对缺血性心脏病和心肌病的诊断、预后估价及各种介入性方法对心肌代谢影响的评价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