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 ,33岁。自述颌下有一拇指头大小肿物二年余 ,近二个月疼痛 ,在当地医院抗炎治疗 ,局部膏药 (药物不详 )外敷 ,未见好转来我院就诊。查颈部 B超 :颌下实性肿物约2 1m m× 18m m× 16 mm,门诊以甲状舌骨瘘管收治入院。入院后局部检查 :颌下红肿、触痛 ,触之有一 1.6 cm× 1.6 cm大小 ,质硬 ,不活动 ,随吞咽上下移动的肿物 ,表面溃烂 ,有少量脓性分泌物。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在局麻下行颈部瘘管 (肿物 )摘除术 ,肿物界限不清 ,周围组织质硬 ,粘连。将周围组织扩大化切除。术后病理回报 :送检组织为异位甲状腺组织 ,甲状腺乳头状癌。…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近远期效果,以探讨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有822例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患者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治疗,其中750例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组),72例同期行二尖瓣修复(MVP)或二尖瓣置换术(MVR)(CABG+MV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5:1匹配),共有384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CABG组320例,CABG+MV组64例。通过对比,评估两组患者外科治疗术后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接受了手术治疗。围术期患者死亡19例,其中CABG组17例(5.3%),CABG+MV组2例(3.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1)。围术期发生MACCE事件21例,其中CABG组18例(5.6%),CABG+MV组3例(4.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3)。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51.48±21.59)个月,期间死亡59例,其中CABG组50例(15.6%),CABG+MV组9例(14.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  相似文献   
3.
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难治性突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聋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4例常规方法治疗无效的突聋患者采用鼓膜穿刺鼓室内注入5g/L地塞米松1mL治疗,每日1次,连续7d为1个疗程.比较发病后4~8周和8~16周进行IDI治疗的有效率.结果 24例中,痊愈1例,显效2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29.2%(7/24).4~8周开始IDI治疗的13例中,痊愈1例,显效2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46.2%(6/13),8~16周开始IDI治疗的11例中,仅1例有效,有效率为9.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治疗的时间越早,治疗的有效率越高.结论 :IDI治疗常规方法无效的突聋疗效好,操作简便,可避免全身用药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发病至治疗时间的早晚影响该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比较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MR)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CABG+二尖瓣成形(MVP)两种手术方法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入排标准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1月,于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冠心病合并中度IMR患者125例,随访时间12个月,根据手术方式分为CABG组和CABG+MVP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在院病死率、术前、术后及随访时EF、LVEDD、二尖瓣反流面积、随访期病死率、MACCE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内动脉使用率(69.9%vs. 57.1%,P0.05)、旁路移植支数[(3.05±0.66)vs.(2.95±0.59)支,P0.05]、悬红[(1.73±2.77)vs.(2.57±4.48)U,P0.05]、血浆[(139.7±300.8)vs.(190±375.63)mL,P0.05]、血小板[(0.31±1.31)vs.(0.24±0.7)U,P0.05]使用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ABG+MVP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CABG组[(348±87.1)vs.(236.79±65.3)min,P0.001]。两组在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vs. 9.5%,P0.05)。但CABG组IABP使用率(15.7%vs. 33.3%,P0.05)、呼吸机使用时间[26.0(21.0,52.0)vs. 46(24.3,70.5)h,P0.05],ICU滞留时间[42.0(23.2,65.9)vs. 63.4(44.3,118.8)h,P0.05]、术后心房颤动(0 vs. 14.3%,P0.05)、二次开胸(1.2%vs. 9.5%,P0.05)、术后肾衰竭(1.2%vs. 9.5%,P0.05)、低心排发生率(3.6%vs. 19%,P0.05)、总住院时间[(11.1±4.3)vs.(13.8±6.6)d,P0.05]均低于CABG+MVP组。两组随访MACCE事件发生率(6.25%vs. 5.26%,P0.05)、病死率(6.25%vs. 5.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去死亡病例,对比两组超声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术后EF [(52.2±8.8)%vs.(50±9.8)%,P0.05]、术后LVEDD [(49.7±6.1)vs.(49.8±6.3)mm,P0.05]、术后二尖瓣反流面积[1.7(0,2.7)vs. 0.6(0,2.4)cm~2,P0.05]、随访EF [(56±8.8)%vs.(52.8±9.1)%,P0.05]、随访LVEDD [(49.8±5.6)vs.(50.9±5.6)mm,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1年期随访二尖瓣反流面积CABG+MVP组明显少于CABG组[2.4(1.3,3.6)vs. 0.8(0.4,2.2)cm~2,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中度IMR患者行OPCABG治疗术后并发症少,中期疗效满意,或可作为此类患者一种可选的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治疗鼻咽癌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56例鼻咽癌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8例.A组鼓膜切开鼓室置管;B组行鼻腔鼻咽部清理加鼓膜穿刺抽液、鼓室给药盐酸氨溴索加微波照射.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随访半年,56例中存活47例,存活患者中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有效率A组53.8%,B组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A组30.8%,B组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鼻咽癌放疗后并发的分泌性中耳炎治疗,鼻腔鼻咽清理加鼓膜穿刺抽液、鼓室给药盐酸氨溴索加微波照射优于单纯鼓膜切开鼓室置管引流.  相似文献   
7.
