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膀胱肿瘤是泌尿外科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6O%的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出现复发,伴有恶性程度增高或浸润能力增强[1]。由于灌注化疗药在膀胱内停留时间短有效利用率低,增加医疗费用,血药浓度不稳定易诱导肿瘤的耐药性。为此,研制新型的抗肿瘤化疗剂,以最适宜的方式作用于肿瘤组织是提高肿瘤化疗疗效的重要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酸酐(Polyanhydrides,PAD) 作载体,包埋全反式维甲酸(ATRA),研制长效缓释微球ATRA-PAD肿瘤治疗剂。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体系,以检测缓释治疗剂中ATRA含量,探讨体内外ATRA经时缓释变化规律。方法:采用乳剂一扩散溶剂挥发法制备维甲酸长效缓释微球ATRA-PAD肿瘤治疗剂,扫描电镜检测微球外观及微球粒径,HPLC检测微球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内外释药量。结果:所制治疗剂微球光滑圆整,大小均一,平均粒径:(154.42?6.76) nm,载药率:(16.52?1.45)%,包封率:(87.84?.79)%;体外释放实验证明该微球治疗剂可持续释放ATRA约50天,将其肌肉注射到大耳白兔体内,可稳定缓释ATRA近约45天。结论:ATRA-PAD治疗剂制备工艺合理,载药量及包封率均较高,体内外释药释药平稳并且具有明显的长效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研究聚酸酐-氨基葡聚糖三维载体材料对胎儿肝干细胞黏附及增殖的影响,寻找胎儿肝干细胞新的载体材料。采用改进的两步胶原酶灌注消化法加Percoll液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胎儿肝干细胞。选取胎儿肝干细胞的传代细胞,种植于聚酸酐-氨基葡聚糖三维载体材料上。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黏附和生长状况;计算细胞贴壁率;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吸光度值(OD值);收集载体支架上细胞并计数。取细胞载体进行组织学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在细胞培养第7 d进行免疫荧光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聚酸酐-氨基葡聚糖三维载体能促进肝干细胞在材料内黏附并保持其在机体内的形态;载体材料内的肝干细胞功能活跃;在材料表面和三维空间内部培养的肝干细胞均能持续增殖;经过连续40 d共同培养聚酸酐-氨基葡聚糖三维载体对干细胞无毒性,人胎儿肝干细胞可以很好的贴附于聚酸酐-氨基葡聚糖三维载体支架上,细胞增殖活力良好,标志物持续表达,培养7 d得到的细胞数量增多19.7%。聚酸酐-氨基葡聚糖三维载体能促进肝干细胞的增殖,可作为肝干细胞的载体应用于肝脏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聚酸酐的合成及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聚酸酐一类新型合成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表面隔蚀降解性以及降解速度可调等优良性能,在医学前沿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聚酸酐的发展情况,合成研究进展,对二十余年来聚酸酐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并对其研究开发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背景:实验证明聚酸酐-吡柔比星植入剂可长时间保持体内血药浓度相对恒定。目的:观察聚酸酐-吡柔比星植入剂在膀胱肿瘤大鼠体内的抑瘤作用。方法:通过N-正丁基-N-(4-羟基-丁基)亚硝胺喂饲构建SD大鼠膀胱癌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将聚酸酐-吡柔比星植入剂和相同剂量吡柔比星植入模型动物体内膀胱黏膜下,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动物体内吡柔比星血药浓度及肿瘤大小变化。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吡柔比星在释放过程中无突释效应,基本满足长效局部植入剂应用于膀胱癌治疗的基本要求,可持续释放80d以上;对照组吡柔比星浓度开始明显升高,5d后迅速降低,不能维持有效治疗浓度1.0-3.0mg/L。植入后30d,实验组肿瘤体积较植入前明显缩小,抑瘤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动物平均存活期长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体外循环肝素涂层管路应用较广,但是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目的:将多醛基海藻酸钠涂层到医用聚氯乙烯体外循环管路,筛选出最佳涂层条件和所制备管路的稳定性及抗凝性能。方法:利用高碘酸钠氧化海藻酸钠,制备高碘酸钠和海藻酸钠摩尔比分别为1∶8、1∶10和1∶12的多醛基氧化海藻酸钠,采用化学结合的方法将不同氧化度海藻酸钠固定到医用聚氯乙烯体外循环管路表面,筛选出最佳氧化度。以硫酸浓度、聚乙烯亚胺浓度、氧化海藻酸钠浓度、氧化海藻酸钠pH值和温度为因素,采用正交实验筛选最佳涂层条件,评价所制备管路氧化海藻酸钠固定的稳定性及抗凝血性能,并与空白对照组和肝素涂层组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结论:氧化海藻酸钠最佳氧化度为高碘酸钠和海藻酸钠摩尔比为1∶10。筛选出的最佳涂层条件为50%浓硫酸、0.05%聚乙烯亚胺、反应溶液pH值为3.5、反应温度为40℃和氧化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2g/L。氧化海藻酸钠涂层管路组脱落率与肝素涂层组有相似的结果,抗凝血性能稍劣于肝素涂层组(P〈0.05),但显著优于空白对照组。表明氧化海藻酸钠涂层体外循环管路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性能和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背景:肝素涂层技术是近年来生物医学材料研究的一个活跃领域,其中涂层方法、涂层模式及涂层材料都有了很大进展。目的:对肝素固定中的肝素活性基团保护及不同固定方法、材料对应的不同固定模式进行了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PubMed和美国专利数据库中关于生物医学材料肝素涂层技术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肝素;涂层技术;固定方法;医学材料;抗凝活性"或"Heparin,coating technology,bond method,medical materials,anticoagulation activity"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肝素涂层技术有关者,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161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关于肝素涂层技术的29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肝素涂层技术通过对生物医学材料表面预改性,模拟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抗凝机理,改善了生物医学材料表面的生物相容性和抗凝活性。提高肝素固定的稳定性、固定量,最大程度保留和提高固定到生物材料表面的肝素活性,将使肝素涂层技术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内皮素(ET)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6个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至2016年4月,对符合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中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西医常规治疗的Meta分析显示:联合中药组对TGF-β1改善情况优于西医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29.69,95%CI[-44.16,-15.21],P0.000 01,I2=98%,随机效应模型,260例,4项研究);中药干预组对ET水平的改善也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7.7,95%CI[-10.97,-4.43],P0.000 01,I2=80%,随机效应模型,304例,5项研究)。结论:本研究提示中药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炎性反应因子TGF-β1及ET具有一定在改善作用,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偏低,尚不能得出肯定结论,有待于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将全反式维甲酸与全反式维甲酸微囊在体内的释放过程进行比较.方法 应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了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标准曲线.结果 5只家兔在1次口服20mg的裸氏全反式维甲酸后,药物在血浆中达到高峰浓度时间(Tpeak)约为1 h,峰浓度(Cpmax)为0.081 μg/mL,血浆清除半衰期(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