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5年   3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放射受体分析法和亲和标记法描述了大鼠脑内神经生长因子结合位点的分布情况。放射受体分析表明,稳定情况下,~(125)I—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在37℃与大鼠脑细胞膜受体的结合具有两种亚型及可饱和性,一种是高亲和力,低结合容量的受体,平衡解离常数(KdⅠ)为6pM,最大结合量(Bmax)  相似文献   
2.
应用抗大鼠肝脏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单克隆抗体结合间接免疫酶标(PAP)技术对大鼠端脑与间脑GR免疫反应性神经细胞与胶质细胞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强GR免疫反应性染色可见于下丘脑室旁核小细胞部(fp),下丘脑内侧基底部弓状核和海马结构的CA1,CA2亚区。整个大脑皮层(尤其是第Ⅳ层)有中等到高密度的GR免疫反应性神经细胞核分布,呈轻度染色。许多丘脑核与中央杏仁核有中等密度的GR免疫反应性神经细胞核分布,轻度着色。经双侧去肾上腺大鼠,GR免疫反应性仅出现在核周胞质内;若急性投予皮质酮,则在胞核内出现相当浓的GR免疫反应性染色。此实验结果提示皮质酮可作为特异性配体与GR结合,然后皮质酮—GR复合物转移入细胞核;符合传统的类固醇激素受体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
脑的功能与代谢依靠循环着的血液来维持。由于各种调节机制的参加,使脑血流能维持基本恒定。脑血流调节的意义,在于确保脑的代谢正常,从而使脑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正常的脑循环量自从1945年Kety与Schmidt用N_2O法对人脑血流量进行测定并获得成功以来,对全脑血流的生理,病理的研究得到了很大的进展。60年代,又开始应用种种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惰性气体如~(133)×e,~(36)Kr等进行  相似文献   
4.
<正> 四氯化碳(CCl_4)为一种亲肝毒物,是由于被肝的微粒体酶系转化为自由基(·CCl_3),并作用于细胞引起膜脂质过氧化作用,出现肝细胞脂肪变性,细胞萎缩直至死亡,并还可改变肾上腺皮质功能,影响类固醇激素的水平。有人发现,药物或毒物影响激素的生理  相似文献   
5.
丘脑肿瘤     
我们7年多来共经手术治疗颅内肿瘤200例。其中经病理解剖证实丘脑肿瘤有2例,兹对其临床表现,脑室、脑血管造影改变结合文献简要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6.
颅底陷入症系枕骨大孔周围的骨组织(包括枢椎齿状突)向颅腔内陷所致的先天性颅骨畸形。本畸形可引起严重的神经损害,如能早期诊断,施行手术治疗,是可以恢复劳动能力的,但手术治疗有一定的危险。兹将我科1960年1月至1976年12月17年来经手术治疗的颅底陷入症51例加以分析,并对手术危险性及其予防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脑扫描仪(以下简称CT)是英国Hounsfield氏设计制造的,1972年由Ambrose氏首次在伦敦的英国放射线学会的年会上报告用于临床的初步成果。由于该扫描仪首先是英国EMI公司制成的,所以文献上又称它为EMI扫描仪。这种扫描仪因为是新发明不久,外文名称尚不统一,它的同义词有:Computerized Transaxial Tomography,Computerized Axial Tomography,Computerized  相似文献   
8.
对于那些虽然长期服用大量抗癲癎药也不能控制,仍有频繁发作的癲癎病人,作者一直主张作皮质下锥体外路运动核的破坏疗法。破坏部位是豆状核,黑质,桥核及红核。其破坏法,初期是採用特殊的切截刀,以后曾改用稀薄的昇汞水注射,现在则採取定位  相似文献   
9.
第四脑室囊虫是脑室型脑囊虫中最多见的一种。报告120例脑囊虫病人,其中36例为第四脑室囊虫。报告37例颅后窝囊虫症,有7例为单纯性第四脑室囊虫。赵以成报告64例脑囊虫,其中囊虫在第四脑室内者11例。本病的经过和  相似文献   
10.
在神经生理学上,抑制的概念最初是由Weber 兄弟在1845年开始提出的;他们用电刺激迷走神经发现心脏跳动有时变慢,有时停止;根据这种实验开始提出了抑制的概念。此后,1862年 Sechenov 又提出了中枢性抑制的概念。Pavlov 接着又在条件反射学中提出了内抑制这一根本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