眶内肿物:多良性且原发于鼻窦。临床主要表现为眼球突出,胀痛,视力模糊,头痛,头晕,且鼻阻,流脓涕。常就诊于眼科,经眼科CT检查,诊断:眶内肿物(原发于鼻窦)。手术摘除肿物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由于肿物位置深,周围重要结构复杂,手术难度较大。鼻内窥镜应用于临床,使手术变得安全,副损伤少。加强临床观察和护理,及早处理并发症,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患者愈后视力及眼功能恢复非常重要。我科从2001-01~2004-02共收治原发于鼻窦眶内肿物7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癌症的种类很多,症状各异,治疗方法也很复杂,患者的心理状态也不尽相同,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并采取适宜的心理护理措施,则有助于患者康复。 1 患者的心理分析:①否认与怀疑,癌症患者承受精神上的巨大压力,他们不愿承认发生在自己身上残酷的现实,常以恐惧和怀疑的心态进行自我防卫,如我做了手术治疗而失去说话的能力,是否能延长我的生命,错终复杂的心境。②恐惧与焦虑:尤其术后患者表现最明显。恐  相似文献   
9.
我科自1999-01-2001-03,门诊共收治38人计38耳,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男36人、女2人.年龄20-50岁。舟状窝31耳,三角窝5耳,耳甲2耳。7号针头穿刺抽液,石膏粉调成糊状,2min内将其涂于耳廓四周,外耳道口留0.5cm直径圆孔,使成平均厚度为0.5cm耳廓外套,紧密包绕耳廓,保留时间为两周。2 结果 一人一周后便将石膏敲掉,复发,经再次抽液石膏固定两周治愈。另有两人两周敲掉石膏后少量渗出,经再次抽液石膏固定2周治愈。3 计论 本病原因不明,有学者认为与耳廓受机械性刺激有关;既…  相似文献   
10.
付威  李青菊  李俊  付艳芹  张萁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3):4251-4254
背景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我国GDM的发病率为12.8%~16.7%。因妊娠期血糖控制不佳或者血糖监测不严密,母婴并发症明显增加。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通过探头检测细胞间液葡萄糖浓度动态反映血糖的变化,弥补了传统末梢血糖监测的不足,能够更好地监测妊娠期血糖,有效地改善母婴结局。目的 探究动态血糖监测及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对GDM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GDM患者120例,根据血糖监测方法的不同分为动态血糖组(n=80)和末梢血糖组(n=40)。根据CGMS记录的72 h平均TIR值将动态血糖组分为TIR≥85%亚组和TIR<85%亚组。比较动态血糖组和末梢血糖组以及TIR≥85%亚组和TIR<85%亚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动态血糖组和末梢血糖组羊水异常发生率、宫内感染发生率、新生儿身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血糖组剖宫产发生率、早产发生率、胎盘早剥发生率、胎膜早破发生率、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新生儿体质量、低体质量儿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低于末梢血糖组,新生儿胎龄高于末梢血糖组(P<0.05)。TIR≥85%亚组和TIR<85%亚组早产、胎盘早剥、胎膜早破、羊水异常、宫内感染、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巨大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IR≥85%亚组剖宫产发生率、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身长低于TIR<85%亚组,新生儿胎龄高于TIR<85%亚组(P<0.05)。结论 对GDM患者实行动态血糖监测可为临床治疗提供连续血糖数据,有助于改善母婴结局;另外当TIR≥85%时,母婴获益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