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后并发的醛固酮逃逸及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并观察ACEI联合使用螺内酯后对醛固酮逃逸和LVH的效果。方法65例EH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组(LVH组)和非左心室肥厚组(NLVH组),使用依那普利。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采血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浓度,并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根据3个月时的Ald浓度,判断有无醛固酮逃逸,对有醛固酮逃逸者,联合用螺内酯3个月,观察效果。结果依那普利治疗后1个月,AngⅡ、Ald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但3个月时,AngⅡ有所升高,Ald明显增高,65例中有28例并发醛固酮逃逸。治疗前LVH组的Ald明显高于NLVH组,LVMI与Ald呈明显的正相关;LVH组治疗3个月,无醛固酮逃逸者的LVMI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下降,有醛固酮逃逸者LVMI变化不显著。结论EH患者长期使用ACEI后会出现醛固酮逃逸现象,Ald与EH合并的LVH有明显的相关性,ACEI能逆转EH所合并的LVH,但醛固酮逃逸能阻碍ACEI对LVH的逆转作用,ACEI联合使用螺内酯可能会改善醛固酮逃逸。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 女性患者,39岁,间断乏力2年,伴胸腰部疼痛5月。2年前无诱因出现全身乏力,在当地医院查血钾2.8mmol/L,补钾治疗后症状好转。5个月前乏力再次出现,伴有腰部疼痛,活动后加重,查腰椎片无异常;入院前3月出现胸痛,查血钾1.7mmol/L,动脉血气检查提示代谢性酸中毒,考虑为I型肾小管酸中毒,经补钾治疗后血钾恢复正常,坚持口服补钾至今。ECT检查示:全身多处骨质代谢异常旺盛,考虑肿瘤骨骼转移,胸片提示双侧第6肋骨前后肋交界区骨质改变,考虑骨髓瘤,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  相似文献   
4.
付红莉 《临床荟萃》2000,15(14):637
临床工作中 ,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患者并不少见 ,而且冠心病在房颤病因构成比中有增高的趋势[1] 。本文对冠心病房颤与左房内径和左室功能关系进行了研究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按 1980年全国内科学术会议采用的WHO通过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83例 ,其中房颤患者 2 1例 ,为房颤组 ,其余 62例为非房颤组。房颤组中 ,阵发性房颤 8例 ,持续性房颤 13例。所有患者均不合并预激综合征、甲亢、肺心病等情况。1.2 研究方法 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左房内径 (LAD) ,并获取E峰速、A峰速 ,计…  相似文献   
5.
影响血压节律的昼夜变化因素,目前还存在很大争议。本文通过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以探讨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自主神经功能之间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 1997年10月~1998年 12月 64例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住院患者,诊断与分期参照1979年我国修订的高血压病诊断与分期标准,其中Ⅰ期14例,Ⅱ期29例,Ⅲ期21例,男42例,女22例,年龄30~75岁(平均55.9±14.6岁),均不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律失常,所有患者均于停药至少1周后同时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 H…  相似文献   
6.
我院于1998年10月~2000年10月对49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口服胺碘酮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低分子肝素(LMWH)与普通肝素(UF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65例UA病人,随机分为LMWH组(33例)和UFH组(32例),对比观察风组病人心绞痛改善程度、心电图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LMWH组和UFH组心绞痛改善程度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93.9%和75.0%,P〈0.05),心电图变化情况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66.7%和62.5%,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9.1%和15.6%,P〈0、05)。结论 LMWH治疗UA较UFH治疗可显著减少心绞痛的发作,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老年人(≥60岁)应用他汀是否会增加致癌风险。方法全面检索2015年12月前发表的关于老年人(≥60岁)应用他汀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RCTs),筛选出其中有关他汀与安慰剂比较,并有癌症风险报道的研究,评价所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文献的发表偏倚及异质性,采用相对危险度(RR)分析统计量,各效应量均给出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12项研究,合计62 927例患者(他汀治疗组31 517例,对照组31 410例),随访1.9~5.4年。Meta分析结果显示,他汀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癌症的发生率并没有显著增加(RR=1.04,95%CI 0.98~1.10,P=0.19),水溶性他汀(RR=1.06,95%CI 0.93~1.21,P=0.35)、脂溶性他汀(RR=0.99,95%CI 0.88~1.11,P=0.83)均不会增加致癌风险。结论老年人应用他汀不会增加致癌风险,无论水溶性他汀还是脂溶性他汀,都不会增加致癌风险,但还需随访时间更长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9.
小剂量螺旋内酯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有文献报道〔1,2〕螺旋内酯与卡托普利不能同时使用 ,因二者都促进肾脏排钠 ,使血钾水平升高。本文观察小剂量螺旋内酯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 ,以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1 998年 1月~ 2 0 0 0年 1月 ,在我院住院的CHF患者 78例 ,男 47例 ,女 3 1例 ,年龄 3 5~ 82(平均 6 4 .7)岁。按照纽约心血管病学会心功能分类法 ,心功能均在 ~ 级 ,心脏左室射血分数均 <40 % ,其中冠心病 2 5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 2 2例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1 7例 ,扩张型心肌病 1 4例 ;病程 4个月~ 2 1 (4.2± 2 .5 )…  相似文献   
10.
他汀类药物 (statins)即戊二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 ,是一类强有力的调脂药 ,主要包括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阿伐他汀、氟伐他汀、美伐他汀及西伐他汀等。国际上已有多项大规模随机双盲的临床试验证实 ,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 3 ] 。近期的研究表明 ,他汀类药物对心脑血管病的益处已远远超过其调脂作用所带来的效应。本文即对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综述如下。1 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HMG -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 ,是体内催化乙酰辅酶A合成甲羟戊酸代谢途径的关键酶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