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7篇
儿科学   4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儿童急性中毒的临床特征,以期寻求有效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消化科收治的因急性中毒住院的52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21例患儿中男性291例(55.9%),女性230例(44.1%);幼儿期257例(49.3%),学龄前期147例(28.2%);中毒地点在家中为508例(97.5%),农村431例(82.7%);中毒时间在夏季187例(35.9%);中毒途径以消化道中毒为492例(94.4%);及时治疗后,儿童急性中毒多数预后良好。结论 儿童急性中毒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多发生在农村,夏季高发,以消化道中毒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后儿童与成人胃黏膜免疫状态差异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2月因上腹部症状就诊于西安市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的120例儿童作为儿童组,同时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有上腹部症状的成人患者120例作为成人组,根据Hp检测结果,将儿童组分为Hp阳性组90例和Hp阴性组30例,成人组分为Hp阳性组90例和Hp阴性组30例。分别检测各组患者胃黏膜组织中的免疫相关指标。结果成人与儿童Hp阴性组的环氧化酶-2(COX-2)、核因子-κB(NF-κB)、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m RNA(PPAR-γm RNA)、白介素-8(IL-8)及白介素-2(IL-2)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1、0.53,t=0.73、0.85、1.10,均P>0.05)。成人Hp阳性组COX-2、NF-κB、PPAR-γm RNA、IL-8及IL-2表达均高于Hp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8.00、114.40,t=5.63、17.86、18.82,P<0.05或P<0.01),儿童Hp阳性组COX-2、NF-κB、PPAR-γm RNA、IL-8及IL-2表达均高于儿童Hp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4.73、79.91,t=4.18、3.27、14.69,P<0.05或P<0.01),成人Hp阳性组COX-2、NF-κB、PPAR-γm RNA、IL-8及IL-2表达均高于儿童Hp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50、8.90,t=4.44、5.44、7.09,P<0.05或P<0.01)。结论儿童与成人Hp感染后胃黏膜的局部免疫反应差异,可以为胃黏膜损伤程度和预后判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木黄酮对培养肝星状细胞增殖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以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为模型,测定植物雌激素木黄酮对HSC增殖及培养液中脂质过氧化产物的影响.以明确木黄酮抑制肝纤维化形成的作用.方法 采用培养的SD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为模型,培养后加入H2O3诱导氧化应激,分为3组,用不同浓度的木黄酮温育48 h,收集细胞培养基的上清液,每个浓度设6个重复组,用MTT法检测HSC增殖;收集细胞培养基上清液,采用试剂盒方法测定脂质过氧化产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苷肽(GS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 木黄酮各剂量组不同程度降低HSC的增殖.呈剂量-效应关系.给予木黄酮后,MDA和GSH水平明显降低,SOD和GSH-PX活力明显升高.也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植物雌激素木黄酮具有抑制肝纤维化形成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SC的增殖及抗HSC氧化应激、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igh resolution esophageal manometry,HREM)评估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 of cardia, AC)儿童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效果的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9年9月...  相似文献   
5.
<正>急性阑尾炎(acute appendicitis,AA)在儿童的急诊腹部手术中最为常见,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发病高峰为10~19岁,男女比例为1.4∶1[1]。儿童AA的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且不同年龄的儿童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腹部超声不易识别早期病变,CT检查未能降低阴性切除率。因此,对于儿童AA的诊断尚存在挑战[2-3]。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在儿童患者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9月在西安市儿童医院接受胶囊内镜的113例患儿临床资料,分析胶囊内镜检查的完成率、胃及小肠通过时间、病变检出率、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 113例患儿中男78例(69.03%)、女35例(30.97%),年龄(99.8±44.7)个月(9~195个月),7岁以下31例(占27.43%);体重最低9 kg,身高最低70 cm。患儿中经口吞入胶囊87例(76.99%),为经口吞入组,最小年龄4岁3个月;经胃镜置入胶囊26例(23.01%),为经胃镜置入组,最大年龄9岁2个月。患儿中以不明原因腹痛(47.79%)及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31.89%)多见。胶囊内镜检查完成率97.35%(110/113),小肠阳性病变检出率31.81%(35/110)。经胃镜置入组小肠通过时间显著长于经口吞入组[(461.04±129.27)min比(288.23±107.84)min,t=5.646,P<0.01]。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及不同镜检结果组胃及小肠通过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囊阳性结果与吞入方式(P=0.401,OR=2.562,95%CI:0.284~23.077)、性别(P=0.154,OR=2.352,95%CI:0.726~7.616)、年龄(P=0.949,OR=1.007,95%CI:0.816~1.242)、检查原因(P=0.246)、小肠通过时间(P=0.219,OR=1.003,95%CI:0.998~1.008)等均无相关性。