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39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物性肝炎是一种医源性疾病,据报道[1]目前至少有600多种药物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且发病率在逐渐增多.由于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较困难,常使病人住院时间延长,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目前国内关于此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现对1995年~2000年的57例临床确诊为药物性肝炎的病人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引起药物性肝炎的病因,发病特点,以增强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降低药物性肝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动脉内应用立止血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支气管动脉内应用立止血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效果。方法 34例浸润型肺结核和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大咯血病人,咯血量≥300 ml/d者26例,≥600 ml/d者8例;靶血管内单纯使用立止血者13例,(立止血1~3KU/次);局部注射立止血+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者21例(靶血管内应用立止血后,再用1~2 mm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结果 局部应用立止血或加栓塞治疗大咯血的34例病人,治疗1次的32例、2次的1例、3次的1例。单纯立止血治疗13例,12例有效,有效率92.3%;双重治疗组21例,20例有效,有效率为95%。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靶血管内应用立止血或加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无明显副作用。在无法行靶血管栓塞的情况下,局部注射立止血也是有效和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支杆菌EIS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水平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选择30例初治、痰涂片结核杆菌阳性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采用比色法测定其外周血淋巴细胞对结核分支杆菌EIS抗原的增殖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分泌的γ-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并与20名健康对照者和16例康复的肺结核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康复者对EIS的细胞免疫最为强烈,其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细胞增殖强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和活动性肺结核患者(P均〈0.01)。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在受到EIS刺激时分泌的IFN-γ显著低于康复者(P〈0.05)。EIS抗原刺激主要诱导细胞分泌Th2型细胞因子IL-10。结论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对EIS抗原的细胞免疫水平低下,经抗结核治疗康复后,细胞免疫维持在较高水平。EIS抗原诱导Th1/Th2免疫失衡可能是EIS参与结核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结核病患者血浆及胸水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变化情况,探讨IL-6与结核菌感染的临床转归、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30例潜伏感染者、3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及2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浆和胸水中的IL-6的浓度。结果肺结核患者血浆中IL-6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结核潜伏感染者(P〈0.01,P〈0.01);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浆中IL-6水平明显高于肺结核患者(P=0.0029);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中的IL-6显著高于相应血浆中IL-6水平(P〈0.0001)。结论 IL-6与结核菌感染的临床转归、结核病严重程度相关,是局部病灶炎症反应的重要作用因子。  相似文献   
5.
荧光定量PCR技术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荧光定量PCR技术在肺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金胺O染色荧光镜检和培养法同时检测860例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荧光定量PCR检测灵敏度可达10~100 cfu/ml,重复性好,对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肺结核患者痰标本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率要高于金胺O染色荧光镜检和培养法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结核杆菌,具有特异、灵敏、简便、快速的特点,可作为结核病诊断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传染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传染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5个不同传染病房167名护士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67名传染科护士躯体化、抑郁、焦虑和人际关系敏感及SCL-90阳性项目数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5);30岁以上护士偏执、躯体化、强迫、抑郁因子评分显著高于20~30岁护士(P〈0.05);20~30岁护士焦虑因子评分显著高于30岁以上护士(P〈0.05);聘用护士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因子评分显著高于正式护士(P〈0.05);不同职称、职务的传染科护士各因子在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染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普通人群,受年龄、编制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水平正常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 我院2007-01~2009-06门诊或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86例应用阿托伐他汀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3、6 个月观察Boston心衰症状评分,NYHA心功能分级和客观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前与治疗后6 个月Boston心衰症状评分,NYHA 心功能分级和客观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室短轴缩短分数、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托伐他汀独立于调脂之外,对血脂水平正常的心室重塑作用明显,可以有效改善心功能,改善心室重塑,减轻临床症状,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8.
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7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的相互关系。结果 对 74例患者中 ,单纯性气胸 34例 (4 5 .94 % ) ,开放性气胸 36 (4 8.6 4 % ) ,张力性气胸 4例 (5 .6 % ) ;部位 :左侧 38例 (5 1.35 % ) ,右侧 34例 (4 5 .95 % ) ,双侧2例 (2 .7% ) ;肺压缩 >5 1% 2 1例 (2 8.38% ) ; 肺结核 71例 (96 % ) ,病变范围 :<3个肺野 37例 (5 0 % ) ,≥个肺野37(5 0 % ) ,合并肺大泡 13例 (17.5 6 % )。74例经治疗后 ,6 7例 (90 .5 4 % )治愈 (肺完全复张 ) ,5例好转 ,1例转胸外科治疗 ,1例死于大咯血。结论 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时 ,临床症状重 ,及时救治 ,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22例重型SARS的临床和T淋巴细胞亚群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重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AP,SARS)的临床和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方法对我院2003年2月9日~2003年5月15日住院的重型SARS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总结.结果22例重型SARS患者,平均年龄(36.6±23.2)岁,部分合并基础疾病,发热100%,咳嗽91%,呼吸困难100%,胸闷82%,胸痛41%;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95%,淋巴细胞比例降低95%;心肌酶谱升高86%,肝功能异常73%,肾功能损害9%;CD4 T细胞计数(12.6±4.5)%,CD8 T细胞计数(19.6±8.9)%,CD3 T细胞计数(46.0±15.1)%,与正常人和普通SARS患者比较,CD4 T、CD8 T、CD3 T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胸片大片状阴影22例(100%),病变范围48 h超过50%为63.6%,肺实变100%,肺不张23%,肺纤维化82%.使用激素治疗22例,日达仙治疗7例,无创呼吸机通气7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2例,治愈或好转19例,转院治疗2例.平均发热时间(20±10)d,平均住院时间(42±24)d,胸片开始吸收好转时间(14±6)d.结论重型SARS年龄较大,部分患者合并基础疾病,中性粒细胞显著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和绝对数显著下降,细胞免疫功能显著降低,心肌酶谱显著升高,动脉氧分压显著降低,肺部病灶发展快,病变重,吸收慢,多合并肺纤维化.早期使用大剂量激素联合利巴韦林可能对病情减轻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效果、安全性以及临床依从性.方法:选择84例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42例和尼可地尔组42例.常规组用常规抗心绞痛方法治疗,尼可地尔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用尼可地尔治疗.比较2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依从性评分;干预前后患者平板运动试验检查运动时间情况、ST段压低导联总数、ST段最大压低程度.结果:尼可地尔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尼可地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常规组相近(P>0.05);尼可地尔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2组平板运动试验检查运动时间情况、ST段压低导联总数、ST段最大压低程度相近(P>0.05);干预后尼可地尔组平板运动试验检查运动时间情况、ST段压低导联总数、ST段最大压低程度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效果、安全性高,可有效延长平板运动试验检查运动时间,降低ST段最大压低程度,减少ST段压低导联总数,治疗安全性高,无明显副作用,且患者治疗依从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