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005-2009年四川省土源性线虫病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四川省土源性线虫感染状况,预测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09年四川省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用病原学方法共检查10128人,其中男性4902人,女性5226人,2005-2009年土源性线虫平均感染率分别为35.01%、34.51%、21.68%、24.49%和23.40%;2005-2009年不同地形盆周山区、川西南山区、川西平原、丘陵地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43.51%、40.64%、30.08%、25.80%和35.50%、16.87%、24.70%、16.54%;2005-2009年蛔虫、鞭虫、钩虫感染率分别为20.55%、8.88%,14.51%和7.47%、3.96%、16.72%。5年监测结果显示:钩虫、蛔虫、鞭虫的轻度感染所占比例分别为88.60%~94.16%,85.45%~100%和97.75%~100%,平均感染率为26.48%(2682/10128),50岁以上年龄组平均感染率高于50岁以下年龄组,50~54、55~59和60岁以上年龄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29.06%、33.74%和32.74%。结论四川省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但钩虫感染仍较高,盆周山区及50岁以上人群土源性线虫病较高。  相似文献   
2.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急性传染病、地方病之一。我县近 5 0年来疟疾发病有 39年居各类传染病之首 ,而且曾发生过 3次较大流行 ( 1 96 1年、1 970年、1 984年 ) ,为了防治和消灭疟疾 ,针对不同时期疟疾流行特点 ,采取因地制宜的防治措施 ,抗疟成效显著 ,1 995年降至 1 /万以下 ,为了总结经验 ,推动疟防工作深入发展 ,回顾 5 0年防治工作现报告如下 :1 流行历史及范围疟疾曾在我县广为流行 ,农村甚为猖厥 ,曾有数次较大流行。据疫情统计 ,1 95 0年至 1 999年累计发病 1 5 6 1 81人次 ,年发病在 0 .2 /万~ 1 80 .6 2 /万之间 ,5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人体肠道线虫病严重流行区行之有效的减少或控制传染源传播的防治方法。方法 1 998年开始在四川合江县白沙镇芦稿村采用复方阿苯达唑 3片顿服疗法进行冬季群体治疗 ,每年 1次 ,连续 3年 ,逐年观察肠道线虫感染变动情况。结果服药率 3年分别为 97.2 9%、91 .90 %、99.1 6%。停止治疗 1年后复查 ,钩虫感染率、平均 EPG及钩蚴性皮炎发生率分别下降 75 .0 4%、92 .0 8%、87.80 % ,蛔虫感染率下降 97.80 % ,鞭虫感染率下降 45 .42 % ,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本文再次证明 ,群体治疗仍是目前切实可行的重要防治措施 ,复方阿苯达唑 3片顿服疗法适合人体肠道线虫严重流行区的群体防治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合江县土源性线虫感染的现状,为进一步制定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蛔虫、钩虫、鞭虫等土源性线虫,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查12岁以下儿童蛲虫卵。结果粪检2536例,其中男性:1230例,女性:1306例。2005年至2009年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分别为:45.11%、55.33%、35.35%、46.83%、38.07%.总感染率有所下降,多重感染下降,但蛲虫感染率有所波动。结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还是较高,其中不良生活习惯和卫生知识缺乏是导致土源性线虫感染的主要原因。增强卫生知识的宣传和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是降低土源性线虫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丙硫咪唑驱治畅道线虫疗效较好已有不少报道,近年来动物实验证明该药对小鼠组织内的十二指肠钩虫幼虫也有较好的杀灭效力。1986~1988年作者等在钩虫重感染区曾用丙硫咪唑400mg 3d 和5d 疗法进行了现场观察,表明控制钩虫感染回升有明显作用,但其效果尚不理想。为此,于1989年10月~1990年4月又以丙硫咪唑800mg 5d 疗法进行了现场观察,效果较为满意,结果报告如下。一、治疗对象和方法(一)治疗对象在钩虫重感染的合江县流石村,以方口圆底盒饱和盐水漂浮法粪检,钩虫卵阳性者(除孕  相似文献   
7.
复方阿苯达唑对肠道线虫病重流行区群体治疗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人体肠道线虫病严重流行区行之有效的减少或控制传染源传播的防治方法。方法:1998年开始在四川合江县白沙镇芦稿村采用复方阿苯达唑3片顿服疗法进行冬季群体治疗,每年1次,连续3年,逐年观察肠道线虫感染变动情况。结果:服药率3年分别为97.29%、91.90%、99.16%。停止治疗1年后复查,钩虫感染率,平均EPG及钩蚴性皮炎发生率分别下降75.04%、92.08%、87.80%,蛔虫感染率下降97.80%,鞭虫感染率下降45.42%,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本文再次证明,群体治疗仍是目前切实可行的重要防治措施,复方阿苯达唑3片顿服疗法适合人体肠道线虫严重流行区的群体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评价三苯双脒肠溶片治疗钩虫和蛔虫感染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对4 70岁的合江县望龙镇居民进行粪便检查,计数钩虫卵和蛔虫卵,定性检查其他蠕虫卵,对部分钩虫感染者采用钩蚴培养法进行虫种鉴定;对14岁以上者,单纯蛔虫感染顿服三苯双脒肠溶片300 mg;单纯钩虫感染顿服400mg;钩虫或蛔虫合并其他肠道蠕虫感染者顿服400 mg;4 14岁儿童感染者顿服三苯双脒肠溶片200 mg,观察服药后的不良反应;治后3 4周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进行1送3检复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钩虫感染者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7.96%(504/573)和98.95%(567/573);蛔虫感染者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7.16%(342/352)和99.71%(351/252);鞭虫感染者的治愈率为81.11%(73/9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18/704),以头晕、腹痛、乏力为主,药物对受治者血象和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无明显影响。结论三苯双脒肠溶片治疗钩虫、蛔虫、鞭虫感染的效果好,副作用少而轻微,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