所有患者在检查中无胶囊滞留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在儿童的开展具有无创、快速、简单等优点,能够提升儿童小肠疾病阳性诊断率,可在儿童患者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ERI)对于小儿食管良性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西安市儿童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接受ERI治疗的20例食管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手术相关并发症等。 结果 2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ERI治疗,中位手术时间10 min(5~25 min),中位狭窄环切开次数4次(1~8次)。所有患儿术后未出现发热、胸骨后疼痛、出血及穿孔等现象。住院时间4.5 d(4~7 d)。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7.9个月。20例患儿术后1个月复查,狭窄口较术前扩张[1.0 cm(0.6~1.5 cm)比0.3 cm(0.1~0.5 cm),t=11.018,P<0.001],吞咽困难评分较术前下降[0分(0~2分)比2.5分(2~4分),Z=4.027,P<0.001]。19例患儿术后3个月体重增加2 kg(1~4 kg)。相关性分析显示,ERI术后吞咽困难改善程度与性别、年龄、术前治疗次数、术前狭窄口直径均无明显关系(P均>0.05),而与狭窄段长度负相关(r=-0.514,P=0.020)。 结论 ERI治疗小儿食管良性狭窄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步评估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gastric peroral endoscopic pyloromyotomy,G-POEM)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西安市儿童医院2019年1月—2019年9月期间接受G-POEM治疗的6例CHPS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情况、围手术期管理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结果 6例CHPS患儿平均日龄54.5 d(27~130 d),均顺利完成G-POEM,平均手术时间49.5 min(34~150 min),术后均未出现发热、消化道出血及腹腔脓肿,平均住院时间12.5 d(10~22 d)。6例术后平均随访4.2个月(3.3~8.6个月)。术后1个月幽门直径平均1.1 cm(0.9~1.5 cm),较术前的0.3 cm(0.1~0.5 cm)明显扩张。术后1个月体重平均增加0.9 kg(0.4~1.6 kg),术后3个月体重平均增加3.2 kg(2.6~3.5 kg),术后3个月随访时患儿体重即可接近同龄儿的标准体重。 结论 初步证实G-POEM治疗婴幼儿CHPS安全、有效,可成为CHPS治疗方式的一种新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endoscopic radial incision,ERI)治疗儿童先天性十二指肠隔膜狭窄(membranous duodenal stenosis,MD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1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3例接受ERI治疗的MDS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过程、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13例MDS患儿中男5例,女8例,中位病程时间8个月(2~20个月),中位诊断月龄13个月(5~30个月)。隔膜位于十二指肠降部10例(10/13),水平部3例(3/13)。十二指肠乳头开口于隔膜上1例(1/13),隔膜口侧5 cm内3例(3/13),隔膜肛侧5 cm内9例(9/13)。隔膜中位孔径为3 mm(2~6 mm)。13例患儿均顺利完成ERI,中位手术时间20 min(15~32 min)。手术平均切开3刀(2~4刀),术后外径9.9 mm内镜可自由通过,切开中位直径10 mm(10~12 mm),术后临床症状均达到缓解。术后出现并发症1例(1/13),为切口迟发性出血,内镜下金属夹夹闭止血,无肠穿孔及十二指肠乳头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6 d(5~10 d)。术后3个月复查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狭窄口中位直径12 mm(10~15 mm),较术前狭窄口明显扩张。术后1个月患儿体重比术前平均增加1.20 kg(0.50~1.80 kg),术后3个月患儿体重平均增加3.50 kg(2.50~4.00 kg),接近正常同龄儿标准体重。结论 ERI作为微创方法治疗儿童MDS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结肠息肉内镜治疗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379例行电子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379例患儿中,发生相关并发症共计36例(9.1%),包括发热6例(1.6%),出血30例(7.9%),无一例发生肠穿孔。在30例出血患儿中26例(6.9%)为少量出血,4例(1.1%)为大出血,后经急诊内镜成功止血,无一例追加外科手术。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患者术前便血持续时间、息肉位置、是否有蒂、切除方式和术后制动与术后并发症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患者术前便血时间越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越高,OR值为1.08[95%CI为(1.03,2.14),P=0.003];非直肠部位息肉(包括横结肠、升结肠和回盲部)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是直肠息肉患者的18.88倍[95%CI为(2.23,159.74),P=0.007];有蒂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是无蒂患者的11.424倍[95%CI为(2.42,53.91),P=0.002]。结论 儿童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是安全有效的,术后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前便血时间越长、息肉的位置离肛门越远、有蒂的息肉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越大。金属钛夹的使用、术后严格的制动、软化大便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